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經濟參考報:金融市場應主動適應新貨幣環境

5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9.6%,首次低於兩位數。6月15日,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區間調升25個基點,並公布了今年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目前,全球量化寬鬆貨幣環境向常態回歸的進程已經開啟,金融市場隻有主動適應新貨幣環境,加快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控製好風險,及早謀劃布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前,全球貨幣環境已開啟危機應對模式向正常運轉模式轉變的進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發達經濟體相繼實施多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主要是為克服本國財政政策空間狹窄所采取的非常規危機應對模式,並非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的正常狀態。隨著各國失業率逐步改善,通貨膨脹壓力開始回升,經濟增長動力逐步恢複。2017年3月,JP摩根全球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3%,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美國失業率降至4.5%。歐元區5月Markit綜合PMI終值為56.8%,德國製造業增速創下逾六年最快紀錄,物價形勢也趨向好轉。此種情況下,有序退出貨幣政策危機應對模式,降低資產價格過度膨脹風險,已是全球金融市場共識。最近一段時間,歐元兌美元匯率出現了明顯上漲,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金融市場對歐洲中央銀行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強烈預期。美聯儲加息和縮表計劃等這些情況表明,全球貨幣政策環境正常化進程在短期內難以逆轉。

而我國金融市場利率中樞抬升和貨幣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貨幣環境對金融業資產負債結構的衝擊和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利率整體處於抬升態勢,今年5月22日,一年期Shibor報價首度超過同期銀行間貸款基礎利率(LPR),並接近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月13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3.55%,低於一年期國債3.61%的收益率。由於負債端成本快速上升,而資產端收益調整相對滯後,資產負債收益空間收窄甚至出現“倒掛”,金融機構盈利能力明顯下降。繼去年四季度金融市場利率出現拐點後,最近一段時間,金融體係內同業資金套利鏈條繃緊、運作受阻,5月份,與同業、資管、表外以及影子銀行活動高度關聯的商業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等科目同比少增1.42萬億元,下拉M2增速約1個百分點。而表外融資向表內轉移,信貸需求旺盛,雖然5月份貨幣增速放緩,但全國人民幣貸款仍同比多增1264億元。

綜合來看,我國金融市場適應新貨幣環境的調整大幕已經拉開。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是對過去幾年資金多層嵌套進行監管套利的後期糾正,是對過去幾年體係內加杠杆實現快速擴張的修複。最近一段時間,我國金融市場短端利率明顯上漲,主要反映出市場預期的集中變化,可能存在超調現象。在堅持穩妥去杠杆的總方針不動搖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監管協調,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有效穩定金融市場預期,防止金融機構資產負債集中減速或縮表引發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可能性。

(原標題:金融市場應主動適應新貨幣環境)

最後更新:2017-06-20 00:46:21

  上一篇:go 美元/日元創6月2日以來兩周多新高
  下一篇:go 工信部將推進新能源汽車頂層設計 完善強製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