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
搜狐
多家快遞公司遭京東封殺 平台利益之爭再升級


紛亂的快遞“江湖”暗潮湧動。
繼6月“豐鳥大戰”之後,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寧雲商”,002024.SZ)全資子公司天天快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天快遞”)近日因被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關閉物流接口,而引發雙方互懟。
而隨著圓通速遞、百世快遞等多家快遞公司也被納入京東平台商家“不推薦名單”,令這場快遞企業與電商平台的混戰急速升溫。
以“服務質量差”為名替平台商戶做決定是否涉嫌“越俎代庖”?京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強調,“用戶滿意度是京東選擇合作夥伴的唯一標準。”不過,在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看來,隨著多個物流生態平台的逐步建立,平台之間、不同平台企業間的利益博弈勢必引發常態化混戰。這對於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法律體係的完善及當事方處理問題的格局和視野等都提出了更高層麵的考量。
“掐架”升級
京東與天天快遞“互懟事件”肇始於7月19日。當天,京東向平台商戶發出通知,要求商戶停用天天快遞,而促使京東主動揮起“封殺之劍”的主要原因是天天快遞“糟糕”的服務表現。
但京東給出的理由及處理方式不僅招致天天快遞的強烈反擊,還令蘇寧雲商大為光火。此前的2017年1月,蘇寧雲商公告稱,擬於12個月內完成對估值42.5億元的天天快遞100%股權的收購。
“對於京東在此事件中給出的荒謬理由,深表遺憾。”天天快遞拒不接受被京東指責為“服務質量較差,違反平台規則”。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7月24日發文叫屈,“京東誣陷天天快遞‘是全網服務最差的’黑鍋,我們不能背。”
被指責為服務質量差顯然是觸動了天天快遞最為敏感的“神經”。“質量問題,隻能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今年初被蘇寧收購後,天天快遞的服務品質更是被放在了第一等的地位上。”蘇寧雲商強調稱,天天快遞在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的申訴率已經從1月為30.9降至6月的5.51.
隨後,天天快遞向國家郵政局投訴京東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本報記者也從蘇寧雲商處獲悉,目前國家郵政局已通過電話與京東及天天快遞溝通。
不僅如此,繼宣布暫停與天天快遞合作後,網傳京東21日發布了一則《關於使用平台推薦快遞的通知》,建議商家選擇綜合服務質量較好的京東物流、順豐、中通、韻達和申通,而郵政EMS、圓通、百世快遞、德邦等均不在推薦名單之列。
這也引發了圓通速遞的不滿。其於24日晚間最先發聲稱,京東件數量在圓通速遞總量中的占比僅為2%左右,京東所謂的“拉黑”行為,對圓通業務量的影響極為有限。
同樣被京東暫停合作的百世快遞,7月25日援引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年1~6月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的通告以及“2016年快遞服務申述情況報告”佐證公司服務質量在國內快遞企業中處於中上水平,反擊京東所謂的“服務質量差”說辭。
對此,京東當麵也向本報記者介紹,公告中推薦的5家是在平台服務質量排名中位居前5位的企業。其他不在推薦之列的企業,商家也可以選擇,用戶滿意度是京東選擇合作夥伴的唯一標準。
至於評估服務水準的維度,京東方麵表示,“主要是配送時效、消費者評價、配送員服務態度、商家使用率、平台協作配合度(當平台推進改進措施時的配合度)等按同城、省內、跨省三個維度進行評分,用戶評價和配送員態度按用戶反饋及投訴率打分,商家使用率按單量打分,平台協作配合度根據快遞企業配合京東平台推進改進項目的程度打分。目前所暫停服務的快遞企業均評分較低。”
摩擦或趨常態化
在“互懟事件”中,京東作為電商平台是否有權介入第三方快遞服務商與入駐商家的服務合同也成了焦點所在。
據悉,京東自營的貨品是京東物流配送,而接入的第三方賣家既可以用京東物流,也可以用第三方快遞服務商。目前已經接入京東平台的第三方快遞服務商多達16家。
“與菜鳥網絡的大流量、多層次、大規模、廣開放等不同,京東電商平台的高品質、高附加值的閉環體係色彩更為濃厚。其勢必需要高品質的第三方快遞服務商來支撐。建立自身的常態化評估體係、淘汰機製也是出於高品質競爭的核心訴求。”接近京東物流核心管理層的不願具名人士向記者表示。
這種觀點也得到了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方超強律師認同。“京東作為平台運營商,有選擇平台的合作方以及合作方式的自由。”
但方超強也表示,判斷京東“拉黑”第三方快遞服務商行為是否合理的關鍵點是要看雙方的合作協議。“如果京東的行為違反了雙方間的合作協議,則京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若根據合作協議,京東可以單方麵‘分手’的,則無須承擔責任。”
業內人士同時表示,此次京東敢於公開叫板天天快遞,也與後者稍顯遜色的服務表現相關。
據悉,根據此前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關於2016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的通告》顯示,天天快遞以70.8分位列10家全網型快遞服務品牌倒數第二名。
不過,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不以為然,“天天快遞與京東平台上的商戶構成服務合同關係,若天天快遞服務不好,商戶可以自主選擇終止合作,京東並沒有強行終止商戶和物流企業合同的權利。”
“事件之所以持續發酵至少從側麵說明,京東和平台上的快遞企業溝通上還有待提升;京東要麼不套用自身的評價體係來考量快遞企業,若采用的話,將考評結果及時予以告知快遞企業或者對外公開才有利於構建共生共榮的友好氛圍,否則快遞企業很難不滋生抵觸情緒。”華南某快遞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向記者坦言,京東“柔和度欠佳”的處理方式也是事件從一對一對峙演變成混戰的“催化劑”。
“京東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如何兼顧行為的公平與效率,這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規來明確。”楊達卿表示,“但我國目前並沒有明確針對互聯網平台操作的公平性、合法性、合規性等配套法律法規。”
“事件當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不夠成熟,不排除事件各方有博眼、蹭熱點的商業炒作嫌疑,隔空多回合互撕於問題的解決毫無裨益。”物流專家趙小敏直言,各方理性不足,狹隘有餘。
“在服務質量問題上,天天快遞要秉持謙虛開放的心態,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進態度來完善服務質量。”趙小敏續稱,黏附平台的快遞服務商必須視提升服務質量、提升科技水平和技術實力為立身之本,否則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多個物流生態化係統的建立,不同利益共同體間摩擦或趨常態化。“京東與蘇寧雲商均致力於打造物流生態平台。劃定競爭邊界,將競爭對手陣營的企業踢出自身平台也是商業利益博弈的選擇。”楊達卿表示,平台之間、不同平台企業間的利益博弈勢必都會引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常態化混戰。
(原標題:多家快遞公司遭京東封殺 平台利益之爭再升級)
最後更新:2017-07-29 08: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