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搜狐
A股為何屢屢止步3300點?缺乏資金是關鍵

A股屢屢止步於3300點,歸根到底還是缺乏資金的持續性推動效應,而在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下,不能有效站穩3300點,資金也不敢輕易大舉入市。
2017年8月2日,滬市創出3305.43階段性高點,但遺憾的是,收盤依舊未能夠有效站穩3300點之上。然而,在此之後,市場卻並未出現繼續挑戰高點的表現,而是再一次選擇了 “下蹲”,又一次止步於3300點重要關口。
2016年11月29日,滬市創出3301.21高點,隨後出現階段性調整走勢。2017年4月7日,滬市創出3295.19高點,隨後同樣出現了一輪調整行情。如今,市場又一次止步於3300點關口,這是否意味著新一輪調整行情正式開啟呢?
實際上,細心的投資者可以發現,在滬市屢屢止步於3300點的同時,滬深市場的兩融餘額增速、滬深日均成交量能等數據卻給市場帶來了不少的看點。其中,滬深兩融餘額9000億元關口,似乎成為了市場衝擊重要關口的重要瓶頸,而當兩融餘額回升至9000億元上方水平時,其增速卻會明顯減緩,緊隨其後,則是出現階段性拐點,新增流動性湧入熱情並不明顯。
此外,從近年來滬深兩市的成交量能水平來分析,滬深兩市合計在7000億元附近的單日成交量能,往往會成為市場階段性的高點區域,而從前幾次的市場表現來看,當市場成交量能擴大至7000億元附近的水平時,往往很難出現進一步放大的跡象,而市場也臨近階段性的重要轉折點。
自2016年熔斷機製匆匆落幕之後,滬市3300點卻成為了市場的一道重要關卡。然而,從最近兩年的市場波動率來看,卻有逐步縮減的跡象。就今年以來,滬市全年波動率還不到300點的空間,市場整體波動率有繼續下移的趨勢。但在股市波動率持續下降的背後,卻加劇了個股分化的風險,投資者的賺錢難度也越來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個股之間的分化程度明顯加劇,在此期間,白馬股表現亮眼,而次新題材股卻分化加劇,更有甚者還出現低點不斷的走勢,實際上這也是市場估值逐步理性回歸的真實寫照。而在機構化程度逐步提升的趨勢下,價值投資理念或許會逐漸獲得重視。
“抑製資產泡沫”基本上為今年的股票市場定了調,而在各大杠杆工具遭遇衝擊的背景下,杠杆資金對股市的推動影響也大打折扣,抑製了股市非理性上漲的空間,而盤活存量資金以及引導場外資金的入場,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在 “防風險”、 “守底線”的環境下,也基本上封殺了股市持續性的非理性下跌空間,嚴防股市發生係統性風險,防止市場出現大麵積股權質押強行平倉的現象,仍是“防風險”、 “守底線”的重要體現。
A股屢屢止步於3300點,歸根到底還是缺乏資金的持續性推動效應,而在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下,隻要市場不能有效站穩3300點上方位置,則各路資金也不敢輕易大舉入場布局。或許,對於資金而言,大舉布局A股市場,不僅需要看市場可否具備持續性的賺錢效應,而且更需要關注政策監管環境的變化情況,而後者的不明確預期,也會加大資金入市的謹慎性。
(原標題:A股為何屢屢止步3300點)
最後更新:2017-08-12 2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