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6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民企三路“參軍”分羹融合機遇 推動融資與產業升級

民企“參軍”半年考

近年來,隨著混改之勢不斷深化,加之“軍民融合”的大背景,具有軍工研發實力的民企陸續與一些體量巨大的國內軍工集團 “聯姻”。在已披露2017年中報業績的61家軍民融合題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虧損。但從淨利潤表現和利潤增速來看,各公司之間分化明顯。與此同時,多數“參軍”民企的業績增速並沒有與高企的估值同步,這就使得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難免“跑偏”。

“參軍”民企來說,盡管估值普遍高企,但其中處於業績匱乏的企業已經在二級市場上開啟了“去泡沫”進程。

9月1日,華伍股份(300095.SZ)發布公告,擬收購北京中科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至25%股權,公司表示,這是對未來涉及軍工信息化、商業航天等高科技領域打下的基礎。

事實上,類似的民企與軍工企業的“聯姻”在2015年“軍民融合”提上國家發展戰略後就陸續上演,體現著國企混改的“軍工姿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通過並購、拓展軍品領域業務、設立軍工產業基金等路徑參與融合盛宴。

然而,對這些“參軍”民企來說,軍品技術門檻低、行業周期性蕭條也使其處於負重前行的境地。盡管估值普遍高企,但其中處於業績匱乏的企業已經在二級市場上開啟了“去泡沫”進程。

民企“兵分三路”擁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民參軍”領域,推動企業在融資、產業升級等方麵取得進步是眾多民企加入的動因之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業內人士得知,目前民企介入軍工領域有三條路,即並購、拓展軍品領域業務、設立軍工產業基金。

太陽鳥(300123.SZ)為例,2017年7月20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收購老牌軍工企業亞光電子事項已獲得證監會有條件通過,業務向軍工電子領域拓展,公司將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亞光電子97.38%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66 億元用於包括射頻微機電(RFMEMS)等新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在內的亞光電子投資項目。倘此次收購完成,軍工電子將成為公司的第二主業。

與太陽鳥直接參與並購、拓展軍品領域業務不同, 2017年8月3日,真視通(002771.SZ)發布公告稱,與湖南湘江力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拓展包括軍民融合方向在內的產業投資布局。

2017年9月1日,華南某券商機械工業研究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論哪種形式,歸根結底是國內軍工企業諸多優質資產“藍海”亟待開發,借上市公司資本之力將有力化解龐大的軍工資產證券化壓力。

“參軍”上市公司業績分化

從已“參軍”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依舊參差不齊,軍民融合題材各股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首尾之差超過6億元。

Choice數據統計,在已披露中報業績的61家軍民融合題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虧損,其中,中國動力(600482.SH)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最高為5.61億元,同方股份(600100.SH)最低,虧損1.21億元;從利潤增速來看,分化更為明顯,其中,宏大爆破(002683.SZ)2017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902.37%,而大港股份(002077.SZ)則同比下降240.52%。

“對‘參軍’民企來說,盡管部隊的采購渠道相對固定,但並不唯一;再加上民企參與軍工的範圍和層次相對較低,強者恒強的現象在行業內比較明顯。”9月1日,南方某公募國企改革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對於追求規模化生產、最大化效益的“參軍”民企來說,難免因“訂單荒”而失去競爭優勢。

天和防務(300397.SZ)就是一例,由於軍方訂單的周期性浮動,企業上市三年的業績一直不理想,部分產品的銷售一度處於停滯狀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注意到,能夠取得較好業績的公司則往往在提高核心技術壁壘,向高端軍品領域邁進,減小替代風險以保衛企業成長性。

宏大爆破(002683.SZ)2017年上半年就通過參股湖南宏大日晟,切入了航天動力技術領域。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軍民融合領域實現營業收入1862.4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5%,企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902.37%。

事實上,不僅是“民參軍”,包括“軍參民”在內的所有軍工板塊公司都麵臨著業務格局差異同產業盈利周期性失衡的考驗。據國信證券統計,軍工板塊在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的中位數為1400萬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502萬元,業績略有下滑。

估值超越“正規軍”需謹慎

雖然“參軍”民企的業績水平參差不齊,但各自的估值卻有著高企共性,放眼望去,整個軍民融合板塊個股的動態市盈率呈現“登天之勢”。

截止到2017年9月1日,在Choice數據收錄的61家軍民融合板塊公司中,海特高新(002023.SZ)、巨力索具(002342.SZ)、大港股份的估值排名前三,分別為561倍、403倍、398倍;估值最小的為遠東傳動(002406.SZ)33倍,估值在50倍以上的公司有44家,占比為72%。

盡管軍工板塊的題材估值一直居高不下,但有分析指出,民參軍企業僅僅是將部分軍工資產或軍品銷售業務並入上市公司體係,整體的估值水平還是需要基於各自的主營業務來劃分。“就算以實際的軍工板塊估值來比較,仍然偏高。”深圳某券商航天軍工分析師在9月1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申萬宏源證券對今年上半年軍工各領域的估值統計,其中,航天70倍、航空62倍、地裝84倍、雷達產業鏈69倍、光電器件163倍、電子通信38倍、輔助設備及服務64倍、航空發動機91倍、北鬥產業鏈123倍。可見,超過純軍工行業估值的“參軍”民企不在少數。

然而,估值高企的公司並沒有在業績層麵予以反饋,以海特高新為例,雖然目前估值最高,但上半年交出的成績卻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54.03%;大港股份也以虧損1500萬結束上半年。估值最低的遠東傳動則創造8687萬元的淨利潤,同比提升38.83%;宏大爆破獲利不淺,9月1日動態市盈率也不過為47.43倍。

9月1日,廣州某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軍工資產正在不斷“聯姻”民營資本,但民參軍企業在傳統領域的競爭力仍弱於軍工集團企業。“倘僅沾邊‘軍工’就估值高企,卻沒有與之同行的業績增速,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就難免‘跑偏’。”他坦言,“估值水平低且有持續訂單、技術壁壘高的企業才有投資價值。”

(原標題:民企三路“參軍”分羹融合機遇 推動融資與產業升級)

最後更新:2017-09-02 06:17:22

  上一篇:go 盧敏放交蒙牛首份答卷 雅士利現代牧業仍為心病
  下一篇:go 金磚機製邁入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