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搜狐
監管醞釀養老金投資指引 公募基金躍躍欲試
養老金投資又有新動向。
上周末,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鍾蓉薩透露,借鑒境外經驗,證監會正在牽頭製定以養老金投資為主要目的的產品指引。“我們期待規則盡快落地,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和基金銷售機構能夠加強研究,做好準備,為百姓養老金投資提供好的基金產品。”鍾蓉薩表示。
在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中,越來越高的唿聲指向公募基金,希望公募基金產品能發揮工具化的作用,成為養老金投資的標準化工具。隨著9月26日5隻公募FOF 產品開始發行,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設也在加速。
業內期待規則落地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對養老金融的需求也在加大。目前而言有三類養老產品,第一類是銀行提供給老年客戶群體或者是年金業務客戶的一類理財;第二類是團體客戶的理財產品,其實也是為了滿足短期資金的資產配置;第三類的客戶群體不確定,很多銀行發一個帶養老字樣的理財,本質上和傳統的真正理財產品沒有太大區別。
基金行業也在基金尋求機會,截至2016年年末,市場上分別有9家和3家基金公司發行了13隻養老主題公募基金和5隻目標日期基金。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雖然統計的養老概念基金數量更多,但並沒均按照養老的需求來設置產品,有一部分則是“包裝”出養老的概念。
“養老主題基金大家看到現在市場上的占比很小,占整個市場僅有0.16%,另外養老屬性不夠突出,可以看到養老主題基金總共有13個,但是有4個基金它的機構持有占比超過了80%。另外限額養老主題金都普遍存在了CPPI/VPPI策略,長期來看對養老保險有限。”北京一家老牌公募養老金研究人士稱。
“直接掛‘養老’的有兩類,一個是養老產業基金,投向養老產業的行業主題,但不是為了養老準備的基金;另一類目的是為了養老,即追逐養老的目的,風險收益與養老相匹配的基金。”該北京大型公募養老金研究人士也向第一財經解釋稱。
盡管養老基金的運營有很多約束和限製,但是實際上投資的運營過程之中又有較大的彈性,因此,當聽到證監會研究目標風險收益基金和目標日期基金等養老基金產品相關指引的消息,基金業內也非常期待能推出統一的標準。
“其實各家公司對養老基金的理解不一樣,沒有一個相對統一標準的話,它可能會掛一個養老型的名字,實際中它的產品差異性就會比較大。”該養老金研究人士也認為。
需要看到的是,與美國的目標日期基金(TDF)相比,我國發行的幾隻TDF 覆蓋時間範圍相對較小、2006年5月23日,行業內第一支目標日期基金發行,截至目前,我國共同基金市場上共有5隻目標日期基金發行,其中3隻為傳統的混合型TDF產品,2隻為債券型TDF。這三隻混合型的TDF,目標日期設定在2016年、2020年和2026年。
業內人士也指出,債券型的TDF本質上並沒有匹配投資者的生命周期特征,而是在較短的運作期上不斷循環以及頻繁調整資產配置比例,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自身的養老屬性。
“海外的做法是產品通過風險做了適當性安排,投資者通過年齡做了一個投資者適當性的安排,通常說年齡比較輕的對應著的風險偏好度較高,可以去選擇風險比較大的產品;到了退休年齡,風險偏好差就可以選擇風險比較小的,通過這種機製完成了養老型製度安排。” 美國信安金融集團前董事長施伯文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公募有望發揮主力軍作用
相比國外TDF市場,我國目標日期基金發展較為緩慢,而海外主要是FOF形式的目標日期基金。隨著首批FOF的推出,我國目標日前基金的發展也有望進入快車道。
據悉,首批6家FOF管理人已按照流動性管理新規重新修改合同細節並上報證監會。其中華夏、嘉實、南方、海富通、建信已確認產品發行時間,將於9月26日正式發行旗下FOF產品,泰達宏利基金則計劃於國慶後發行。
公募基金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多元的投資能力和豐富的產品線,涵蓋了主動權益、固定收益、被動投資、海外投資、另類投資等領域,能夠為養老金的資產配置提供充足的資產。
“借助公募基金這個底層工具和投資利器,FOF可以發展出更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投資策略,滿足投資者更為複雜的投資需求,從提供單一產品進化到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華南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
縱觀養老金市場的發展,公募基金在投資管理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以美國為例,截至2016年末,7.03萬億美元的低息計劃中有55%投資於公募基金。
我國公募基金經過近20年的發展,憑借規範的製度設計、嚴密的體係、專業的投資能力已成為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
截至去年末,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委托機構管理的資金2.3萬億,其中超過60%是由公募基金來管理。數據也顯示,截至2016年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8.37%,累計投資收益額8227.31億元。
“運作5年以上的債券、混合和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近5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別達到7.82%、13.09%和14.84%,而養老金資金沒有頻繁的升速,更加穩定和長期,也就是說更加有利於公募基金實現穩定的高收益。”泰達宏利基金投資總監王彥傑表示。
去年12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評審結果公告發布,評出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其中包括16家公募基金。養老金“入市”時間表進一步清晰。
隨著今年中報的披露完畢,養老金的“入市”步伐也漸次清晰。上市公司披露的2017年中報顯示養老金出現在三家上市公司的中報流通股名單中,分別是九陽股份(002242.SZ)、正海磁材(002242.SZ)和首商股份(600723.SH).
具體來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今年第二季度買入九陽股份286.7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是0.37%;買入正海磁材392.9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為0.5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一組合買入首商股份180萬股,占到流通股的比例為0.27%。
業內人士也建議,跟現在的公募基金相比,養老基金還可以有其他突破,比如非標以及海外市場。
“從全球主要養老金過去這幾年來資產配置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主要有三個趨勢,第一是在投資限製上麵的逐步放寬;第二是在投資結構上麵兩個項目有明顯增加,一個是權益投資、第二是另類資產投資也有明顯增加。”王彥傑也表示。
(原標題:監管醞釀養老金投資指引 公募基金躍躍欲試)
最後更新:2017-09-24 20: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