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大利好!我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有一重磅突破

2022年冬季奧運會將在中國舉行,中國政府再次許下“綠色奧運”的承諾。圍繞這一目標,實現奧運期間的綠色交通是重要環節。8月31日,北京理工大學等科研團隊發布了一項成果:全氣候電池產品研發成功,也就是在所有氣候條件下,包括極端低溫的情況下,電動車的電池還能正常工作。

嚴寒環境,電動車將麵臨挑戰

經過調研,北京冬奧會期間,車輛將麵臨-20℃至-30℃的低溫,使用新能源汽車麵臨著以下挑戰:

動力電池的充、放電特性變差!

電池容量和壽命也會衰減!

這些將導致車輛續駛裏程及整車動力性能顯著下降!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聯席會專家組首席專家孫逢春:

現在電動汽車(續航裏程)已經到了300公裏以上沒有問題,但在零下10℃的環境下可能就隻能跑幾十公裏。北京冬奧會兩個場館之間最遠的,也就是北京的五棵鬆到張家口的崇禮距離是260公裏,電動車在低溫下如何續航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新技術,讓電動車突破低溫禁區

利用金屬在電池內部加熱會產生快速導熱性,孫逢春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全氣候電池產品。關鍵技術如下↓↓

在現有的鋰電池中加入了一層金屬鎳鉑片

連通電源,就可以使電池迅速加熱!

孫逢春:

在零下30℃的時候,我們電池的溫度二十幾秒就提升到零度以上了,這樣就可以非常好地工作,而且對電池的壽命沒有絲毫影響,這是核心技術所在。也就是說電動車再沒有禁區了,在這個方麵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原理和技術。

低溫環境,新能源車關鍵技術全攻克

此外,低溫環境下整車係統集成及控製等關鍵技術也獲得突破。自動駕駛與自動充電協同控製技術等,都為冬奧期間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孫逢春:

從電池單體、電池係統到整車的係統集成,現在應該說技術上已經全部攻克。我們這些核心關鍵零部件都是按照低溫零下45℃這個標準來進行要求,確保冬奧會期間不出問題。

今年底,全氣候電動汽車將首發

據介紹,全球首批全氣候電動汽車將於今年12月底發布,然後前往漠河等高寒地區進行零下45℃左右的實驗。預計2020年完成4種車型共11輛產品樣車的開發,並開始示範運行。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繼紅:

我們要進一步整合北京、全國,乃至國外的一些技術,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不管是低溫電池技術,還是無人駕駛技術,2022年冬奧會期間能夠得到一個完整的、全麵的呈現。

最後更新:2017-09-02 13:47:26

  上一篇:go ICO被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 “韭菜”們快醒醒吧
  下一篇:go 環保部大氣司司長:明春汙染不太可能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