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
搜狐
德国最文艺大学城:马尔堡
数不清第几次写马尔堡了。
曾经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德国城市?为什么?”当时毫不犹豫写下马尔堡,随手贴上一些图片,没想到获得一众同在德国的朋友频频转发,默默骄傲数日。
我一直在寻觅适合描述马尔堡的词汇,想来想去,还是“文艺”。
Marburg,马尔堡。想不出不喜欢她的理由。一座文艺之城,有一批文艺青年。不过呢,还是叫马堡吧,亲切。
我在Marburg学习生活过三年,前前后后加起来吧。她不是我住过最久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人在那儿需要留恋;没有生离死别过,没有悱恻缠绵过。但我就是很喜欢那儿,喜欢到时常梦到自己又回到那个小城,趟在一片懒阳下。Marburg很小,小到没什么人听说过她。整个城市总人口加起来不到八万,其中四分之一是大学生,剩下的,常开玩笑说,几乎都是老弱病残(PS.马堡有全德国最大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来这儿你能感受到残疾人可以生活得多么多么便利)。她不是德国最特别的城市。她很迷你,迷你到徒步从东南走到西北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这样还是黑森州第六大城市,地理面积和人口上所有天朝孩子的自豪感简直无人能及);她很旧,1527年成立的马尔堡大学迄今还是这个城市的生命;她效率很低,一个小小火车站里里外外整修了至少五年,这跟三元桥大修一夜换桥面的北京比起来,简直被秒成渣。
跟大部分德国城市一样,Marburg守着一个童话一样城堡,守着一座标志性的、安安静静的教堂。
德国哪个城市没有童话?是的,哪个城市都有啊,但不是哪个城市都有格林兄弟。没错,收集《格林童话》的兄弟俩就是在Marburg学习生活的时候整理出《格林童话》的。到现在,你去到了Marburg的城堡,还能看到后人做的灰姑娘水晶鞋(不要失望,是红色的)的模型在童话里原型的城堡下。不过也有人说那是红舞鞋的故事。Whatever,美即正义,管什么别的真理。还能看到七个小矮人的头,还有神出鬼没时不时出现一下的小红帽。
马堡有个伊丽莎白教堂,据说是科隆大教堂的原型。蓝天下简直美得心悸。它的左右塔有一边常年不亮灯(为了好玩大家可以去夜里的马堡看看到底哪边不亮灯),因为里面躺着兴登堡的遗体。不要问我兴登堡是谁,去翻翻历史课本。这个城市很平静,没有什么太大的声音,却总能在某个地下三层发现一个像中世纪画里一样的小酒馆,一群德国人围在那儿,喝啤酒,抽水烟,吃肘子。
Marburg是典型的大学城。但她与其他城市很不同。用德国人的原话来说就是:Es gibt viele Universit.tsst.dte in Deutschland, aber Maburg ist eine Universit.t.(德国有很多大学城,但马堡城就是一座大学。) 马堡位于黑森州中部,在法兰克福和卡塞尔之间,位于优美的兰河河畔。1527年,马堡在马丁路德新教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简历了新教大学。整个城市里有三百多栋建筑属于Maburg大学,分别坐落在城市各个部位。大学起初是为了宣扬神学观念,而如今,马尔堡大学已成为拥有全面自然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大学。其中,神学院、法学院、哲学院和医学院是大学的招牌学院。
学德语的同学必然听说过Duden(杜登),那个地位基本等同于编写了中国《辞海》的人,就是在Marburg研究的语言学。而她的医学牛逼到什么程度呢,我同学的房东被森林中某个奇特的虫子咬了要打针,当时能按时给他打那个特殊针的全欧洲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在英国,另一个就是德国Marburg。
总之就是,我觉得Marburg很招人喜欢。
她的安静低调不起眼让你想去探究,结果发现她那不过只是因为她喜欢穿暗色的袍子。掀开袍子之后,里面居然那么美。
在Marburg生活,最常见到的画面就是,盲人牵着导盲犬,或是仅凭一根伸缩折叠拐杖,背着大大的书包,慢慢走在安静的小路上。没有人打扰他们,没有人刻意搀扶或是刻意远离。彼此有彼此,尊重的默契。
而那些周末的天,你会看到一群男孩和很多女孩,同在一片草地上踢球跑步,你进攻我防守,不刻意区分,不刻意谦让。你是漂亮的绅士,我是坚强的淑女。
这个城市的核心,也许就是它建市时的两个原则:男女平等,人人平等。
(责任编辑:尚宏)
最后更新:2017-01-01 16: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