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殺馬特一度王爵——郭敬明

文/少武郎

他是中國當代文化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他的身上凝聚著一大批80、90後的文化寄托。他是中國世紀之交城市化大浪潮中亞文化的典型代表,他是以邊緣入圍主流的先鋒案例。

他,就是郭敬明,中國“殺馬特”世界的一度王爵。

“殺馬特”其實已經過時了,因為當年的殺馬特少年現在大多都已成家立業,奔波生活了。

“殺馬特”的鼎盛時期是世紀初,那時候中國剛剛“入世”,很多事情都在急速變化。城市的迅速擴張和入城務工潮,使得大量鄉鎮少年遊蕩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裏。

他們急於擺脫家鄉的鄉土痕跡,融入洋氣而陌生的環境裏,每一個新鮮的視覺刺激都在撩撥他們敏感而自卑的心。他們燙起了膨脹的發,化起了煙熏的妝,穿起了緊身的褲,走起路來和被電擊過一樣。

這類青少年以其誇張的裝飾打扮被稱之為“殺馬特”,尤以城鄉結合部居多。

其實他們是城市生態中不甘寂寞的分子,他們想追隨新世界的文化趨勢,但又苦於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恰當地安置青春的顏色。

他們彷徨迷茫,卻很享受這種心理焦慮帶給他們的憂鬱頹廢的感覺,他們覺得這很fashion,很modern。

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隻能在外部過度彰顯自己的不同,以武裝保護自己的敏感的心。他們看見城市人燙發,於是便燙個爆炸頭;城裏人化妝,他們一天二十四小時煙熏妝;城裏人戴首飾,他們將全身上下穿洞打孔;總之,一切都要做到極致。

城市裏新鮮的事物,尤其是街麵上視覺衝擊明顯的事物對他們特別有吸引力,比如洗剪吹理發店,比如網吧。他們喜歡在網絡上找同類,用英文和繁體中文組合自己的網名,離開學校後他們反而開始習慣運用語文和英語知識。

他們喜歡音樂和舞蹈,而且是小眾文藝。大多以網絡音樂和電遊舞蹈為主,他們常見的姿勢就是癱在網吧裏帶著耳麥劈裏啪啦勐敲鍵盤玩勁舞團之類的遊戲。

一切都在證明:他們才是這個城市當代潮流文化的引領者。

就在殺馬特少年普遍出現在全中國的時候,郭敬明出現了。殺馬特少年不見得會看郭敬明的作品,但他們內在精神文化氣質卻是相同的,行事方式也是一樣的。

我們看郭敬明的作品《左手倒影,右手年華》,《1995-2005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1.0折紙時代》,《臨界·爵跡》等等,光看這些毫無語法規範的書名,和殺馬特少年取網名簡直一個套路。

最近上映的郭敬明電影《爵跡》裏麵虛擬了一個奧汀大陸,上麵有個亞斯蘭帝國,角色的名字有銀塵、幽冥、麒零、特蕾婭等。不中不西,矯揉造作,讀之欲吐。

讀他的文字,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要用一種淡淡的憂鬱去讀。讀完之後甩甩劉海,然後45度角仰望天空,眼角有顆淚珠再劃過煞白的臉龐,perfect!

觀其文,察其言,郭敬明的精神世界和世紀初充斥在昏暗網吧、破落酒吧、街角台球廳、天台旱冰場的殺馬特少年們別無二致。

他的文字都是用離子燙、煙熏妝加工過的,掛鏈穿環,處處顯示出他高階殺馬特的文化定位。和殺馬特少年一樣,郭敬明也染得一頭黃發,因為他們都對黑發不自信。

和其他殺馬特少年不一樣的是,郭敬明要精明一些,文字上自有一套技巧, 運氣好一些,各種條件湊在一起,然後便出名了,成了高階殺馬特。

“殺馬特”文化的出現,有其複雜的原因。

首先是傳統文化的斷層。90年代以來金錢至上的物質主義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比“文化大革命”還要致命。看看中國的影視作品在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的迅速退步就明白了。(幸虧四大名著搶在90年代末之前拍完了)

其次,傷痕文學,頹廢文字迅速占領了當時中國文學的高地。在政治正確的應試教育模式下,主旋律文學毫無吸引力,這些新奇的文字便很受高中生的喜歡。現在的80後回想一下當時上高中時同學之間流傳的文學刊物,如《萌芽》之類,刊登的文章大都擺脫不了此類文學的風格。

那個時候的高中男生,放學後穿著牛仔褲,留著長發,叼根煙站在校門口找架打,周圍的男生和過路的女生都感覺他們酷酷的。

正是在這種舊文化已破產,新文化未誕生的背景下,大量殺馬特少年出現,韓寒、郭敬明崛起。韓寒雖然也受時代的影響,但是文人的良知依舊,文字中處處發泄對現實的不滿,但是總給人以溫暖的希望。

郭敬明剛相反,文字裏處處是幻想的意淫,給人一種美麗的錯覺,撥開表皮,全是令人窒息作嘔的無望。是一種新的反智文學,無知少年很喜歡。

然而,社會發展太快,“殺馬特”很快便衰落了。

“殺馬特”的衰落是因為後繼無人,之所以後繼無人是因為城市化的高潮已經過去,80、90後中的“殺馬特”已經完成了城市化。不僅是生活上的城市化,隨著年齡漸長,他們的精神上也已城市化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端的發展,使得全中國所有的年輕人很容易獲取大量優質文化信息並加以甄別歸類。

古今中外的文化精華很快以快捷的方式普及到每個人的手機上,你隨便一刷朋友圈,就會有各種題材的文藝跳出來。

從倉央嘉措的詩到川端康成的文,從古琴到拉丁,90後、00後的少年接觸到的精神食糧要比十年前的我們多得多,他們的內心很容易得到滿足。甩甩頭發,一把吉他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連廣場舞大媽都能隨便在手機上分享國學感悟和心靈雞湯的時代,郭敬明的那種文字很快就會沒有市場了。

殺馬特曾經勐敲空格鍵玩勁舞團的網吧也已衰落了。堡壘坍塌了。

然而高階殺馬特郭敬明卻依然很火,文章是不怎麼寫了,他開始拍電影了。一篇罵聲中他賺得盆滿缽盈,從《小時代》到《爵跡》,依舊有很多人買他的賬。

環顧左右,其他人的電影的質量也好不到哪裏去。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郭敬明拍電影會有那麼多名人“共襄盛舉”,因為拍電影賺錢啊。隻要賺錢就好,“殺馬特”也可以當爺,四爺嘛!

郭敬明早已成了精英的一員,他熟悉裏麵的遊戲規則,並遊刃有餘。很多人說中國的精英衰落了,其實中國根本就沒有精英。

沒有文化良知的那群人,稱之為精英不恰當,隻能叫新貴。

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會先看序言。我記得高中時翻開郭敬明的《幻城》,序言好像是中國最知名高校的一個教授寫的,他說《幻城》在魔幻類文學中可以媲美《西遊記》。

我當時傻傻分不清,懷著崇敬的心情仔細讀了《幻城》一遍,寫的是一個悲劇故事。我潛意識裏覺得應該醞釀點眼淚出來,才能顯出此文絕妙,引人入勝,我輩懷慧,格調不俗。結果沒有成功,就去看舍友下象棋了。

今天,郭敬明已經是中國作協成員了,回想一下,一點也不奇怪。隻能說作協裏的諸位離“殺馬特”也隻有半步之遙。怪不得好作家都在圈子外。

正是社會精英(新貴)的犬儒主義,讓整個國家的精神文化向媚俗化、唯利化滑落,“上下交征於利”,整個社會風氣都被帶壞了。

從《無極》到今年的《封神傳奇》、《爵跡》,中國的商人和電影人們一直力圖打造屬於中國的奇幻史詩電影,但卻擺脫不了照貓畫虎,東施效顰的醜態。因為從文化根源上來說,中國是先斷自己的根,再化西方的妝,結果大家都成了“殺馬特”。

看看《爵跡》的宣傳海報,一大波染發精致,化妝細密的俊(zhuang)美(bi)殺馬特襲來!

郭敬明這樣的高階殺馬特不僅獲得了文藝圈的認可,甚至到了引領文藝圈的地步,隻能說這個圈子也“殺馬特”化了。

如《小時代》、《爵跡》此類電影作品,由如此多的金主讚助,如此多的明星站台,然後在全國範圍內圈錢,這是文化範疇的“碰瓷”。

這樣來錢快,所以中國盛產爛片。你在馬路上不小心就遇到碰瓷的老人,去電影院不小心也會遇到精包裝的爛片,也碰你的瓷。細想一下,這兩種感覺是一樣的。

可悲的是,麵對郭敬明,反對者最有力的武器是以其身高取笑之,如此膽怯力懦,怪不得使豎子成名。

當年郭敬明抄襲莊羽的《圈裏圈外》,寫成《夢裏花落知多少》,莊羽起訴郭敬明,法院判決莊羽勝訴,但郭敬明拒絕道歉。

對於輿論的指責,有個郭敬明的粉絲強辯道:“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一語道出中國當代文化窘迫的根源:無知無畏,披紅掛彩。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留言聯係小編)

最後更新:2017-08-24 23:45:20

  上一篇:go 5部電影21億票房,郭敬明再次攜新片回歸
  下一篇:go 郭敬明怒懟李楓不實言論,可網友們卻不那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