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搜狐
當你拚命買房,炒股的時候,巴菲特、索羅斯等金融大鱷卻在瘋狂幹這件事!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最近,關於巴菲特有一條新聞在國內廣為流傳。
新聞的題目大多是巴菲特的千億現金煩惱。主要內容是說在全球股市走牛的背景下,在各基金現金持倉量逐步走低,市場上不停的出現並購和投資之時,貴為股神的巴菲特卻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榮耀,除了近期投資過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加拿大抵押貸款公司以外,似乎拿得出手的作品寥寥。
從這些新聞價值取向來看,很明顯大多數有揶揄巴菲特之意(覺得巴菲特不行了),也有不少人認為巴菲特是在等下一個投資風口,但暴哥覺得,這些理解都有不妥。
在暴哥眼裏,巴菲特儲備現金的舉動恰恰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哪裏是等什麼風口?他等得似乎是下一次的暴跌!
看看下麵這張圖,你就知道暴哥為什麼說巴菲特在等的不是什麼風口而是下一次的下跌!
下麵這兩條曲線,綠的表示標準普爾指數走勢,藍色的是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現金和類現金資產。
不難發現,大致可以認為兩條曲線是重合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巴菲特是股市越低迷,現金儲備越少;股市越高漲,現金儲備越多,說通俗點就是逢低買入,越低越買。高位則持續套現,觀望。
這套投資邏輯估計暴哥不說大家也知道,但現實生活中誰能做到呢?
即使你想做,對於估值理解,對於身處於市場狂熱環境中的那份定力可能也難以把握。
不過,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或許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琢磨,跟著大牛做就好了。
巴菲特已經用實際證明告訴我們,他已經把手揣在兜裏,準備好票子,等著下跌,甚至暴跌的出現。
說道這裏有朋友可能會反駁說,不對啊,巴菲特前一陣子(大概四月份)剛說美國股市估值便宜啊。
是啊,巴菲特是說過這話,但要看語境,巴菲特說的是如果美國依然處於低利率時代,那麼投資者就應該買入股票,否則未來十年都會後悔。
也就是說,前提是美聯儲不加息,我們知道,美聯儲在6月份加息了一次,後續來說,加息的進度可能不會太快,但貨幣政策轉向的趨勢不會逆轉的,除非出現了經濟危機。也就是說,巴菲特所說的估值便宜,已經在打折扣了。
而且,如果一旦美國再次出現經濟危機,那麼美國經濟相關性很強的美國股市根本不可能獨善其身。下跌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再有,暴哥想在遙遠的中國弱弱的問巴老一局,您說股市便宜,為什麼不把這些現金拿出來買買買呢?還要留著呢?
這裏其實揭示了一個道理,即很多時候對待投資大神們的話,聽聽就好,重要的是領悟其內在邏輯和內涵,而不要機械的照搬。你想想,大牛為什麼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意圖和想法透露給你?如果全世界都和巴菲特想得,做得一樣,那全世界都是巴菲特了。
之前,常常聽到一個段子是說,高盛等投行們,嘴上說看空,實際卻可能買入。是啊,輿論戰本身就是投資最有利的武器,(本來發表觀點的分析師和實際操盤的投資者也是兩回事),不然割誰的韭菜呢?
對於巴菲特,我們確實應該好好的學習,從他的投資案例中汲取經驗和營養,為什麼巴菲特每次都能夠從經濟危機中脫穎而出?
是啊,為什麼呢?
暴哥覺得最簡單的就兩點:
第一點是不貪。
不求吃幹抹淨,也就是說,不要妄圖把利潤,從魚頭吃到魚尾。把魚尾留給那些,不知道誰會是最後一棒接盤的人好了。做到這一點確實需要超然的淡定,冷靜對待一切的心態。
第二就是貪婪。
這和第一點好像有點相反,但兩者其實並行不悖。不貪說的是市場一片大好之際不貪;貪婪說的是,市場一片慘淡之際,貪婪。
看看巴菲特的危機交易記錄,縱使高盛這種老油條,在金融危機麵前也不得不因為欠缺現金眼巴巴的看著自己被巴菲特宰一道。
所以,誰說巴菲特不貪婪!巴菲特其實是投資者中可能最為貪婪的。大家說他是價值投資,暴哥到覺得,他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
盛世玩的是價值,頹世則搖身一變成為禿鷲,瘋狂的找尋獵物。
中國不適合巴菲特?
在國內,可能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巴菲特這一套不合適。但其實呢?
恰恰相反,中國可能是最適合巴菲特的。大家現在總覺得沒買茅台可惜。可其實呢?茅台最好的買點是在塑化劑時期,所有人都認為白酒沒戲的時候。
同樣的,保險、銀行等大盤股一樣的,當絕大多數人覺得,盤子太大,沒人玩,往往就是買入的最佳時機,這時候的拉升阻力也最低。
反之,但資源股爆炸性的增長,成交量比平時數倍計的時候,這還用買嗎?唯恐避之不及。
行業,板塊如此,宏觀大勢也是一樣。
巴菲特用最賤的標準來衡量投資的尺度,簡單卻可能最有效。這個尺度是股市市值/GDP的比值。
關於這個指數,暴哥看網上不少人說巴菲特說股市的市值和GDP在一個區間範圍內,才是合理的,超出了就不合理。
這一點,其實我們得動態的看,而不是靜態的。以美國為例,從1950年到2016年,股市和GDP的比值其實一直在趨勢性的上漲,也就是說,合理的比值同步在提高。以上或許是75%左右,現在呢?100%附近可能才算合理。
中國也一樣,股市越來越受重視,股市未來的發展可能比GDP要快得多。那麼這就意味著,股市和GDP的估值,也水漲船高。
暴哥簡單的花了條線,現在可能70%左右的比值都算合理。都具備投資的價值,隻不過價值高低有別而已。
最近,發生了特朗普嘴炮引發的全球股市血案。特朗普周一見,可能又會讓全球股市出現新的波瀾。在全球聯動性越來越廣泛的今天,似乎越來越不可能出現獨善其身的情況。
所以,炒股的朋友們要時刻保留一份清醒!短期之內,配置更多現金或許更為妥善。等風口過去,在入市也不晚。
最後暴哥想說,如果我們通盤考慮政治經濟動蕩時期的資產配置,可能把流動性差的換成流動性強的,把用於升值的換成可以保值的或許最為合適。在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時候,在政治經濟環境動蕩的時候,未來缺得絕對不是資產,現金的價值可能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巴菲特又開始“屯錢”逢低買入了?你呢?
巴菲特和索羅斯的區別不能再大了,如果有什麼是他們都會做的,那它可以就是至關重要的,也許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馬克.泰爾通過分析這兩位投資大師的思考方法和投資習慣,發現二人都對退出策略極其重視,並把它奉為投機鐵律,即比衝進市場更重要的,是通曉什麼時候退出。
投資大師持有贏利的投資,直到事先確定的退出條件成立。失敗的投資者很少有事先確定的退出法則。常常因擔心小利潤會轉變成損失而匆匆脫手,因此經常錯失大利潤。
不管你在一筆投資中投入了多少時間、心血、精力和金錢,如果你沒有事先確定的退出策略,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正因如此,投資大師從不會在不知道何時退出的情況下就投資。
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的退出策略來源於他們的投資標準。
巴菲特不斷用他投資時所使用的標準來衡量他已經入股的企業的質量。盡管他最推崇的持有期是"永遠",但如果他的一隻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某個投資標準(比如企業的經濟特征發生了變化,管理層迷失了主要方向,或者公司失去了它的"護城河"),他會把它賣掉。
2000年,伯克希爾公司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往來文件揭示出它已經將它持有的迪士尼股份賣掉了一大部分。在2002年的伯克希爾年會上,一名股東問巴菲特為什麼要賣這隻股票。
永不評論自己的投資是巴菲特的原則,所以他模模煳煳地回答說:"我們對這家公司的競爭力特征有一種看法,現在這個看法變了。"
無疑,迪士尼已經迷失了主方向。它不再是那個製作像《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樣的永恒經典的迪士尼了。它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Eisner)的愛好一定讓巴菲特感到不安。迪士尼在網絡繁榮中揮金如土,把大把資金投入像Goto.com搜索引擎這樣的網站中,並且購買了一些像搜信這樣虧損的公司。迪士尼為什麼不再符合巴菲特的標準是顯而易見的。
當巴菲特需要為更好的投資機會籌資時,他也會賣掉手頭的一些資產。這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是必然的,因為那時候他的主意比錢多。但現在,他已經不必這麼做了。在伯克希爾的保險融資給他帶來充足資金之後,他麵臨的是一個截然相反的問題:錢比主意多。
他的第三個退出法則是:如果他認識到他犯了一個錯誤,認識到他最初完全不該做這樣的投資,他會毫不猶豫地退出。
像巴菲特一樣,索羅斯也有明確的退出法則,而且這些法則與他的投資標準直接相關。
他會在他的假設變成現實時清倉,就像1992年對英鎊的襲擊。當市場證明他的假設不再有效時,他會接受損失。
而且,一旦自己的資本處於危險境地,索羅斯一定會及時撤退。這方麵最好的例子,是他在1987年的股崩中拋售他的標準普爾500期指看漲頭寸。這也是市場證明他犯了錯誤的極端案例。
不管方法如何,每一個成功投資者都像巴菲特和索羅斯一樣,在投資的時候就已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他盈利或虧損。憑借自己的投資標準不斷評估投資的進展,他會知道他應該在什麼時候兌現這些利潤或接受這些損失。
投資大師們的退出策略
在退出時機上,巴菲特、索羅斯和其他成功投資者都會采用以下6種策略中的某一種或幾種:
1.當投資對象不再符合標準時。比如巴菲特出售迪士尼的股票。
2.當他們的係統所預料的某個事件發生時。
有些投資是以特定事件將會發生為前提假設的。索羅斯假設英鎊會貶值就是一個例子。英鎊被踢出歐洲匯率機製的時候就是他退出的時候。
當索羅斯做收購套利交易時,收購完成或泡湯的時候就是他退出的時候。
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特定事件是否發生都將決定投資者的成敗得失。
3.當他們的係統所設定的目標達到時。有些投資係統會設定某項投資的目標價格,也就是退出價格。這是本傑明·格雷厄姆法的特征。格雷厄姆的方法是購買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然後在它們的價格回歸價值的時候(或兩三年後依然沒有回歸價值的時候)賣掉它們。
4.係統信號。這種方法主要由技術交易者采用。他們的出售信號可能得自特定的技術圖表,成交量或波動性指標,或者其他技術指標。
5.機械性法則。
比如設定比買價低10%的止損點或使用跟蹤止損點(在價格上漲時相應調高,在價格下跌時卻保持不變)來鎖定利潤。機械性法則最常被遵循精算法的成功投資者或交易者采用,它們源自於投資者的風險控製和資金管理策略。
我一個朋友的祖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這種機械性退出的策略。他的法則是:隻要他持有的某隻股票上漲或下跌10%,就賣了它。憑借這種法則,他毫發無損地躲過了1929年的股災。
6.在認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時。認識到並糾正錯誤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投資標準不完善或沒有投資標準的投資者顯然無法采用退出策略,因為他無從判斷一個投資對象是否仍然符合他的標準。另外,他在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會意識到他的錯誤。
一個沒有係統的投資者,不會有任何係統生成的目標或出售信號。
這種投資者的最佳做法是遵循一種機械性退出法則。這至少能限製他的損失。但這無法保證他獲得任何利潤,因為他沒有做投資大師所做的事情:首先選出一類有正平均利潤期望值的投資對象,然後圍繞它建立一個成功的係統。
甩掉損失,讓利潤增長
擁擠的地方容易發生踩踏。我父母現在還經常說起一件事,
這些退出策略有一個共同點:對投資大師來說,它們都是不帶感情色彩的。
投資大師關心的不是他會在一筆投資中賺多少或賠多少。他隻是遵循他的係統,而他的退出策略隻不過是這個係統的一部分罷了。
一種成功的退出策略不可能獨立於其他因素。它是一個投資者的投資標準和投資係統的直接產物。
這就是普通的投資者兌現利潤和接受損失如此困難的原因。所有人都告訴他,投資成功依賴於"甩掉損失,讓利潤增長"。投資大師會讚同這句話——所以他們才建立了一個使他們得以成功貫徹這一法則的係統。
沒有這樣一個係統,普通投資者無從判斷什麼時候應該賣掉一個賠錢的頭寸,一個賺錢的頭寸又應該持有多久。他怎能做出決策?
通常,利潤和損失都會讓他緊張。當一筆投資小有盈利時,他開始擔心這些利潤會化為泡影。為了消除壓力,他脫手了。畢竟,專家們不是說"保住利潤你就永遠不會破產"嗎?
當然,他在往銀行裏存這些利潤的時候感覺良好,盡管隻是10%或20%的利潤。
在麵對損失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自己那隻是紙麵損失-隻要他不割肉。他一直希望這隻是"暫時"的調整,價格將很快反彈。
如果損失越來越大,他可能對自己說,隻要價格反彈到他的買價,他就拋出。
當價格繼續下跌,對持續下跌的恐懼最終會取代對價格反彈的期望,他終於全部拋出——往往是在最低價附近拋出的。
總的來看,他的一係列小盈利經常被一長串大損失抵消,與索羅斯的成功秘訣"保住資本和本壘打"正好相反。
沒有標準,是否兌現利潤或接受損失的問題就被緊張情緒支配了。在價格一路下跌的過程中,他不斷尋找新借口,告訴自己那隻股票可能是好股票,說服自己堅持下去,因此一直沒有直麵這個問題。
大多數人在感到迷惑的時候都會緊張,但無論如何都要行動。一個投資者可能會無限期地推遲一筆投資,但一旦入市,他就回避不了兌現利潤或接受損失的決策。隻有明確自己的投資哲學和投資標準,才能擺脫緊張情緒。
我仍會時不時地認為我能勝過我自己的係統,但這樣的叛離往往會在虧損過程中自我糾正。
—埃德·賽科塔
對我來說,忠實於我的係統是重要的。如果我對自己的係統不忠……我就犯了一個錯誤。
—吉爾·布萊克
長期來看,我認為不加懷疑地堅決遵守我的係統是對我最有利的。
—湯姆·巴索(TomBasso)
投資大師堅定地遵守自己的係統。
失敗的投資者總是"懷疑"自己的係統-如果他有係統的話。改變標準和"立場"以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
幾年前,我通過一個朋友結識了股票交易商喬爾。他使用的是一種以計算機生成的買賣信號為基礎的技術係統。
他告訴我,盡管他已經成功地運用這個係統達5年之久,他還是會在係統告訴他應該拋售的時候心有不甘。
"以前我經常懷疑係統的拋售信號,"他說,"我總能想出一隻股票將會不斷上漲的理由。兩年前的某一天,我坐下來分析了我已經賣掉或早該賣掉的所有股票。我懷疑自己的係統已經讓我損失了非常多的錢"。
"那麼現在,"我問他,"你堅決聽命於每一個拋售信號嗎?"
"是的,不過我還是得強迫自己。那就像是閉上眼睛硬著頭皮給經紀人打電話。"
那麼,喬爾為什麼不願接受係統給出的拋售信號呢?
當接到一個購買信號時,他會調查那家上市公司。隻有在公司的基本麵比較理想的情況下,他才會接受這個購買信號。
而到拋售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基本麵十有八九沒有變化,他所了解的有關這家公司的所有事情看起來都與計算機生成的拋售信號相矛盾,所以他很不願意執行拋售操作。他中途改變了自己的標準,從他明知有效的技術拋售信號轉向了他"感覺"更好但與他的係統無關的基本麵信號。
現在,在認識到這已讓他付出高昂代價之後,他規定自己不得在係統說"賣"的時候去看任何基本麵數據。
這在大多數時候是起作用的。但由於參考基本麵是他的天然傾向,他仍會時不時地懷疑他的係統。與大多數人一樣,他也會禁不住去聽從誘人的唿喚。但與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是,他能抵禦這種誘惑。
遵從一個與自己個性相符的係統
擁擠的地方容易發生踩踏。我父母現在還經常說起一件事,
有許多成功投資者與喬爾一樣:他們有一個係統,他們已經檢驗過這個係統,所以知道它有效,但他們在使用係統的時候會有所猶豫,因為係統的某些方麵與他的秉性不符。
一個容易衝動、缺乏耐心的人,希望馬上看到成果,永遠也不會喜歡格雷厄姆式投資策略,因為這種策略要求他等待一隻股票在兩三年後回歸它的內在價值。
類似的,一個喜歡在行動前詳細研究並弄清所有細節的人不適合做外匯交易,因為這種交易要求瞬間判斷、直覺行事、持續行動,並一刻不停地緊盯市場。
或者,如果一個人隻喜歡購買一些他看得見甚至能感覺到價值的有形物品,他永遠也不會使用那種投資於科技或生物技術企業的係統。如果企業的產品隻是理念,連開發階段還沒到(更別說試驗階段了),那麼它隻有潛在價值。不存在他感興趣的那種具體或有形的東西。
從這三個無疑非常極端的例子中很容易看出,如果一個投資者使用了一個與他的個性完全不符的係統,他會遭遇慘敗,即使這個係統對其他人來說非常有效。
喬爾的例子已經證明,遵從一個與你的個性基本(但不一定非常)相符的係統是有利的。事實上,喬爾的表現勝過99%的投資者。但他要不停地抗拒懷疑係統的誘惑。即使如此,他偶爾也會屈服於這種誘惑。
用商品交易者威廉·埃克哈特的話說:"如果你發現你經常背離自己的係統,那麼肯定有一些你希望包含在係統中的東西沒有包含在係統中。"
分析師、交易者和精算師
擁擠的地方容易發生踩踏。我父母現在還經常說起一件事,
我發現了三類不同的典型投資者:分析師、交易者和精算師。每一類人的投資方法都與其他人完全不同,這與他的投資個性有關。
分析師以沃倫·巴菲特為代表。在將一筆投資的全部細節仔細考慮清楚之前,他一分錢也不會掏。
交易者主要靠無意識能力行動。這種以喬治·索羅斯為代表的典型投資者需要對市場有一種"感覺"。他行動果斷,憑借的常常是不完全的信息。他相信自己的直覺,完全相信自己一定能及時撤退。
精算師琢磨的是數字和概率。就像保險公司一樣,他隻重視整體結果,完全不關心任何個別事件。《隨機漫步的傻瓜》(FooledbyRandomness)一書的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NicholasTaleb)或許是精算投資策略的最好代表。他最初是個數學家,現在管理著一個龐大的基金。他願意承受數百次小損失,等待下一筆盈利交易。因為他知道,從數學上看,這一次盈利將把多次的小損失完全彌補。
就像所有的這類代表性形象一樣,這三種典型投資者都是極端情況的反映。沒有哪一個人是其中某一種典型的完美例子。事實上,投資大師已經掌握了全部三種典型投資者的才能。
然而,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他與三種典型中的某一種有天然的姻緣,他的行為方式也主要傾向於此。
一般的成功投資者與像巴菲特和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之間的區別在於,投資大師一直堅定地遵守著自己的係統。
同喬爾不同的是,投資大師從來不用強迫自己勉強遵守係統。他們每時每刻都輕鬆自如地遵守著自己的係統,因為係統的每一個方麵都與他們的個性完美相符,就像定製的手套一樣。
從基本投資哲學到投資選擇方式再到詳細的買賣法則,每一個投資大師的投資方法都是他自己設計的。所以他從來就不會在誘惑之下懷疑他的係統。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永不犯錯……
---------END---------
匯說FTsay泛金融革命發起與引領者!
普及金融常識,掃除金融文盲!讓每個人更平等的參與金融市場是我們的使命!即使你生於貧困,也絕不能死於貧困!
我們堅信勵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資是生活的藝術,交易是一生的修行!願與你以投資交易為生,共同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歡迎關注公號:匯說FTsay 加我微信:huishuoftsay 拉你入夥 找到組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最後更新:2017-08-20 13:43:39
上一篇:
陳小春首曝4歲兒正麵照!“簡直複製貼上”小平頭好萌!
下一篇:
薛之謙獻吻華晨宇 楊冪邀選手合作笑求節目組放人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