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搜狐
走出RFQ使用中的7大誤區 - 常見問題
誤區一:我隻看係統推薦過來的,但是很多都和我產品不匹配
係統推薦隻是獲取RFQ的渠道之一,而且隻要是和你產品有關聯的都可能推薦過來,所以會導致匹配不那麼精準。這隻是給懶人提供的一個渠道。
建議每天到采購直達頻道主頁 sourcing.alibaba.com 通過輸入產品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多嚐試一些產品關鍵詞。一來搜索出來的RFQ更精準,二來獲得RFQ的量更多,三來獲取RFQ更加及時。
頻道主頁的RFQ是實時更新的,而係統匹配和自主訂閱是每天一次,而且是匹配頻道主頁中未報滿價的RFQ,你收到的時候已經比其他人慢了一步了。

誤區二:報價越多越好,隻要有機會我就要推薦我的產品給買家
這個心態是非常好的,也是一個外貿人應有的心態。但在采購直達市場裏,隻追求量是不行的,還要有質。一是精準報價,針對自己優勢產品報價;二是報價質量要高,抓準買家需求點。否則既浪費了大量精力,又得不到買家回複。
另外從買家滿意度調研中了解到,買家對報價不滿意原因中有一半是因為供應商的報價與買家的采購需求不匹配。(如下圖)所以要想提高拿單機率,既要有量也要有質!

誤區三:既然我收到的RFQ,那就應該是我什麼時候想報就能報
RFQ和普通詢盤不同,雖然你收到了這條RFQ,但不代表它就屬於你。每個RFQ隻有10個報價名額,先報先得。如果你沒能及時報價,很可能等你想報的時候發現別人已經搶先了。
而且從買家行為分析中發現,越早報價獲得買家回複的比例越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搶占先機,誰的贏麵就大!
一點小建議:每天分三個不同時段到采購直達主頁搜索RFQ,這樣就可以查看到最新的RFQ了。
誤區四:RFQ不提供買家聯係方式,我沒辦法確定買家真實性
RFQ報價成功之前看不到買家聯係方式,可能有人會覺得很不爽,但這也是為了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否則就不需要設置10個報價名額了,買家也要麵對這鋪天蓋地的各種報價和推銷而頭疼了。
其實RFQ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買家資料,方便去判斷客戶價值。當你打開一個RFQ的詳細頁麵,一定記得去看下右上方的買家名片。 Buyer profiles是買家自行填寫的資料,Buyer activities是買家在平台上的行為數據,都可以作為參考。
當然也可以嚐試搜索買家公司名、姓名之類的去挖掘更多的信息啦~
誤區五:報完價格我隻需要坐等買家聯係了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我報完價買家就沒音信了!如果你隻是坐著幹等,那就大錯特錯了!與其抱怨,不如積極行動起來。報價審核通過後,馬上去查看買家聯係方式,聯係買家提醒他查看報價。後台的報價管理頁麵也會實時顯示買家的動作:報價是否被查看,買家是否有聯係供應商。可以根據進展情況,選擇跟進的策略。
誤區六:看到國內發的RFQ就不報價
相信大家看到中國的RFQ都會想:“會不會是同行套價格呀?”或者是:“我做出口的,不是做國內貿易的”,於是不做理睬。其實國外很多公司在中國都設有Buying office,我們公司所接觸到的大買家的買手,基本上也都是中國人,還有中國人做國外的采購代理等等,千萬不能一竿子打死一大片。看到論壇上有朋友分享他的成功經曆中,就有從國內的RFQ中成交的。
誤區七:采購要求不詳細的沒法報價
我知道有不少RFQ中的采購需求並不那麼全麵詳細,不足以準確報價,但站在買家角度想想,他可能也不知道哪款產品更適合他,或者他想都了解一下性價比再做決定,或者他填寫的時候漏掉了一些信息。這個時候就需要外貿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獨到的眼光了。新手們一籌莫展,搞不清楚客戶想要什麼,於是發個請求,索要更多信息;而高手們往往能從現有信息中挖出更多的東西,以他們的專業和經驗來判斷什麼是買家想要的。如果買家要的產品有不同款式推薦,那麼建議報價從低檔開始,這樣從價格上來說對買家更有吸引力。
最後更新:2016-12-28 06: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