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ST常林榮光不再 恢複上市後緣何不漲反跌?

曾幾何時,“恢複上市股”是A股市場穿越牛熊的神話,不管恢複上市之後估值高低、股價高低、基本麵是否有實質性的改善,恢複上市之後都會有一波炒作,最不濟也有單日暴漲行情的出現,讓暫停上市前潛伏其中的資金有從容獲利退出的機會。這種近乎“躺著就能賺錢”的交易方式,以犧牲流動性換取複牌之後的暴利,成為不少風險偏好高、對流動性要求低的投資者一種獨特的投資方式,由此也催生了陳慶桃、吳鳴霄等知名的“垃圾股牛散”。

不過就在本周,這一“無腦套利”戰法遭遇重大挑戰。周一,停牌16個月的ST常林恢複上市,並未如此前恢複上市股票那樣大幅高開,而是跳空約0.6%低開,短暫小幅衝高不到3%便在大筆拋盤的打壓下快速跳水,開盤不到15分鍾就觸及熔斷暫停交易,10:13恢複交易之後股價依然疲軟,最終全天大跌18.9%,接近兩個跌停板,周二、周三又被快速打壓到ST股5%的跌停板上。這也意味著,停牌前豪賭的投資者不僅要賠上16個月的時間,更要承受超過26%的損失,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ST常林複牌首日出現大跌,在恢複上市股中算是絕無僅有,但實際上從今年6月6日ST新梅恢複上市首日的表現即可初見端倪。ST新梅停牌時間與ST常林基本接近,複牌則早了一個多月。恢複上市首日ST新梅一度大漲至10.77元,比暫停上市前的收盤價7.67元暴漲超過40%;但臨近收盤前5分鍾風雲突變,股價瘋狂跳水,收盤時不漲反跌0.26%,追高買入者被一網打盡。此後,ST新梅步步走低,持股者越套越深,不能自拔。

相比以往恢複上市股的瘋狂表現,ST新梅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衝高回落、收盤微跌,如果停牌前介入的投資者不是太貪心的話,恢複上市當天賣出多少也會有些收獲,被套的是恢複上市後追高買入的投資者。而ST常林複牌之後直接大跌,將停牌前買入及複牌當天盤中抄底的投資者一網打盡,則更值得深思:停牌前“無腦買入”坐等暴利進賬已經一去不複返,恢複上市股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

恢複上市股紅利不再,某種程度上也是殼資源價值下降的結果。以往恢複上市股在複牌首日能有一飛衝天、甚至暴漲十倍的驚人表現,和殼資源緊俏不無關係。在IPO進程緩慢、暫緩IPO頻繁出現的情況下,一些急於上市的企業紛紛“借殼上市”實現彎道超車,殼資源成為各路資金的香餑餑。而最近兩年來隨著監管層對重組要求的提高,加上IPO進程不斷加快,以ST股為代表的殼資源價值一落千丈,今年以來大批ST股跌幅超過40%,如*ST中絨*ST上普*ST寶實*ST坊展等,成為領跌A股的重災區。同時,大批ST摘帽股的炒作力度也不如往年,高開低走不在少數。在這樣的市場氛圍裏,恢複上市股如果僅僅是依靠財務數字的扭虧,那麼複牌之後走弱應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麵,今年A股市場的主流在於“業績+估值”,業績向好有持續性,同時估值較低的股票受到資金的青睞,而大批依靠“講故事”將市值吹到數十億元的上市公司則現出原形,持續走弱。如本周大跌的ST常林雖然扭虧,但一季度每股收益僅有0.055元,按暫停上市前9.31元的價格計算,動態市盈率已經超過42倍,在同行業中並無估值優勢,重組之後進軍的光伏發電領域想象空間比較有限,場內資金奪路而逃也是自然的選擇。

此外,ST常林在停牌前股價一度出現大幅上漲,短短兩個多月暴漲68%,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恢複上市的利好。在停牌期間沒有更多“預期外”的利好加持,複牌之後惟有走向“見光死”。

ST常林複牌之後慘遭血洗的走勢表明,A股市場的投資生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往豪賭重組冀望“烏雞變鳳凰”的操作難度已經越來越大,恢複上市股要有上升動力,前提條件是要提前跌出下跌空間,同時估值和行業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過往單看總市值和實際控製人押寶垃圾股即可輕鬆獲利的做法,已經徹底成為了曆史。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這樣的改變並不全是壞事。事實上,以往恢複上市股首日盡管有單日暴漲的記錄,但如果追高買入將會麵臨長期套牢的局麵。以2015年12月恢複上市的長航鳳凰而言,複牌首日最高價21.6元比停牌前暴漲超過11倍,但也是難以企及的曆史天價,現在不到6元的價格已經從高位下跌超過7成。如果ST常林的大跌能進一步引導市場遠離垃圾股投機炒作,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最後更新:2017-08-06 00:31:06

  上一篇:go 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首設“一帶一路”展區
  下一篇:go 中國銀行業協會稱不良貸款壓力可能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