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人民幣:“踩刹車”回歸“雙行道” 與一周前“判若兩人”

在短暫升破6.50元後,三季度這一波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行情戛然而止。19日,人民幣即期市場匯價跌逾200點,一度逼近6.60元,較本月上旬高點回調超過1600點。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過快升值逐漸與基本麵及跨境資本流動勢頭背離可能是根本原因。今年經濟基本麵回穩向好、市場預期逐步趨穩、資本外流壓力減輕,終結了人民幣單邊貶值趨勢,但尚不足以支撐人民幣回歸單邊升值。在匯率預期分化、資本流動頻繁的背景下,人民幣“踩刹車”回歸“雙行道”,後續在總體穩定基礎上雙向波動特征有望強化。

與一周前“判若兩人”

9月19日,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設於6.5530元,較上一日下調111點。即期匯率繼續走低,收盤報6.5859元,較前收盤價跌241點。

值得注意的是,19日國際匯市亞洲交易時段,美元表現並不強。相比之下,人民幣匯率表現有點弱,與一周前簡直“判若兩人”。

一周前,人民幣還是一副不可阻擋的架勢。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最高漲至6.4350元,創2015年末以來新高;離岸人民幣最高至6.4440元,刷新2015年12月中旬以來高位。

這一波人民幣快速升值行情,大致可從6月末算起,以在岸即期匯價來算,從6月27日單日升值近300點到9月8日盤中上觸6.4350元高位,期間升值3761點,幅度為5.50%。起初,人民幣仍屬於美元貶值格局下的跟隨式升值,但從8月開始,人民幣呈現出加速升值跡象,對美元升值幅度遠遠超過美元指數跌幅,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也轉向全麵升值,顯示人民幣升值開始呈現自主性及自我強化的傾向。

回調的誘因與主因

8月以來人民幣加速升值,與前期積壓結匯需求釋放有關。中金公司等機構認為,過去兩年,國內積累了大量未結匯的美元頭寸,隨著人民幣不斷突破一些關鍵點位,企業結匯意願逐步上升,同時也會觸發一些止損盤平盤,共同推動人民幣走強。這一過程中,銀行自營盤也跟進買入人民幣,逐漸形成較強的自發趨勢。從8月人民幣走勢和外匯交易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特征。

從技術層麵上看,市場預期越趨於一致,就越會強化價格既有波動趨勢,表現為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不斷加快,但一旦過於單邊的預期遇上擾動,就可能導致階段性的反向變化。

政策態度的微妙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這種“擾動”。9月11日,有媒體證實,央行已將外匯風險準備金征收比例降為零,並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準備金的穿透式管理。這兩項政策都是在前兩年人民幣匯率貶值較快、資本流出較多的背景下出台的。另外,市場注意到,上周美元中間價均高於模型擬合中間價,“逆周期因子”開始過濾非理性升值預期。興業研究認為,這兩個現象共同表明,央行為人民幣大幅升值“踩刹車”的意圖很明顯。數據顯示,9月11日,雖然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仍上調35點,但即期匯率大跌622基點或0.96%,創逾兩年單日最大貶值幅度。

另外,8月以來美元雖維持弱勢,但跌勢明顯趨緩,出現一定企穩跡象。而在今年絕大多數時間裏,美元走弱是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核心因素。

總的來說,前期升值過快、政策態度有變、美元低位走穩,均從不同角度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提供理由。

但有分析指出,人民幣過快升值逐漸與基本麵及跨境資本流動勢頭背離可能才是根本原因。

興業研究指出,其跟蹤的國內經濟基本麵合成指標與人民幣匯率走勢在8月產生了背離。7、8月,國內一些宏觀經濟指標連續下滑,下行壓力似乎有再度抬頭跡象,外需波動導致貿易順差收窄,削弱人民幣升值的基本麵支撐。另外,外匯占款、銀行結售匯等數據顯示資本外流壓力仍未徹底消退。

央行數據顯示,8月外匯占款下降8.21億元,雖距離轉正僅一步之遙,但不免遜於預期。考慮到外匯占款變動受到央行在外匯市場行為的影響,直接反映資金跨境流動軌跡的銀行結售匯等數據更能說明問題。但據外管局公布,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38.33億美元,其中代客結售匯逆差41.40億美元;8月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35.47億美元。不可否認,數據顯示8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外匯供求更趨平衡,但淨流出的局麵仍沒有徹底改變。

雙向波動是最可能路徑

急漲之後又急跌,年內人民幣何去何從?結合美元波動及經濟基本麵預期等判斷,分析人士認為,後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

一是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在上升。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美元未來可能仍處於相對弱勢,但也需警惕反彈的出現。因美國經濟邊際走弱,歐洲經濟恢複明顯,基本麵差異及由此產生的政策預期變化,導致今年以來歐元強美元弱。從大格局上看,隻要以上局麵不出現大變化,美元仍可能保持相對弱勢,但從邊際上看,歐洲經濟在經曆快速複蘇後也出現波動,歐美經濟“反差”在縮窄,同時歐元偏強抑製歐元區通脹,美元走弱對美國通脹有一定推升作用,加上極端氣候推高能源價格,美國8月CPI超出預期。另外,因市場過於一致看空美元,形成擁擠交易,一旦出現一些不利因素,可能誘發交易轉向甚至踩踏,階段性推高美元。後續美元、歐元等波動可能加大。

二是四季度中國經濟環境仍可能麵臨較多不確定因素。部分市場人士認為,7、8月數據下滑,表明今年名義經濟增長高點已出現,後續趨於回落概率上升。有分析認為,在地方加強債務管理及房地產嚴控背景下,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麵臨的資金約束加大,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疊加外需波動及基數效應,四季度經濟數據可能會給人民幣匯率帶來邊際下行壓力。

從這兩方麵來看,在人民幣升值如火如荼、升值預期不斷強化的情況下,監管部門給市場“潑點冷水”、“降降溫”是有必要的。但市場普遍認為,與前兩年相比,人民幣匯率的底部支撐明顯增強,再現持續大幅貶值的概率極低。

首先,經濟基本麵回穩向好的趨勢仍在,複蘇已成全球經濟主旋律,未來中國經濟出現失速下行的可能性較小;其次,單邊貶值預期被打破,市場預期更趨穩定和理性,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在上升,資本外流壓力已大幅減輕,這是外匯儲備、外匯占款、銀行結售匯數據變化的共同指向;再者,境內資本市場擴大開放,也有助於吸引資金流入,比如,近期境外投資者持續增加對人民幣債券的配置;最後,市場對美元重歸強勢升值格局基本不抱期望,而當前中美利差較大,即使美元出現階段性反彈,也可緩衝其對人民幣匯率的衝擊。

總之,人民幣已終結此前單邊貶值趨勢,這是市場共識,隻是各方麵因素尚不足支撐人民幣回歸單邊升值。站在目前看,前期積壓結匯需求可能並未釋放完畢,未來人民幣對美元還有走強的可能,但類似7、8月這樣的快速升值難以重現。

未來人民幣在保持總體穩定基礎上,雙向波動將是更有可能呈現的路徑。過快貶值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容易觸及政策底線,過快升值則不利於穩增長,兩相權衡,人民幣保持總體穩定仍可能是政策“最合意”的狀態。而匯率預期分化、資本頻繁流動、內外部環境複蘇多變,決定了匯率波動可能增強。

(原標題:人民幣:“踩刹車”回歸“雙行道”)

最後更新:2017-09-20 06:32:38

  上一篇:go 房地產板塊逆勢上漲 “搭乘”相關基金把握投資機會
  下一篇:go 年內4家外商獨資私募相繼獲批 外資加速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