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網貸整改一周年:近千家平台退出 行業淘汰率、門檻雙雙走高

2016年8月24日對於網貸行業來說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網貸行業亂象叢生,跑路欺詐等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去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的發布,網貸行業終於納入監管,進入合規發展的良性通道。至今為止一年時間,網貸行業經曆了冰與火、生與死的挑戰,從泥沙俱下的野蠻生長期順利過渡到合規整改發展的快車道。

據網貸之家統計,一年以來,有882家平台退出網貸行業,其中停業及轉型平台占74%。從打破剛性兌付、完成資金托管到暫停校園貸現金貸和禁止對接金交所等舉措,網貸行業整改合規速度加快,行業淘汰率、進入門檻齊齊走高。

882家平台退出網貸行業

隨著2016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展開,一係列監管條例對眾多平台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一年時間裏,882家平台退出網貸行業,其中,良性退出的停業和轉型平台657家,非良性退出的問題平台225家。

需要說明的是,近一年來,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9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高達114家,2017年7月單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已經下降至35家。

以前停業、轉型的平台比例分別為43.12%、0.78%,《暫行辦法》出台後停業、轉型的比例變為70.41%、4.08%。相對的,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的平台數量占比均出現了下降。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曉俊分析稱:“由於較為嚴厲的監管背景下,眾多小平台無法滿足監管層的要求,選擇主動清盤停止營業,這部分平台待收較小,比較容易完成清算。”

據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停業及問題平台中約99%的平台屬於民營係平台,沒有強硬的背景,沒有雄厚資本實力的情況下,這些平台在嚴厲的監管環境下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金融業屬於經營風險的行業,高風險屬性決定了強監管的必要性。”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表示,對於互聯網金融而言,在寬鬆的氛圍內成長起來,隨著規模逐步做大,加強監管很有必要。《暫行辦法》出台的這一年,網貸行業逐漸步入正軌,各項製度越來越完善,係統性風險的出現概率大大降低,監管所帶來的的正麵影響顯而易見。

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2016年8月24日至今,共計36家平台進行了業務轉型,特指平台不再從事P2P網貸行業相關業務。轉型的方向包括:專注資產端(包括消費金融、借款服務等)、理財業務(包括基金代銷、線下理財、私募等)、眾籌、金融服務(提供金融行業資訊、金融解決方案等)、其他(電子商務、公用事業等).

監管延期 行業唿籲備案細則落地

從去年8月以來,多項關於網貸業務的整改政策陸續出台。據不完全統計,過去的一年時間裏,各級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累計發布有關P2P的各項監管政策超過50份。

此外,為了順應監管要求,眼下越來越多的平台都轉向尋找符合監管要求的小額分散項目,已經有不少平台取得了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完成銀行存管等要求。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完成銀行存管簽約(含上線)的平台數已經接近600家,約占7月底網貸平台數量的28%。

不過盡管如此,由於銀行資金存管、大額標的處置等問題,專項整治監管出現延期。

“雖然整改期限被延,但並不代表整改會變得寬鬆。”拍拍貸CEO張俊指出,監管給予平台更充分的時間進行合規化整改,這預示著在未來這一段時間,行業監管要求將會更加嚴格,更多不合規平台可能麵臨被洗牌出局。

張俊進一步指出,嚴監管還應建立符合行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製,主要包含兩個方麵。一是長效監管機製,即監管層未來能夠通過製定統一、穩定的行業標準,通過監管科技等手段,真正實現對網貸信息的穿透,從而實現對行業風險的把控;二是長效運行機製,如讓網貸接入央行征信係統,或是接入權威性的第三方征信體係,實現行業信息共享。此外,還應當對合法合規經營的平台進行鼓勵,支持主營業務為個人消費信貸等,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平台發展,引導行業回歸普惠金融的本質。

(原標題:網貸整改一周年:近千家平台退出 行業淘汰率、門檻雙雙走高)

最後更新:2017-08-28 09:03:03

  上一篇:go 軍工企業成混改重點 專家建議推進整體上市
  下一篇:go 原油早盤短線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