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
搜狐
楼市调控没有放松可能 三四线新一轮政策或密集出台
为了预防楼市“金九银十”期间进一步升温,西安、兰州、扬州、泰州等今年大热的三四线城市近期相继出台紧缩政策。有分析人士认为,9、10月份或将是新一轮楼市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尤其是此前过热的三四线城市,将是此轮调控的重点。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立之前,控房价、抑地价的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可能。
9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住房市场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西安各区暂停向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含新建商品房和二手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售房。在西安上述区域范围内无住房且能够提供2年以上(含2年)人上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购买1套住房。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购买自用住房的,不受限购政策限制。(点击查阅>>>西安楼市调控新政:户籍限购两套 公积金贷款额度下调至65万)
同时,西安对公积金贷款额度也进行了调整,将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的最高额度由75万元调整为65万元;将最低缴存时限由连续足额缴存6个月以上调整为连续足额缴存1年以上,并停止办理试行的商转公贷款业务。
事实上,在“金九银十”到来之际,针对部分市场相对较热的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新一波调控升级早已开始。8月29日,兰州市发布楼市调控补充通知,加大限购力度,同时调整执行差别化的贷款首付比例。不论此前房贷是否结清,本地户口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均相应提高了10%。限购方面,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原有限购区域基础上,将西固区纳入限购区域。而且,外地人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须提供在兰州市连续不间断缴纳3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证明,或者1年及以上的个人所得税证明。
此前一日的8月28日,扬州市也发布了楼市调控相关补充通知,将价格备案范围由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扩大到非普通商品住房及车位、车库、储藏室。
更早的8月24日,泰州市则出台涵盖16条具体举措的楼市调控新政,被称为“泰16条”。除了把车库、车位、储藏室纳入价格备案范围,还要求商品住房入手未满2年不得上市交易。此外,泰州市也对精装房市场作出了相应规范,推行成品房装修市场化评估。而且,各个楼盘加价幅度不得超过上次申报均价的2%,而此前设立的标准是5%。
在一线城市中,北京市住建委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违规行为情况检查的通知》,针对近期有个别经纪人员协助购房人以办理“消费贷”、“经营贷”、“个人信用贷”、“房抵贷”等方式套取资金作为购房首付这类违规行为开展自查,断绝购房者不规范的资金通路。
种种迹象表明,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成之前,房地产调控政策无松动迹象,各种限制政策意在阶段性平抑房价,为租售并举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赢得时间。有业内人士分析,9、10月份极有可能是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时间窗口期,尤其是今年较热的三四线城市,或将面临政策进一步收紧。
在日前举行的“2017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高峰论坛”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如果房价不能得到很好控制、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长效机制的建立会较为困难。他认为,有可能进一步出台针对性政策,对房价上涨幅度设定一个大致目标,将绝对上涨水平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这样建立起来的长效机制才能对楼市健康真正起到作用。
【延伸阅读】
珠三角楼市平稳降温 调控或将继续“打补丁”
经历两轮席卷全国楼市的调控之后,政策收紧的步子一直持续向前。
日前,兰州、扬州、泰州等城市相继升级楼市调控,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有业内人士分析,9~10月极有可能是下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时间窗口期。
珠三角区域方面,市场已逐步降温,在政策的大环境下也显露出调控或将继续加码的迹象。多位受访人士指出,接下来珠三角城市的调控还会保持高压态势,继续对调控政策打补丁、补漏洞,从而进一步遏制投机和投资的需求。
多地加码楼市调控
2016年10月,全国新一轮楼市调控拉开序幕。时至2017年3月,楼市调控升级浪潮蔓延至各大城市。进入下半年,这股浪潮依然在扩大范围,多个城市近期相继发布了新政或相关文件对楼市进一步严控。
8月29日,兰州市发布楼市调控补充通知,加大了限购力度,同时调整执行差别化的贷款首付比例。不论此前房贷是否结清,本地户口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均相应提高了10%。
限购方面,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原有限购区域基础上,兰州市也将西固区纳入限购区域。而且,外地人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须提供在兰州市连续不间断缴纳3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证明,或者1年及以上的个人所得税证明。
就在前一日,即8月28日,扬州市也发布了楼市调控相关补充通知,将价格备案范围由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扩大到非普通商品住房及车位、车库、储藏室。
8月24日,泰州市出台涵盖16条具体举措的楼市调控新政,被称为“泰16条”。除了把车库、车位、储藏室纳入价格备案范围,还要求商品住房入手未满2年不得上市交易。
此外,泰州市也对精装房市场作出了相应规范,推行成品房装修市场化评估。而且,各个楼盘加价幅度不得超过上次申报均价的2%,此前设立的标准是5%。
珠三角区域的楼市调控亦有收紧迹象。8月11日,东莞出台新的限价政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首批首次申报均价,由原来规定不高于前三个月当地镇街同类型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的20%调整为15%,而且此后调高备案价格的间隔时限也由原规定的90天延长至180天。
事实上,广州市和东莞市不久前就分别联合多个部门发布相关文件,前者明确表态保持楼市调控力度不放松,后者则对此前楼市调控新政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补充。
对此,多位受访人士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以此来看,下半年广州楼市调控的基调将是“从严、从紧”,而东莞方面则是完善楼市调控新政细则以及堵住漏洞。
珠三角市场逐步降温
在调控政策之下,楼市开始回归理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在2017年7月,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国内70个大中城市中,7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连续10个月回落,相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对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虽上涨0.6%,但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珠三角市场也呈现出持续降温的趋势。据广东省房协统计数据,2017年1~7月,珠三角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598.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在上半年,下降幅度仅为2.2%。
分城市来看,此前成交火爆的深圳楼市已逐渐“熄火”。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官网的数据显示,深圳新建商品住宅8月成交面积20.11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3.7%,环比减少1.2%;成交均价为5.44万元/平方米,同比下跌5.8%,环比微跌0.1%,房价已是连续11个月下降。
另外,2016年单月成交量接连过万套的广州楼市也得到了有效抑制。记者查阅网易房产统计平台了解到,广州新建商品住房6~8月的成交量分别为6772套、4431套、4978套,相比2016年同期的10924套、9989套、10044套,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由于各大城市处于调控高压状态,而且房贷和楼市资金面也都在收紧,珠三角市场成交回落是必然的。”
此外,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告诉记者,未来一年时间里,珠三角市场整体的成交量和价格将基本保持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可能性。
调控打补丁仍将持续
楼市调控趋严早已有迹可循。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据相关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此前也曾强调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楼市调控政策是针对炒房需求所做的必要调整。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真正建立之前,中国仍将坚持因城施策的分类调控,不会反反复复、虎头蛇尾。
日前,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撰文指出,按照每次新政时效性6~8个月的经验判断,2017年3月多地楼市调控加码后, 9~10月极有可能是下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时间窗口期。张宏伟认为, 6~8个月后调控政策的时效性逐步降低,需要加强版的楼市调控措施为楼市降温,巩固楼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另外,“十九大”恰好要在这个时间段召开,政策面不会给予楼市反弹的机会。
至于珠三角区域,李宇嘉分析称,接下来楼市调控将保持高压的态势,“从近期其他城市的调控力度来看,在保持原有调控措施的前提下,会继续对调控政策打补丁、补漏洞,从而让投机和投资需求退出市场。”李宇嘉还表示,房子居住属性定位的影响是深远的,未来还会有更多调控措施出台。
邓浩志则认为,未来珠三角城市存在楼市调控加码的可能,但针对区域可能并不是广州、深圳、佛山等调控已经相对严厉的城市,而是那些受到大城市辐射、接纳大城市外溢需求的周边城市。
多地楼市调控再升级
8月11日
东莞出台新的限价政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首批首次申报均价,由原来规定不高于前三个月当地镇街同类型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的20%调整为15%,而且此后调高备案价格的间隔时限也由原规定的90天延长至180天。
8月24日
泰州市出台涵盖16条具体举措的楼市调控新政,被称为“泰16条”。除了把车库、车位、储藏室纳入价格备案范围,还要求商品住房入手未满2年不得上市交易。
8月28日
扬州市也发布了楼市调控相关补充通知,将价格备案范围由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扩大到非普通商品住房及车位、车库、储藏室。
8月29日
兰州市发布楼市调控补充通知,加大了限购力度,同时调整执行差别化的贷款首付比例。不论此前房贷是否结清,本地户口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均相应提高了10%。(来源:中国经营报)
低房价、低地价助推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楼市加法调控未来5年将成趋势
13日,上海集中出让4宗租赁住宅用地,分布于浦东新区、长宁区、徐汇区,建筑面积共计21.8万平方米,溢价率均为0.
根据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发布消息,这4宗租赁住宅地原本出让时间为9月22日,由于在提交竞买保证截止时,仅有一家竞买申请人提交了竞买保证且提交了竞买申请,故官方对时间作了调整。
这4幅周边房价均超过10万元/平方米的地块,起始楼面均价仅为7725元/平方米。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地理位置上看,4幅地块均位于内环与中环之间,甚至邻近内环线,都属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优质地段。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这是上海继7月4日首次公开出让2幅租赁住房用地后,再次推出4幅核心租赁地块,将明显缓解区域租赁房源供应。这也是从土地供应开始房屋全面回归居住属性的体现。
自7月初首推2幅租赁地块后,上海已公示租赁住房用地接近20幅,且主要集中在位置相对较好的区域。近日,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公示了《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N091104单元(新江湾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A3街坊实施深化(全持有租赁房)公众参与规划草案》,拟开展新江湾社区N091104单元A3街坊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将A3-05地块调整为租赁住宅用地。8月中旬,静安区将市北高新板块的2幅商业用地调整为租赁住房用地;黄浦区将南浦社区的1幅商办地块调整为租赁住宅用地;浦东新区将位于上钢社区、南码头社区、张江南社区和三林社区的5幅地块规划调整为租赁住房用地。
北京方面,13日,天恒与建工联合体以20.65亿元摘石景山自住房地块,溢价率29%,建筑面积71267平方米。张大伟说,石景山地块全部为自住房,这也是北京明确自住房全面转为共有产权房后的首次土地出让。从土地成交情况看,2017年北京住宅土地已经全部限价,中小户型将成为未来供应主力。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北京保障房新开工4.9万套,完成全年5万套任务的99%;竣工7.1万套,完成全年6万套任务的118%。今后5年,将按照建设150万套住房的要求,推进其中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和50万套租赁住房的落地。
限地价、限房价,加速住宅真正回归居住属性已成趋势。日前,长沙市正式推出万套定向限价商品住房,预计年内有望上市2702套住房。其中,部分住房的销售价格仅为4950元/平方米。
根据政策,长沙市定向限价商品住房套型建筑以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为主,单套建筑面积不高于120平方米(含),销售价格由政府相关部门确定,低于同地段商品房。这种限价房供应对象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不动产权属证书上将特别注明“限价商品房”字样,登记后5年内不得转让。
武汉市2017年度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显示,2017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为18800亩,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其他还建项目供地规模预测为1890亩。杭州未来5年公共租赁住房保有总量不少于8万套。
CRIC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长沙升级楼市调控措施,推出定向限价商品住房,一方面能够解决“夹心层”市民的住房需求,保障楼市刚需;另一方面,对周边商品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将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城市长远发展来看,定向限价商品住房能够降低房价、降低生产经营和生活成本,配合长沙人才新政,吸引人口聚集,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
张大伟表示,从近期来看,一二线城市在目前已经做好减法的同时继续做好加法,平稳市场供需结构,且多为5年计划,因此,楼市未来5年将迎来大量限价多层次的住房,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需求,而增加供应后,市场价格将有望有所降低。(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新一轮楼市政策或密集出台,三四线城市成调控重点,“金九银十”可能成为房地产商的美好回忆)
最后更新:2017-09-15 09: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