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稅延養老險試點將在年底前啟動 機構預計險企或增收千億保費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以下簡稱“稅延養老險”)試點將在2017年底啟動。

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幹意見》,其中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保險機構積極參與稅延養老險試點。

稅延養老險,是指允許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投保人在個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稅。由於退休後收入通常大幅低於退休前,這意味著領取保險金時投保人要交的稅款變少,同時降低了投保人當期的稅務負擔。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目前稅延養老險試點方案已基本成型。具體來看,此類產品提供一定保證收益,從投保人退休起開始定期(期限可選)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

根據券商測算,稅延養老險試點啟動後,預計將為險企帶來1260億元的保費增量。

2017年底前啟動稅延養老險試點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稅延養老險產品將遵照“收益保證、長期鎖定、終身領取、互助共濟”的設計原則。

收益保證,是指稅延保險產品在存續期內向投保人提供保證收益或最低保證收益,確保養老金安全穩健增值,有效防範投資風險;

長期鎖定,是指在產品存續期內,投保人積累形成的養老資金鎖定於養老用途,使用目的明確,除特殊情況(如投保人死亡、全殘等)外不得隨意變更用途;

終身領取,是指稅延保險可以提供從投保人退休起開始每月或每年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的服務,也可以選擇保證領10年、15年、20年、25年、30年等期限,有效化解投保人在養老金領取期所麵臨的長壽風險。

早在2008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了稅延養老險納入國家決策以及“研究對養老保險投保人給予延遲納稅等稅收優惠”的具體議題。九年來,天津、上海等地逐步推進稅延養老險試點。不過,稅延養老險的落地實施仍存在不少難點。

一是在征稅方麵,目前中國個人所得稅以單位代扣代繳為主,個人直接納稅操作相對複雜。稅收遞延是當期免稅,領取時還要補繳稅,操作流程複雜、業務延續時間長。而單位並沒有配合員工個人投保的強製義務,因此客觀上會影響個人購買意願。如何理順簡化稅收遞延的操作流程,使消費者投保更為便利,是操作層麵的一個難點。

二是在社會認可程度和購買意願方麵,一方麵,稅延養老險是一種新事物,養老保險資金是需要長期鎖定的,社會公眾對其認可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麵,從稅優健康險試點的情況看,“每月200元,一年2400元”稅收優惠力度稍顯不足,特別是對基本保障較高、待遇較好的單位職工,吸引力不強。

險企預計增加1260億元保費

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按照此前稅優健康險的試點推廣來看,稅延養老險或將采取機構分批、地區分批的試點方式逐步推廣。且在推廣初期,由於個人投保稅延流程較為困難,機構將采取“個險團做”的方式讓消費者投保。

華泰證券認為,從量上來看,即便是靜態測算,稅延養老險將會帶來1260億元的保費增量。稅延養老險客群的前提必須是納稅人,按照中國約3000萬納稅人的體量,假設五成納稅人購買稅延養老險,按照每人每月700元的交費上限計算,一年將為機構帶來1260億元的保費收入。不過,由於試點初期稅延養老險並未在全國推開,華泰證券預計實現1260億元的最終保費額度需要5年的時間。未來疊加人均收入增幅和交稅人群的增長,以及未來有可能的免稅繳納額的動態調整,稅延養老險帶來的增量資金將達到約2000億元。部分養老保險機構人士認為,短期來看,稅延養老險對於行業的影響有限,從長期來看有助於提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

海通非銀孫婷團隊認為,稅延養老險將有效提升保險公司內含價值。稅延養老險的發展預計將提升上市保險公司2017年內含價值4-6個百分點。中國人壽(601628)、中國平安(601318)、中國太保(601601)、新華保險(601336)的2017年內含價值預計將分別增長4.2%、4.0%、5.8%、6.0%。

受國務院推動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影響,7月5日保險股大漲領跑大盤。其中,新華保險漲幅超過7%,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漲幅均超過2%。

最後更新:2017-07-05 21:48:08

  上一篇:go 連平:房地產稅預計將分時間批次逐步落地、區別執行
  下一篇:go 美股開盤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