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隨著股指的回調,二級市場中跌破每股淨資產、跌破首發價格、跌破增發價格的股票日漸增多。這是否意味著市場已經出現見底信號?“破淨破發”股能否成為投資寶藏?

近半數銀行股身陷“破淨”困局

4月10日以來,市場展開了一輪中級調整,盡管期間幾經反彈,但截至6月15日,逾2個月以來上證綜指仍累計下挫了4.69%。而隨著股指不斷震蕩調整,滬深兩市“破淨”、“破發”股也再度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表1).

經數據統計,以6月15日的收盤價和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每股淨資產對比,目前兩市有27家公司股價不及每股淨資產,陷入了“破淨”的窘境。從破淨幅度看,交通銀行最為慘烈,6.05元的收盤價相比今年一季度公司7.93元的每股淨資產,“破淨”比例高達23.71%。與此同時,光大銀行、中國銀行也不甘落後,目前股價相對每股淨資產的差距同樣超過了20%。另外,還有平安銀行、鞍鋼股份、中煤能源等8家公司的“破淨”幅度也在10%以上。

從曆史經驗看,“破淨”股增多往往是市場階段底部出現的標誌,但什麼時候走出底部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二者沒有絕對的聯係。對於“破淨”公司而言,投資者也需要區別對待,不僅要看淨資產,還應考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觀察數據不難看出,身為A股曆來的“破淨”主力,銀行股此次也毫無懸念,行業內11隻“破淨”股不僅占據了全部25隻銀行股比重的44%,在全部“破淨隊伍”中,銀行股的比重也高達40.74%。4月份雷霆萬鈞的監管風暴之後,A股成功上演了股災4.0。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股再度陷入尷尬,“破淨”案例頻頻出現。此次身陷“破淨”囹圄的銀行股全部為2016年之前上市的老銀行股,而2016年之後上市不久的新銀行股,市淨率則仍維持在較高水平。目前,銀行股的估值已明顯兩極分化,一邊是股價較每股淨資產打了七折、八折的國有大行、股份製銀行;一邊是市淨率超過3倍、4倍的新上市城商行和農商行,如張家港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

而除了銀行股,同樣為A股曆史中傳統“破淨主力”的煤炭、鋼鐵板塊,盡管目前僅分別有3家和2家公司股價跌破了每股淨資產,但相對其他行業來說仍名額偏多。6月12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秦皇島煤炭庫存下降至531萬噸,價格為565元/噸,與此前基本持平,這是煤價在連跌2個多月後首次出現止跌回穩的跡象。此外,近期中國神華集團與國電電力集團雙雙停牌,市場上已經盛傳兩家企業合並的消息,由此也拉開了2017年煤炭企業重組兼並的序幕。下半年在市場缺少投資亮點的情況下,投資者仍可關注煤炭國企改革和兼並重組的概念。而鋼鐵行業作為一個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在前幾年普遍處於虧損狀態,最嚴重的時候每生產一噸鋼鐵就要虧損200元。不過風水輪流轉,現在鋼鐵股雖然價格不高,但是鋼鐵廠噸鋼利潤高達1000元,又回到了十幾年前那段“幸福時光”的水平。隨著二季度收官在即,上市公司中報帷幕即將揭開,鋼鐵股中報業績的亮點仍可充滿期待,畢竟1000元的噸鋼利潤主要發生在5月份以後。目前如沙鋼股份、三鋼閩光等均已提前公布了中期業績預計翻倍增長的公告。

辯證看待“破發”股

相比“破淨”的公司,目前市場中“破發”的陣容相對更為龐大。以6月15日的複權收盤價統計,兩市有106家公司股價不及上市初期的首發價格。從跌破首發價格公司的“破發”幅度看,有82隻個股收盤價跌破首發價比例超過10%;35隻個股破發比例超過30%;9家公司股價相比首發價格已經“腰斬”。目前,收盤價與首發價格相距最遠的*ST銳電9.18元的複權價相比90元的首發價已折價89.8%(表2).

從業績看,*ST銳電自2011年上市以來,除了2011年、2014年實現盈利,其他年份均以虧損收官。而2011年的盈利最後也被查出虛增了近3億元的利潤。上市後,*ST銳電多次遭到立案調查、整改,其中,公司於2015年11月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證監會認定,為粉飾上市首年業績,在公司前任董事長、總裁韓良俊的安排下,*ST銳電通過偽造單據等方式提前確認收入,使得2011年度財務報告虛增營業收入24.3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2.78億元。從二級市場上看,*ST銳電上市首日就慘遭破發,可以說*ST銳電在資本市場幾乎未創造過價值,而是一個標準的“毀滅者”。

“破發”已成事實,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緣何“破發”並不重要,他們更關心的是,這些“破發”公司的股價是否還能回到發行價上方。而觀察也發現,並不是所有跌破首發價的個股都是績差股,其中也有44家公司2016年、2017年一季度持續盈利且同比均實現了增長。如乾照光電,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了4157.3萬元淨利潤,成功扭虧。而從隨之公布的中報預告看,公司自2016年下半年市場需求增長,部分產品售價提高,主營業務迎來較好的發展空間。由此上半年利潤有望實現8000萬~10000萬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目前,公司44.27元的複權價相比45元的首發價格相差甚微,脫離“破發”指日可待。而與之類似的,如中煤能源、滬電股份等公司盡管目前也身陷“破發陣營”,但從公司的業績成長看,在2016年、2017年一季度持續增長後,今年中報也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另外,兩市還有68家已實施定向增發的公司收盤價跌破發行價;77家今年以來公布定向增發預案的公司收盤價低於增發預案價格。而定增股跌破增發價,不僅與當前市場低迷有很大關係,也與定增股定價高估有關(表3).

在探討定增“破發”股的機會時,一種常見的邏輯是機構投資者肯定不甘被套,會向上市公司施加壓力,促使其采取行動推動股價上漲,最終完成解套並獲利出局。但實際案例則顯示,許多定增失利的機構選擇了認賠出局,解禁後紛紛“割肉”而去,既然機構都已經離場,股價上漲動力也就無從談起。而對於定增“破發”股,有大股東一起參與現金認購的股票顯然安全邊際更高一些,大股東敢於以真金白銀一起參與,至少也顯示其對公司未來業績具有足夠的信心。在被套情況下,大股東也有動力采取行動脫困,尤其是私人股東。實際上,大股東現金參與定增認購的股票一般很少破發。目前68家實施增發後跌破增發價的個股中,發行對象包含大股東的僅有12家。而對於擬進行定向增發的公司,目前股價不及擬增發價格的個股,並且需要大股東以現金認購股份的,未來獲取收益的可能性則相對更高(表4)

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原標題:A股動蕩難安 “破淨破發”卷土重來)

最後更新:2017-06-18 05:07:27

  上一篇:go 大宗交易的死亡與新生
  下一篇:go 董事長增持“提氣”僅一個月 鮑斯股份三高管擬集體減持自家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