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語出驚人: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你怎麼看?

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雲語出驚人:“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在這個大數據、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時代,如果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不讓孩子去體驗、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你認可這個說法嗎,你怎麼看?

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不學琴棋書畫,保證你的孩子將來找不到工作,被機器取代!”

在機器人也能畫畫作詩的時代,馬雲的斷言靠譜嗎?

不一定。

為了你和你孩子的未來,小編告訴你:

多少職業確實會被替代;

人類對人工智能是不是高估了;

將來什麼工作不會被人工智能幹掉。

放眼未來,最重要的考慮不是公司前景,而是考慮崗位將來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考慮崗位將來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小編翻到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報告分析了全球800多種職業後發現,全球大約50%的工作內容可以通過改進現有技術實現自動化。

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工作

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工作是重複性、可預測的工作。

無論什麼崗位,隻要能讓人工智能摸到規律,你的工作就懸了。

瑟瑟發抖了嗎?不要怕,貼心小棉襖小編給你歸納了三大類機器沒辦法取代的工作。

第一類是需要想像力的工作。

想想那些跳脫的藝術家,就知道這行當講究邏輯的機器沒法幹。

需要想像力的工作

第二類是需要和人類進行情感交流的工作。

比如護士、育兒嫂、心理學家等等,這類被經濟學家稱為“軟技能”的能力,對人工智能來說,太過“莫名其妙”。

需要和人類進行情感交流的工作

第三類是工作環境難以預測的崗位。

可能會出乎一部分人預料,不少傳統藍領工作機器人是無法取代的,比如伐木工、水管工、電工。因為每家的下水管道不一樣,堵法也不一樣。

工作環境難以預測的崗位

CEO之類的高層管理崗位也屬於這一類。高管每天要麵臨的挑戰和所需要做出的決策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機器不大行。

就算你沒法轉到以上三類職業,也沒必要過於擔心,因為

人類對機器的估計總是太過樂觀

1930年,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預測,未來,他的孫子孫女每周隻需要工作15小時,剩下的工作機器都可以完成。

現在,倒黴催的新媒體運營一天都能工作15個小時。

現在,倒黴催的運營一天都能工作15個小時

最後更新:2017-08-24 23:51:10

  上一篇:go 鎖骨卷發更流行 高圓圓、宋佳、劉詩詩、紮發的鎖骨發型!
  下一篇:go 成龍拍戲,迪拜王子一言不合讚助70輛限量超跑並揚言隨便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