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26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马云爸爸:现在不会玩的孩子,30年后可能找不到工作!

作为名言不断的马云爸爸,最近在贵州的大数据峰会上,再次语出惊人

现今社会,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

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

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

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

我可以保证:

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智能。

虽然,马云爸爸这样说,可能有些过于夸张了,

不过……

点击播放 GIF/1008K

结合之前全城热议的「阿尔法狗」事件,有句话羊妮却是挺认同的:

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在未来,大数据、机器极可能会代劳人类知识领域的全部事情。

也就是,我们现在做的计算工作,数据统计分析,甚至是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作,可能在以后,都由机器一手包办了。

那我们拿什么与机器竞争?

机器没有的智慧,体验,与创造力!

所以,让孩子会玩很重要。

正如着名现代作家龙应台所说: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01

玩,确实很重要

可能这里有些朋友就有意见了:

玩真有这么重要?不会是马云爸爸吹出来的吧……

说真的,确实很重要。

因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相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树的年轮一样,一圈圈地往外长。比如:

在婴儿时,该做的是爱与享受;

在幼儿时,该做的是幻想与创作;

在少年时,该做的是玩乐与体验;

在青年时,该做的是探索与情爱;

到了成人,则要承担起现实与责任;

最后步入老年,就是回味与安定了。

不难看出,在孩子的少年阶段,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与学习,大部分都是在玩耍中摸索出来的。

真正懂得玩的孩子,将来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将拥有无穷的乐趣与创造力。

相反,不懂玩的孩子,常常显得人生枯燥无味,缺乏创新。

可遗憾的是,在中国一般的家庭和学校里,都是不鼓励玩乐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往往会过早地把成人的「现实和责任」这一块,塞进孩子的心里。

可想而知,在这种限制下,孩子这个年龄层里的个性就会大大受到影响,无法健全地成长。

于是,那些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乖学生,长大后就容易变成别人背地里议论的「书呆子」、「呆头鹅」。

02

玩,无处不在

很多家长怕的,不外乎就是玩乐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可实际上,玩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处的,它不仅仅是某一件玩具或某一种游戏。

比如吃完饭后,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洗的碗多、干净,或者和孩子互相画下对方的样子,看谁画得像一点,甚至,在家里开个“小K房”和孩子高歌一曲,也未尝不可。

总之,生活中玩耍的方式有很多很多,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心思去把它们变成游戏,并让孩子融入其中。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这代80、90后,以前不也是像这样被父母带着提早当家,早早学会了很多东西?

但在提升孩子的体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个误区:教育体验不能太过精细和提前化了。

比如,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被带去周游列国了,但却连家里橱柜的锅碗瓢盆长啥样都不知道。

也许很多父母会买很多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辨认颜色、形状,可实际上,孩子连树叶和番茄的区别都还没分清。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他们玩耍最好的坏境,自然也是在生活中。

03

玩,需要重复

但有时候,当家长带着孩子做这些生活中游戏,会发现有的孩子做得比较好,有的却做不好。

为什么?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重复性」的问题了。

有些事情,家长可能在家里天天做,比如扔垃圾、买菜做饭、洗碗之类的,像这些活,孩子在平时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并模仿,玩的时候上手自然也比较快。

可有些生活里不经常做的,像包饺子、拔草之类的,孩子都没看过几次,玩的时候就只能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了。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玩得更好,家长可以把玩的方式、方法,在孩子面前多示范几次。

比如模仿马路上的装沙车一样,在孩子面前挖沙,把沙坑里的沙子装到玩具车上,然后再倒出来。

相信几次之后,孩子挖沙、装车、倒沙这套动作就能完成得比较流畅了。

04

玩,贵在坚持

除了要多看,多接触外,在玩耍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坚持」

培养习惯

在孩子玩耍时,除了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外,也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习惯。

羊妮曾听一位老师讲过:

“在小学任教时,曾有个孩子不小心把放积木的盒子弄倒了,我就让孩子把积木重新放回到玩具盒里。”

“虽然孩子一开始是挺听话的,但是才过了一会,他大概觉得收拾得差不多了,就把盒子留在地上跑去玩拼图了。”

“然后呢?你帮他把盒子放回到原处了?”

“不,我让他回来把盒子放回到原位。”

“你不怕会打断他玩拼图时的专注吗?”

“相比起打断专注力,我更注重的是教育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而且事实上,孩子不仅照着我的话去做了,就算回头去玩拼图时,也丝毫没受影响。”

不难看出,家长在孩子玩耍时也要多下心思,注意在这过程中,培养他们坚持、负责等优秀品质。

不应操之过急

可能有些急性子的家长,在陪孩子玩时看见孩子不会玩了,就总忍不住搭把手去帮他。

可事实上,这却容易养成孩子在面对稍有难度的游戏时,容易轻言放弃的习惯。

其实,孩子的成长发展是一种曲线上升,现在他们玩不好,可能往往只是受制于能力不足或者父母引导不当。等他这方面经验足够了,自然就会玩好了。

可如果这时,家长过早地搭把手或让孩子玩点别的,不仅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习惯,更会破坏了他的体验过程与成长机会。

在教育里,没有立竿见影,没有速效药,孩子的教养工作也不能只争朝夕。

家长需要的,是耐下性子,调整心态,低下头,以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去教导他。

最后更新:2017-08-22 21:21:05

  上一篇:go 后援团最庞大的十大明星,鹿晗第二,迪丽热巴第五
  下一篇:go 郭敬明骚扰男作家?揭秘郭敬明的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