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搜狐
貝因美急售上遊資產 否認恒天然退出傳聞

對於近日剝離上遊資產一事,貝因美(002570.SZ)13日對外開腔並否認二股東恒天然退出傳聞。
“恒天然是世界乳品巨頭之一,和公司屬於深度戰略合作,股價的調整有多方麵的因素,畢竟恒天然進入時正是上一輪牛市尾期,本次對上遊資產的剝離,鑒於公司與恒天然是戰略合作夥伴,也會征詢恒天然的意見。”貝因美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
7月11日,貝因美股價毫無征兆地“閃崩”,上演了8分鍾跌停的一幕。7月12日午間,停牌中的貝因美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擬向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等關聯方出售上遊資產。
分析認為,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製首輪通過名單公布在即,貝因美選擇在此時剝離上遊資產一方麵是優化業務結構,擴大盈利麵;另一方麵也可以補充流動資金,為後期的市場拓展做準備。
急售上遊資產
7月12日中午,停牌中的貝因美發布公告,表示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涉及向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等關聯方出售重大資產,擬出售的資產屬於乳製品上遊行業,達到《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標準。
目前,貝因美在上遊的資產主要有在黑龍江自建的安達牧場,以及2015年收購敦化美麗健乳業時帶來的兩個牧場。據一位接近貝因美的知情人士透露,這次擬出售的資產主要是貝因美在安達的工廠和牧場。
“貝因美在安達有3個工廠,加起來大概有十來萬噸產能,主要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但目前基本上都不怎麼開工,設備也是閑置著。”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次貝因美很可能是把安達工廠和牧場打包出售。
2013年底,貝因美宣布投資3億元在黑龍江省安達市建設優質奶源保障項目。該項目總共有兩期,一期在2014年已經完成並引進了1200頭奶牛,項目二期原計劃是在2015年底完成,但截至2016年底,二期工程進度隻有75%。
去年,受假奶粉事件和奶粉新政過渡期行業秩序混亂影響,貝因美業績遭遇重創。據該公司年報顯示,2016年貝因美營收同比下降39.02%至27.64億元;淨利潤虧損7.8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53.24%。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貝因美公告,預計交易方式為現金或股權置換,加上向“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等關聯方”出售。因此,有消息稱這次出售很有可能是貝因美創始人兼實際控製人謝宏的“一手策劃”,最終目的是引入新的投資者。
背水一戰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向控股股東出售資產大多是為了優化業務結構、轉讓虧損資產、增加流動資金等。但據貝因美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貝因美賬上的流動資金為11.66億元,這對於總資產為60億元的貝因美來說並不算少。而且貝因美多年來在上遊的累計投資也不菲,以安達項目為例,總預算就為3.18億元。
因此,分析認為這次貝因美更有可能最終選擇“股權置換”或者“股權置換+現金”的交易方式。那麼問題來說,跟什麼公司進行股權置換?集團還是關聯方?對於持有貝因美18.82%股權的二股東恒天然來說,無論跟什麼公司置換股權都不是好消息,畢竟每個投資者的訴求都不一樣。
當年恒天然入股貝因美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消化過剩產能、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但過去兩年,貝因美業績大幅跳水,去年更因為卷入假奶粉事件而虧損,可謂自身難保,也讓恒天然當初的如意算盤難以打響。
目前,恒天然中國對該事件暫未給出任何回應,但恒天然對新西蘭當地媒體的聲明稱:“根據上市規定,在交易細節正在(形成/確定)時,貝因美已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暫停股票交易,此舉也是保護現有投資者利益的體現,以免遭受股價波動。”
事實上,近一年貝因美不僅業績受壓,公司高層也頻繁變動。去年底,副董事長陳慧湘辭職。今年4月份以來,董事林必清,副總經理、財務總監沈立軍先後辭職;6月17日,貝因美又傳出調整內審部門負責人的消息。投資者擔心,高層人事變動劇烈,會否令其上半年業績預期出現新變故。
據貝因美最新財報,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收入8.5億元,同比減少6.6%,淨利潤較上年減少82%,但終於扭虧為盈淨利潤實現1092萬元,並預期今年上半年有望實現盈利2000-5000萬元。
(原標題:貝因美急售上遊資產 否認恒天然退出傳聞)
最後更新:2017-07-14 13: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