435
搜狐
构建商品和相关汇率期货投资组合可行性分析
摘要
笔者认为,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也可以构建人民币汇率和商品的投资组合。
伴随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其他大多数主要非美货币汇率不断刷新新低,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8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跌至6.5959.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加大的情况下,作为汇率的衍生品,汇率期货及期权备受投资者青睐。据芝商所提供的数据,7月,芝商所外汇期货日均成交量为772521张合约,较2016年同期增长18%,名义金额达到790亿美元;外汇期权日均成交量为90695张合约,较2016年同期急剧攀升46%,名义金额达到105亿美元。7月12日,在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之后,加元期权创下单日最高成交纪录31282张合约,与此同时,加元期权未平仓合约也刷新新高,达到120722张合约。外汇每周期权日均成交量在7月创下连续5个月来的新高,达到29512张合约。这显示市场参与者将重心转移至外汇每周期权,从而在特定的日期调整头寸。
对于一些商品输出国而言,由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1—2015年长周期下行之后,在2016—2017年企稳,再叠加供给侧改革、地产和基建双驱动下的需求复苏,中国对大宗商品的进口恢复,从而使得商品输出国出口恢复增长,减轻财政压力并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商品输出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在2017年出现明显的升势。

图为芝商所外汇每周期权日均成交量
对于欧元和英镑等货币而言,今年以来美元名义有效汇率的走弱更多是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尤其是非美经济体相对美国更为强劲的复苏,即便是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而未来只要这种趋势延续,即意味着美元汇率和美元长端利率并没有因加息而上涨,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在下降。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在税改、医改和基建投资方面的方案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而存贷调整压力导致美国经济指标表现不佳。
回到人民币汇率方面,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了一个“逆周期因子”,中国央行希望人民币汇率能够正确反映当前内外形势最新变化的影响,避免应走强而未走强的情况。在央行宣布人民币中间价定价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
在“逆周期因子”引入后,无论从方向还是幅度来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美元名义有效汇率都是基本一致的。由于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是贸易加权汇率,因此更能反映出全球外汇市场上美元供需基本面的变化。“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本质上也是为了让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化更能反映出美元供需的基本面变化。
人民币汇率兑美元走强,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也走强,这里面还有一个内在逻辑就是,中国经济企稳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内在原因,体现为今年以来其他投资项已经首次出现了资金净流入。中国经济企稳也加大了进口,这意味着商品输出国出口改善,经济回暖;欧元区和英国也因全球贸易恢复叠加本国货币刺激令经济复苏相对美国要强劲。
不过,从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来看,人民币汇率实际不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那么强势。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这一篮子汇率指数非常稳定,一直在92—94这个范围波动,而过去两年一篮子汇率是持续下跌的,这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同时,对其他非美货币贬值也有所企稳,一篮子汇率指数稳定意味着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升值力度更大。
从交易策略上看,可以运用汇率和商品构建投资组合。据芝商所经济学家Erik Norland研究结果,投资者可建立商品头寸,再在与之呈正相关的货币汇率期货中建立相反的头寸,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Erik Norland的报告显示,在过去3年,30%的WTI原油空头可最大程度降低100%俄罗斯卢布/美元多头的风险;10%的WTI原油空头可最大程度降低100%加元/美元多头的风险;15%的铜空头可最大程度降低100%澳元/美元多头的风险。
笔者认为,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也可以构建人民币汇率和商品的投资组合,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指数缺乏相应的衍生品,运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期货对冲可能会存在失真,因此需要核算好组合内商品和汇率的配比。
(作者单位:宝城期货)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7-08-31 1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