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上半年IPO盤點:225家公司獲批文 被否率超去年全年

上半年IPO盤點: 225家公司獲批文被否率超去年全年

2017年上半年IPO批文的下發落下帷幕。雖然繼去年下半年IPO批文下發提速之後,2017年開始的IPO批文核發進入常態化,前期每批次均有約10家的公司獲得批文,但因市場行情因素,5月底開始IPO批文的下發節奏放緩,核發批文數量降至6家左右。

對於IPO批文下發節奏放緩,有業內人士認為,IPO放緩有短期市場維穩的意味,但解決IPO“去庫存”的目標不會改變。

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共核發225家公司IPO批文,總融資規模不超1133億元,相較去年上半年,上述數據分別增長2.21倍、1.71倍,甚至超過去年下半年提速後的210家。不過在IPO常態化的同時,發審趨嚴態勢確立,IPO發審否決率由去年全年的7%左右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45%。

新股、次新股曾被市場推崇為熱點主題,絕大部分新股上市之後便能拉出數個漲停板甚至更多。不過從今年上半年上市個股漲跌情況看,後三個月的平均漲停板數量有所下降,少數個股甚至出現上市以來處於跌勢的情況。

IPO批文下發放緩被否率上升

2017年上半年IPO批文的下發經曆了由穩健到降速的過程,不過在IPO常態化的同時,發審趨嚴態勢確立,IPO發審否決率由去年全年的7%左右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45%。

2017年1~6月份,證監會共核發225家公司IPO批文,總融資規模不超1133億元,相較去年上半年,上述數據分別增長2.21倍、1.71倍,甚至超過去年下半年提速後的210家,但融資規模相較去年下半年的最高1425億元有所下降。

具體從證監會每月核發批文的數量來看,每個月均有30家及以上的公司獲得批文,其中3月份IPO批文下發的數量最多,有50家公司獲得批文,4月份以40家的數量次之,5月份則有37家公司獲得批文,剩餘的1月、2月、6月三個月則分別有34家、34家、30家公司獲得批文。

3月份獲得批文的公司數量之所以多,主要是因為3月份有5個批次的IPO批文下發,且每個批次獲得批文的公司數量均為10家。而6月份雖然也有5個批次的IPO批文下發,但每批次核發數量明顯減少,在4家~8家之間。

IPO批文的下發出現“變奏”開始於5月26日那一批次,一改此前連續13批次每批次均下發批文10家的態勢,節奏開始放緩,獲得批文的公司數量降至10家以下,最少的一次是在6月2日,僅有4家公司獲得批文。具體來看,5月26日至6月30日,證監會核準企業首發申請分別為7家、4家、8家、6家、6家、6家。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與4月中旬後的A股市場行情不無關係。4月11日後A股陷入低迷,至5月11日期間,一個月的時間上證綜指累計下跌207.89點,跌幅逾6%。在市場尋求A股下跌原因過程中,IPO提速問題受到了關注,甚至引發IPO是否應暫停的爭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證監會放緩了核發IPO批文的節奏,這種折中的辦法,讓“叫停”唿籲者熄聲,也讓反對叫停者鬆了口氣。

對此,有券商人士分析認為,可以看出監管層在根據市場承壓能力調整IPO力度,IPO放緩有短期市場維穩的意味,但解決IPO“去庫存”的目標不會改變。截至2017年6月29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37家,其中,已過會50家,未過會58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49家,中止審查企業38家。

雖然在6月份IPO批文的下發節奏放緩,但IPO審核愈來愈嚴格,整體來看今年相較去年審核也更為嚴格。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的首發公司共有275家,其中224家通過首發審核,37家被否,7家暫緩表決,7家取消審核。總體通過率為81.45%,被否率為13.45%,而去年全年的被否率在7%左右。具體到每月來看,否決率最高出現在6月份,達到了23.81%,最低則出現在3月份,僅為5.77%。

根據證監會此前發布的消息,未通過發審會IPO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麵:一是內控製度的有效性及會計基礎的規範性存疑;二是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三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四是關聯交易及關聯關係存疑;五是申請文件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性存疑。

月均漲停板下降4股上市後處跌勢

因發行市盈率受限存在較大的資金炒作空間,多數新股上市後連續封漲停板,以此也一度成為市場資金炒作主題。然而,今年上半年後期新股表現似乎並不像以往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今年1月至6月,IPO累計發行247家,累計募資金額為1396.86億元。其中1月份的發行家數最多,達到54家,募資總額為299.47億元;3月份以48家的發行量次之,募資金額超400億元;其餘4個月的發行數量均為30餘家。

新股發行的背後,總有一批資金隨時準備著參與打新遊戲,以收獲“無風險套利”帶來的收益。然而伴隨新股“稀缺性”降低,新股上市後的表現並不如以往。

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中,除上市首日外(下同),有54.25%的個股收獲了10個以上的漲停板,有11隻個股實現上市以來收獲逾20個漲停板的佳績。從個股來看,至純科技收獲漲停板最多,達到28個,其中25個漲停板是上市後一口氣拉出的;數據港萬裏馬則均上市後收獲了26個漲停板,前者在上市後連續拉出16個漲停板,後者則是連續拉出17個漲停板。

從每月新股/次新股的平均漲停板數量變化來看,呈現出前高後低的演變趨勢。前三個月,新股上市後平均漲停板數量均在12個以上,尤以2月份平均14個漲停板最高,而後三個月的平均漲停板數量卻逐步下降,4月份和5月份的平均漲停板數量均為9個,到6月份則降至最少,該月平均6個漲停板。不過,6月份平均漲停板數量大幅降低也可能跟上市時間較短有關。

然而,也有部分個股在上市後遭遇跌停。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個股中,有逾五成的個股“吃”到了跌停板,其中,在今年1月份上市的張家港行泰嘉股份均遭遇了5個跌停板,新日股份碳元科技皮阿諾等12隻個股則在上市後有4個交易日跌停。此外,在這些遭遇跌停的個股之中,有4隻個股是在6月份上旬上市,分別為科銳國際延江股份上海洗霸安奈兒,這些個股在上市不久後便打開漲停板,其中延江股份上市後僅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就打開了漲停板。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新上市股票的漲跌幅情況,股價實現翻番的上市公司有124家,有6家股價漲幅超過4倍,其中至純科技以586.58%的漲幅位居第一位,其餘5家漲幅在4倍以上的上市公司分別為康泰生物、華正科技、德新交運寒銳鈷業立昂技術,上述公司的上市時間在1~3月份期間。

反之,也有4家上市公司股價處於跌勢,其中今年1月份上市的賽托生物太平鳥上市以來股價分別跌10.27%、7.08%,今年3月31日上市的上海環境則跌逾8%,今年4月18日上市的新鳳鳴跌幅為5.83%;其中,賽托生物和太平鳥兩者的2016年、2017年一季度淨利潤均同比處於下滑狀態。

最後更新:2017-07-03 06:56:23

  上一篇:go 水汙染防治法修改通過 水汙染治理大年引爆萬億級市場
  下一篇:go 一線“龍馬”遭主力資金撤出 茅台“酒瘋”還能“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