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搜狐
微信與支付寶小程序戰爭中或沒有輸家!
上周末,一份支付寶《給微信小程序工程師的致歉信》在互聯網上被爭相轉載,內容是支付寶小程序團隊在編寫開發文檔的示例部分時,直接複製了微信的示例,支付寶小程序團隊同時表示已經立刻修改了這一部分代碼,並向微信小程序團隊道歉。
“支付寶的小程序終於來啦?”許多網友的關注點並不在這起“烏龍”事件或者封致歉信上,而是在“遲到”了半年的支付寶小程序開放公測了。在微信小程序推出半年依舊沒有火起來的情況下,支付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那麼,試水半年不溫不火的微信小程序與尷尬誕生的支付寶小程序,兩大巨頭的作品誰將略勝一籌,完勝對手?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比剖析一番。
微信小程序:自下而上尷尬遇冷
“我們曾經擔心過微信小程序會將APP取代,但半年過去了,APP依然還活的好好的,我們也是,別人也是。”一家餐飲APP軟件的負責人這樣告訴我們。
微信小程序自從今年1月份推出至今已經有半年,從一開始聊天盡是小程序的狀態,變得越來越少有人說起,實際的應用體驗更是無從考量,可謂是不溫不火。
關於微信小程序,張小龍提倡“即用即走”。我們嚐試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現在我們來到一家餐廳,隻要用微信掃一掃餐廳提供的二維碼,就能加載餐廳的小程序實現在線點餐、紅包優惠、在線結算等服務,而不必要去下載動輒幾十M的APP。而且用餐完畢之後我們不必卸載,關閉即可,絲毫不會占用係統空間。
這就是微信小程序所提倡的社交場景以及輕應用,就像張小龍說的:“希望用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線下的弱連接場景。”他希望借此證明微信小程序的大量入口應該在線下。小程序可以借助這些線下場景收割更多流量,再反哺到線上交易、支付等環節,自下而上的為微信這個超級平台賦予更大的商業價值,從而也讓微信形成無人挑戰的壟斷霸主地位。
但可惜的是,線下實體店卻不願意做好這個互聯網功能的承接。
“主要是在線下的入口很少,所以很多用戶對於小程序的接受程度很有限。”在深圳一家小程序開發商負責人張先生說,“我們是最早一批從事小程序開發的服務商,但似乎我們抓錯業務了。”張先生告訴我們,這半年來公司在小程序方麵投入的宣傳並不少,但少有企業願意嚐試。“很多商家都不喜歡基於第三方平台的服務,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很是保守。”張先生說。
此外,功能的欠缺,可開發性不高已經成為了微信小程序的第二大詬病。“與其說小程序是APP的輕量化替代品,還不如說小程序是一個殘缺的APP。”一家使用過微信小程序的主題電影連鎖店負責人是這樣評價小程序的。
在他看來,許多小程序都是幾個按鈕就組成了,簡單的選擇、定位、支付構成了小程序的功能,而這些功能無疑也讓小程序顯得單薄,殘缺,短板,遠遠無法與APP的豐富用戶體驗相提並論。目前看來或許僅僅適合那些低頻消費,用戶手機中沒有下載過APP的應用。
最致命得是,微信小程序在線上並不支持模煳搜索、不支持掃手機內部二維碼、分享到網頁、朋友圈,也不支持保存小程序二維碼到相冊以便後用……這些不成熟因素也導致了微信小程序本應該具備的社交屬性黯然失色,徹底淪為雞肋。
理論上,微信小程序是利用社交場景在挖掘新的流量或者改變原有流量的分發模式。無論是線上的局限、功能的短板還是線下入口的缺乏,都大大阻礙了微信小程序的推動步伐,本可以通過教導用戶形成全新的場景應用習慣,卻因為功能限製和其他因素在實際操作中變得舉步維艱。
支付寶小程序:交易場景渴望加持
在微信小程序舉步維艱的時候,支付寶小程序卻用十分“尷尬”的方式誕生了,第一時間就被千夫所指扣上了“山寨”的帽子。且不說“Copy”事件是營銷炒作還是無心為之,讓人不得不讓佩服支付寶的勇氣,甚至聯想到之前為了嚐試社交功能推出的裸照事件。但仔細想想,以支付場景為基礎的支付寶做小程序似乎也應該是駕輕就熟了。
一直以來,支付寶基本上什麼業務都在接入,接12306,接地方公交,接關稅,接快遞公司,接理財保險,接水電煤氣……隻要是和錢有關的事情,支付寶上幾乎都能找到。沒有我們想不到,隻有我們用不到。
支付寶做了這麼多年“大雜燴”,其實已經具備了非常強大的“交易屬性”與“工具屬性”,與微信小程序相同,在利用線下入口挖掘新流量的基礎上,支付寶更是將本身數量十分龐大的線上用戶引導到線下進行消費或者體驗。就像馬雲在談新零售時所說的:“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也必須深入到線下來”。而不論是阿裏巴巴自家的口碑商家、銀泰百貨、盒馬鮮生,還是蘇寧易購、餓了麼......線下消費場景對於支付寶來說都已經是最成熟的陣地。支付寶小程序的目的無疑是將線上線下之間的橋梁打通。
一位小程序的開發者這樣總結支付寶和微信的區別:“支付寶完全清楚線下入口的價值,他們的小程序是在想方設法把流量導給別人,而微信則是把線下流量吸進自己的口袋。”
相對於支付寶的社交屬性來說,或許小程序支付屬性會更加純粹。比如,微信的小程序,可以是定位、服務、場景、谘詢、工具等。但是支付寶的小程序,將主要進行場景引流,無論是線上流量往線下的分發,還是線下流量的反哺。而微信小程序的場景,是合作商、商戶自行接入和自定義的,因此微信的平台很開放。支付寶則相對封閉一些,但最終不同的場景是不同的線,所有線共同匯聚的交點,就是支付,支付寶的小程序就可以駕輕就熟很純粹的做到這一點。
另外,與微信小程序相比,信用評分應該是支付寶小程序最有自身特色的區隔和優勢,對於酒店、租房、共享業務等需要押金的應用場景,芝麻信用的能力可以為商戶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流,並為用戶提供信用支撐證明,減少了押金的場景,這更體現了支付寶小程序的支付屬性基礎。
當然,純粹也不是毫無痛點。早在支付寶小程序的消息剛剛披露時,就有不少人在知乎上質疑:作為一款純粹的支付APP,接入眾多的第三方開發小程序是否就會為軟件的安全留下隱患的“後門”?而支付寶就曾在社交嚐試的過程中因“安全問題”遭遇了諸多抵製。
此外,支付寶小程序的體量大小問題也是飽受關注,據官方披露的消息了解,支付寶所調用的小程序並不會比微信輕,有人擔心是否會拖累支付寶主程序的響應速度,不過這些疑問暫時還沒得到官方的回應。
對於支付寶小程序的更多“真麵目”還有待揭開。雖然支付寶小程序沒有公眾號這樣強大的內容生態做支撐,但其在支付領域上的絕對地位,加上線下消費場景的成熟應用,小程序或許會成為支付寶的另一個搶占流量方式,形成與微信對壘的絕佳機會。
在微信推出小程序半年後支付寶也馬不停蹄入局小程序。從兩家的應用場景上來看,小程序都是作為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實現新流量分發的手段。但在實際落地上,兩家倒是各有側重。基於即時通信軟件的微信小程序更多的是被賦予了“社交屬性”,通過線下場景入口導流到線上,實現微信的“流量增值”;而支付寶無疑是將本身強大的“交易功能”進行了“加持”,通過場景引導,為阿裏巴巴生態體係中諸多線下陣地積極引流,並打通線上線下實現為緊密的互動。
文:鈦媒體
最後更新:2017-08-27 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