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55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加码回购 “大笨象”向市场释出什么信号?

港股近日迎来蓝筹业绩发布高峰期,仅在本周就有港交所(00388.HK)、中移动(00941.HK)、港铁公司(00066.HK)等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大蓝筹公司先后揭榜。随着蓝筹股业绩的陆续发榜,其符合甚至超出市场的表现为恒生指数连创新高注入了活力,也增加了投资者信心。值得一提的是,与其它大蓝筹不同,此前不久公布中期业绩的汇丰控股(00005.HK)除了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外,同时还宣布会“加码”回购计划(Share Buy-Backs),此举提振公司股价在近期多次刷新逾两年半的高位纪录,汇控因此成为港股升市的“火车头”。

港股投资者一向对投资汇丰控股情有独钟,昵称其为“大笨象”;“圣诞钟,买汇丰”,更是早已于几代港股股民中广为流传的股市谚语。汇丰控股作为港股市场的重要指标股,其一举一动都对投资者乃至整个大市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汇控连续回购背后传递出的重要信号更是值得投资者宜多加留意。

通常,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大多是利用自有资金,在公开市场购入本公司的股份后再将这批股份注销,减少股份数量。市场人士认为,如果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可以随时入市,足以对股价构成支持;再加上回购的股票会被注销,也就是说,总股本会减少,因此在假定上市公司盈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每股盈利也可因此增加,同时市盈率下降,令估值变得更加吸引;更重要的是,每股分红派息也可以因总股本的减少而增加。

以汇丰控股为例来看:如果投资者选择以股代息,就相当于公司每年要增加股本规模,这必然会摊薄每股盈利和每股派息,在这种情况下,当公司处于高增长期,摊薄效应可能不明显;但如果公司业绩停滞甚至下滑,就会摊薄每股盈利和派息。所以,从长远来看,汇丰回购股份还可抵消以股代息的摊薄效应。

汇控在2016年宣布展开大规模回购,当时的市场背景是: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后,欧美及亚太主要股市均受到严重波及,金融银行股沦为重灾区,在伦敦和香港两地上市的汇丰控股的股价也节节败退。为此,汇丰控股还在几年前提出以每股33港元的“低价”供股,以求补充资本。据统计,自2015年5月之后汇丰控股的股价持续下滑,12个月的累计跌幅高达23%。为了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汇控在去年8月公布中期业绩时,宣布董事会决定回购价值不超过25亿美元(约合195亿港元)的股份,此举成为这家欧洲最大银行自成立逾150年以来首次股票回购行动。

汇控在去年首次提出回购计划时,公司当年的中期税前利润按年下跌28.7%至97.14亿美元,单计第二季度的税前利润大跌近45%。由此可见,汇丰控股的第一次回购是在“内忧外患”困扰之下做出的自救之举。然而,回购计划一推出,汇控似乎就没有停过手。在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再次宣布启动规模为20亿美元(约合156亿港元)的第三轮股份回购计划,并预期将于下半年内完成。汇控行政总裁欧智华更直言回购已成为汇丰的“恒常管理资本的工具”,有外资大行因此预期汇控在明年还将进一步加码回购,规模可能高达30亿美元。

很明显,汇控这三次回购行动的背景和效应均有所不同。首次提出回购时,可以说汇丰是在趁金融危机抄底自己,并为股东积累更多的每股净资产;现在,第三次回购汇控显得更“豪气”也更自信,与2008年金融海啸袭击全球时的情况不同,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加之美联储展开加息周期且幅度相对温和,令汇丰等银行金融业的息差扩大,业务及利润由此走出低谷,令业绩出现持续改善,上市公司有能力增加分红派息,再配合回购计划,则投资者的股息回报率便可获得提高,这也许是值得投资者留意的一个重要投资启示吧。

最后更新:2017-08-11 14:35:54

  上一篇:go 凯迪生态未披露并购企业为控股股东旗下资产 收交易所监管函
  下一篇:go 云南省280亿元地方债在上交所市场成功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