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98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名师:2014海淀区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013年11月5日下午,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结束了。现就此次地理期中测试做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试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25×2分=5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50分)。地理单独成卷,考察了几乎必修一自然地理所有章节的内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比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和地图、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值线、天气系统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板块学说、全球气候变化、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总体来说,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另外,该套试题较好的反映了地理学科特色,突出了地图的重要性,注重读图和地理过程的考察。地理高考一大特性就是图形化。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中最常考的内容,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总体来说,此次期中测试延续了以往考试的方向,知识覆盖广,强调能力,对知识死记硬背很难拿到高分。

  二、试卷解析

  1、选择题部分

  1、【C】难度易。A选项错误:天体系统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四个层次;B选项错误:天体系统的质量与自转速度无关。C选项正确:地球上有生命的重要原因;D选项:太阳系的行星自转周期不是相同的。

  2、【A】难度易。B选项错误:太阳黑子的平均周期是11周年,但是不是11周年可见的。并且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除了黑子,还有耀斑;C选项错误:内力作用的能源来自于地球内部;D选项错误:1月地球位于太阳的近日点,受太阳影响较大。

  3、【A】难度易。B选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相关,经度相同的点正午太阳高度不同;C选项错误:线速度大的点位于低纬度,昼夜长短变化较小。D选项错误:昼夜更替的时间是恒星日,是24小时。

  4、【B】难度易。很明显甲乙两地为地中海气候,不可能受信风的影响,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地中海气候冬季在零度以上;C选项错误:根据图,甲地气温年价小于乙地;D选项错误: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

  5、【D】难度中。珊瑚礁只能在低纬度地区,此地没有珊瑚礁,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此处地貌很明显不是风力侵蚀,而是流水侵蚀;C选项错误:地中海气候为常绿硬叶林;D选项错误:中间地势高,岛屿和半岛河流一般都符合这个特征。

  6、【C】难度易。A选项错误: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左右;B选项错误:上海地处平原,应该以洪涝为主。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西宁最高气温才22°,中暑的可能性较小。

  7、【B】难度易。上海气温低是因为多雨,是因为云层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B选项正确。

  8、【A】难度易。土地湿度大,很明显和降水,和东北纬度低蒸发若以及冻土解冻慢有关系,而土壤粉沙性强,含水会少,与题目矛盾。选择排除④。

  9、【A】难度中。B选项错误:东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C选项错误:春季东北地区还未达到雨季;D选项错误:发生凌汛的河流东北只有松花江,并且和春涝关系不大。

  10、【C】难度易。监测灾情的扩展,正是利用遥感技术,答案选择C。

  11、【A】难度中。洪涝分析,主要是与水有关,要结合降水,结合当地水系,结合地形考察排水状况。而地质构造与土壤类型关系不大。

  12、【B】难度易。21日21时台风中心距离深圳600千米,风雨区半径是300米,也就是说雨区离深圳300米左右,天兔的速度是20千米每小时,则需要15小时左右,也就是第二天12点左右,答案选择B。

  13、【C】难度易。A选项错误:北半球热带气旋中心气流应该是逆时针符合;B选项错误:台风不能引发海啸。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南方受台风影响强,损失大。

  14、【B】难度中。A选项错误:长江三峡没有变质作用;B选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就是板块的相向运动。C选项错误:泰山断裂抬升,但不是风力侵蚀形成;D选项错误:卡斯特地貌是沉积岩,是流水侵蚀与溶蚀作用形成。

  15、【A】难度中。根据“三进一出的为岩浆的原则”可以判断c为岩浆,则d为岩浆岩,则a和b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丁地貌是沉积岩,则所以对应A选项。

  16、【D】难度中。A选项错误:长江为外流河,降水的主要来源为海水蒸发;B选项错误:珠穆朗玛峰降水不丰富,海拔较高,水汽不充足。C选项错误:很明显乙地区温度较低,参与水循环不活跃;D选项正确:甲和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符合题意。

  17、【C】难度易。A选项错误:很明显巴基斯坦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B选项错误:莫霍界面深度平均17千米,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结合地震的深度,可知在软流层以上。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震级相同,但是烈度不一定相同,与地表建筑物和岩层的牢固程度有关。

  18、【C】难度中。A选项错误: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为汉水和丹江的流域一部分,此水库为中间截留而成;B选项错误:渭河流域位于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含沙量大。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流域范围没有改变,注意流域的概念。

  19、【A】难度易。A选项正确:汉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选项错误:此处为秦岭,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C选项错误:渭河平原是断裂下沉之后流水堆积形成;D选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黄土堆积之后,流水侵蚀形成的。

  20、【C】难度易。很明显没有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排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1、【D】难度易从亚洲到欧洲,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问题,主导因素是水分。

  22、【D】难度中。A选项错误:坡度大小不会导致某个自然带缺失,一定是由于水热条件改变导致的;B选项错误:乙的自然带海拔低,是由于山麓的海拔高度低决定的。C选项错误:雪线与降水成反比,丙坡的雪线高,是由于降水少;D选项正确:带谱数量决定于纬度,也决定于山的垂直高度差。

  23、【D】难度易。很明显天山不是ABC的分界线,而是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24、【B】难度中。A选项错误:此处地形平坦,不是减小坡度起伏,而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此处是为了跨越河流,并且云贵地区卡斯特地貌广布,岩层不坚硬;D选项错误:此处为冻土,岩层坚硬度较差,特修建桥梁。

  25、【D】难度易。A选项错误:干旱对交通建设影响较小,而京沪高铁沿线受洪涝影响也较小,整体处于北方,降水不是特别多;B选项错误:杭州处冬季在零度以上,无海冰影响。C选项错误:风沙影响较小;D选项正确:青藏地区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

  2、综合体的解析

  综合题分值重,比例大,向来是文科生最为头疼的一环,确实,地理答题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图表中的隐含信息来作答,难度确实大,确实需要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好,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多总结,多积累。

  26题考察的是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但是考察相对较为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文科答题素养考察较大,语言不规范,很难拿到高分。

  (1)考察昼长和日出早晚的关系;从两个角度,A的纬度较低,此时为夏季,越往北侧白昼越长,则日落的地方时较晚;另一个就是A在东侧,根据时间的东早西迟原则,东边日出早,日落早,西边日出晚,日落也晚。

  (2)考察昼长的大小变化,属于较为基础的题目,依据时间,6月10日到8月10日,中间过了一个夏至日,则昼长从6月10日到6月22日昼长逐渐变长,到6.22日达到最长,之后再逐渐缩小。

  (3)此题考察较为新颖,通过影响推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与影厂成反比,所以得出6月10号到6月22号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之后到7.17日,影长变小一直变为0,所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注意要写出变大为90°,之后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具体请看答案:

  26题答案:

  (1)喀什比A地纬度高,(1分)夏季白昼时间更长;(1分)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1分)

  日落更晚。(1分)

  (2)6月10日至6月22日,昼渐长;(1分)6月22日,昼最长;(1分)

  6月22日至8月10日,昼渐短。(1分)

  (3)6月10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6月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到90°;(1分,只答变大不得分,必须答出到90°。)7月17日至8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

  27题考察等高线地形、剖面图,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总体较为基础。

  (1)注意地形地势答题的角度,很多同学在此过程中不知道答题点,通过图中地势的高度范围可以得出是丘陵为主,看图中可以得出地势中间高,向南北递减。

  (2)通过等高线弯曲方向即可以得出河流的流向,注意图中方向的指向标。长度就可以根据量算长度,对应比例尺即可。

  (3)剖面图可以通过起点高度在200-250之间,排除BC,通过两个鞍部的剖面就可以选择A选项。

  (4)此处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注意是答地质灾害。结合地势较陡,有河流流经,夏季易发生暴雨,降水集中地特点即可以得出答案;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27题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1分)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1分)

  (2)a-b河段流向为自东向西;(1分)a-b河段长度约为35.2千米(33.6千米至36.8千米之间均为正确)。(1分)

  (3)A

  (4)滑坡和泥石流(1分)

  M处等高线较密集,(1分)坡度较陡;(1分)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1分)所以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28题考察的等压线与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考察较为基础。

  (1)通过读图可以看出低压中心向东移动,并且数值降低。

  (2)根据天气系统符号:此处为冷锋,问过境时,注意所问时间段。冷锋导致降温、雨雪、大风、多云等;

  (3)读图,B处为高压中心,注意等值距为8,很容易得出答案;高压中心是反气旋,注意气流运动从水平和垂直两个角度作答。考察基本的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情况。

  28题答案:

  (1)低气压向东移动,(1分)低气压中心增强(或中心气压值降低)。(1分,只答1012百帕以下不得分。)

  C点风向: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1分)

  (2)天气系统:冷锋(1分)

  天气现象:风力增大,(1分)云量增加,(1分)出现降雨。(1分)

  (3)气压数值范围:1012-1020百帕之间。(1分,不写气压单位不得分。)

  气流运动特征:水平方向:逆时针方向辐散(或由中心向四周逆时针方向流动)。(1分)

  垂直方向:气流下沉。(1分)

  29题是结合区域考察地理环境,设计洋流,板块学说等相关知识。题目较为中等,尤其是题目中给出了图例之后。

  (1)两处植被带有差异,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洋流图例就可以得出答案,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题目较为容易。

  (2)考察洋流对航行的影响,要注意从正反两个角度作答:从B到C,结合图例中的洋流流向,可以得出,是顺水航行,此地区盛行西风带,也是顺风航行,说以速度快,节省燃料,但是要注意进入北冰洋海域属于寒暖流处,易形成海雾,和有冰川,不利于航行。

  (3)考察冰岛的地热丰富原因,是平时讲课的重点,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注意特别答出地壳运动活跃,很多学生答题规范度较差。

  29题答案

  (1)A地,受拉布拉多寒流(或寒流)影响,(1分)降温减湿作用明显。(1分)

  C地,受北大西洋暖流(或暖流)影响,(1分)增温增湿作用明显。(1分)

  (2)有利影响:顺风顺水,(1分,顺风、顺洋流方向两方面写全才能得分。)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1分)

  不利影响:可能遇到海冰、海雾,(1分)威胁航行安全。(1分)

  (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或板块张裂地带),(1分,只答板块交界处不得分)地壳运动活跃。(1分)

  30题考察河流含沙量和气候的成因;较好的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程度。

  (1)河流含沙量大无非两点,一是植被保护的较差,二是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强;此处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势落差较大,冲刷能力较强,加之非洲植被保护较差,便可以答出答案。

  (2)此处考察难度较高,考察索马里地区沙漠的成因,也是学校应该特别强调的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注意读图分析。高温的原因从纬度较低,热量高的角度作答,少雨则从离岸风干燥,及其导致的寒流角度作答。

  30题答案

  (1)该河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1分)雨季降水集中。(1分)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或河流落差大),(1分)流水侵蚀作用强。(1分)

  (2)地处低纬,(1分)太阳辐射强,气温高;(1分)夏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与海

  岸平行),(1分)气流干燥;(1分)沿岸有离岸洋流,(1分)降温减湿作用明显。(1分)

  三、补救措施及努力方向

  经过此次考试相信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地理学科的杀伤力真的非常大,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非常之多,而且这只是期中自然地理的内容,如果再加上人文地理,难度更是加大了。对于考的好的同学,不要骄傲,再接再厉,对于此次考试差的同学,我们也不要懊悔,查找不足。那么我们该怎么样补救,怎么样努力呢?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给自己复习思考的时间

  现在同学们是高三,学习压力非常重,每天都很忙,有很多的试题要做,有很多的知识要记忆,大家都很忙,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希望同学们再忙,请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思考,来总结。温故而知新。有时候多思考一下比多做几道题还管用。要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消化,不要记了一大堆的笔记,最后都成为了笔记,而没有消化到自己的脑海之中,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很多同学来新东方上课,由于我们是三个老师轮流上课,第二次课和第一次课之间的时间差距较长,很多知识同学都忘记了,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要勤于复习、勤于总结。

  重书本抓主干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而高考老师出题也是源于书本,所以一定要抓住教科书这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基础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基础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活运用。注重书中特别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不仅仅是高中课本,初中那部分基础知识也很重要,初中地理是区域定位和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重原理抓过程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地理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就是注重过程学习,要掌握自然现象每一个过程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等等。比如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影响。

  勤归纳会比较

  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常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同时还应养成比较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多读图勤思考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而且新课改的另一趋势就是地理高考的图像化,出现图的比例远远大于高考数学,因此一定要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我们要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平时学习中刻意锻炼自己读图的能力。我经常说学好地理要“图不离手”,“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同时要勤思考,注重不同内容的比较,和彼此知识的联系。要看出题者都从图的哪些方面进行考察,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考遇图不乱。

  模仿答案注重规范

  同学们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感觉每个题我感觉都有话说,但是就是答不到点子上,就是答不全,答题就是不如人家答案给的系统,老师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考试答案。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再把这些题拿出来,对着答案,一步一步的模仿答案的写法,答案的知识点,看看人家在哪里设置考点,时间积累一长,你就会有所感悟,相信对你的帮助会是很大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另外答题规范、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规范做题的能力,以提高得分率。一定要规范语言,规范条理,尤其是综合题36、39、40题,要想不丢分,一定是要规范,而且一定按照顺序,一个个都不能差。系统性、条理性特别强,这是将来试卷发展的趋势,把所有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必须有系统,有条理,这样才能应用得心应手。同学还一定要注意要用地理的语言答题,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这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次考试为总结,真正做到查找不足,相信一定能够有很大的进步的。总之,我们共同的期望,拿下高考的半壁江山,祝大家学习顺利,高考提名。

  课程推荐:优能中学寒假住宿班级优能中学全部课程

  (责任编辑:马黎)

  新东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网https://bj.xdf.cn

最后更新:2017-01-01 16:50:28

  上一篇:go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瑞鹤仙》赏析
  下一篇:go 高三家长,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