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
搜狐
10家央企員工持股試點已至少推進8家 專家稱改革步伐可加快
員工持股作為國企改革中最具挑戰性和敏感性的難題之一,在實踐中也曾經有過反複,今年以來掀起了新的高潮。
去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製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
這份員工持股頂層設計文件出台一周年以來,從央企到地方多點開花,國資委明確了10家試點,各地員工持股的實施細則和試點企業也陸續公布。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員工持股是有效的激勵方式,但在實踐和落實過程中的諸多難點使進展相對緩慢。通過在規則上明確細節,在信息和操作上公開透明,通過試點企業解決激勵機製問題,形成有效的模式,改革的步伐可以繼續加快。
國資委10家試點已推進8家
國企改革專家、上海天強管理谘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推行員工持股是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它能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從內心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根據安排,試點企業的推進方式是“成熟一戶開展一戶”,到2018年年底進行階段性總結,視情況再適時擴大試點。首批試點中,央企子公司數量為10家,地方國企為5~10家。
去年12月,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在媒體通氣會上透露,員工持股試點,已確定了10家試點的中央企業三級子企業名單。
國資委發布的《關於中央企業所屬10戶子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通知》顯示,10家試點企業為寧夏神耀科技有限公司(籌)、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歐冶雲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中國茶葉有限公司、中外運化工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中節能大地環境修複有限公司、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建研軟件有限公司(籌)、中鐵工程設計谘詢集團有限公司。
第一財經記者檢索發現,截至8月10日,除了寧夏神耀(籌)、建研軟件有限公司(籌)外,其餘8家企業均披露了已經完成員工持股試點工作的消息,部分企業也公布了試點方案和員工持股比例。
最近的是8月3日,試點單位之一的中茶公司宣布順利完成混合所有製改革及員工持股,並於北京舉行公司成立儀式,標誌著企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電器院於今年5月26日召開實施混合所有製員工持股改革首次股東會。據介紹,通過本次改革,中國電器院引進戰略投資者3家,約30%的骨幹員工參與持股,引入增資資金5.17億元。目前,戰略投資者與員工出資已經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正在辦理中。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在媒體上表示,新一輪國企改革實行員工持股,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建立企業與員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製,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二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進一步優化國企的股權結構。
白英姿認為,允許在混合所有製國企實行員工持股,根本目標是通過這一製度安排,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有效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製,激發國有企業內在活力。
祝波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員工持股對企業經營業績提升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有媒體曾統計過,從業績指標來看,70%的上市國企在實施員工持股後,淨利潤增速都有不同幅度提振。
地方力度超中央
今年以來,各地員工持股的實施細則和試點企業陸續公布,員工持股成為多省市混改標配的套改項目。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員工持股將是接下來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從政策力度來看,地方實施員工持股的力度已經超過中央、國資委的文件。
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6月2日舉行的國企改革吹風會上表示,在推進員工持股方麵,各地也在加快組織實施,其中湖北、江蘇、河南、福建和重慶等5省(市)進展較快,共確定了43戶試點企業,正式啟動首批試點。
截至7月底,已有北京、上海、山東、福建等多個省份製定出台了混合所有製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落實意見或方案。
各地國企員工持股試點名單各具特色。上海國資委今年6月確定第一批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上海電氣國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齊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智慧體育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橋環保有限公司4家企業列入上海市地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製企業第一批員工持股試點名單。
四家試點都是市場化企業,且均處於新經濟領域,其具體業務方向分別為新能源儲能電池研製、旅遊酒店信息管理、智慧體育、再生資源回收服務。
而北京市國資委確定的北汽新能源、慶豐包子鋪、正達坤順等六家試點企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活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
關於各地為何傾向於選擇新經濟領域探索員工持股試點,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在在媒體上表示,一是新經濟領域企業沒有曆史問題的拖累,實施員工持股相對簡單易行;二是新經濟領域具有更好的發展預期,實施員工持股對員工更具吸引力,從員工參與角度看推行起來更容易。
劉興國認為,隨著北京、上海等地員工持股改革方案的相繼公布,預計會對其他地方國資委推動員工持股改革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而且基於這兩個地方的特殊性,其改革方案應該能夠對其他地方員工持股改革的具體操作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改革步伐再加快
祝波善稱這一輪國企員工持股是一場“小心翼翼的改革”。試點意見對國企員工持股劃定了多條“硬杠杠”。開展試點企業須是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製資本股東所持股份應達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
試點範圍也較小。央企二級以上企業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一級企業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以保證試點影響可控。
員工持股作為國企改革中最具挑戰性和敏感性的難題之一,在實踐中幾經反複,就是因為難以把握激勵員工和嚴防國有資產流失之間的平衡。一旦處置不好,就會引發國有資產流失的擔憂。
1992年,原國家體改委先後下發《股份製企業試點辦法》、《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首次承認職工持股的法律地位,此後的數年間職工持股成為國企改製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由於存在著超範圍發行、非法交易、上市後大量拋售“內部職工股”等問題,國家主管部門屢次發文規範職工持股,並最終於1998年下令叫停。
祝波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談員工持股試點,采用嚴格的方式確保國有資產百分之百不流失,但實際上也把改革效應削弱了。他認為不應片麵追求增量持股,並且混合所有製改革和員工持股改革可以同時進行。
國資改革專家周放生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試點意見的出台積極意義重大,但部分內容還顯得趨於保守。員工持股已經實行了近二十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改革的步伐可以繼續加快。
此外,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難點,“骨幹持股”中的骨幹員工如何界定,股權激勵如何與現有的績效考核體係結合,如何與員工的行政級別晉升體製相協調等,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規則上明確細節,在信息和操作上公開透明,通過試點企業解決激勵機製問題,形成有效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改革中做到激勵員工、增強活力的同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民生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整體來看,未來國企員工持股計劃的推進將有三個趨勢:一是進程加快,參與企業數將增多,2017年1-5月已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企業數已占到2016年的58%;二是持股比例提高,相較於2016年的實施情況,2017年將有擴大趨勢;三是領域拓寬,由一般競爭類行業擴大到非競爭類領域,電信、軌交、有色等非競爭類領域的集團企業子公司也試水員工持股。
最後更新:2017-08-10 2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