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應對潛在貿易戰需多措並舉 發展國內消費市場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就中國有關法律、政策、實踐或做法可能不合理或歧視性地損害美國知識產權、創新或技術發展展開調查。分析普遍認為,未來美國可能首先啟動“301調查”,這項調查可能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包括手機、電腦、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業帶來一定衝擊。雖然此項調查時間一般將持續一年左右,但最終調查結果成立則可能導致中美雙方在WTO對簿公堂,並可能引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反製措施,進一步引發貿易戰。

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就開始推行貿易保護政策,高築貿易壁壘。首先將矛頭指向墨西哥,對墨西哥實行20%進口關稅用於修建邊境牆,同時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還宣稱要撕裂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提出再受製於WTO的規章製度,應優先維護美國的貿易利益。

事實上,此次美國對中國開展貿易調查是在美國經濟複蘇過程波折背景下實施的,一季度美國經濟表現較為疲軟,GDP 增速環比折年率3次修正後降至1.2%,較上年末下降 0.6 個百分點,直到二季度才回升至2.6%。而且,特朗普在競選時提出的醫改、財政刺激計劃均不及預期,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下調了美國今年的GDP增長率。導致美元指數今年以來一直疲軟,累計下跌已達9%。因而,特朗普必須盡快找到一改頹勢的有效措施,而開展對中國貿易調查就成了其爭取連任的最後底牌。

但是,自WTO建立以來,全球各國已形成了完備的貿易鏈條。美國、歐盟處於下遊,對外輸出貨幣和高新技術產品獲得全球製造的普通商品;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處於中遊,製造普通商品出口下遊國家,取得貿易順差後購買下遊國家國債;澳大利亞、巴西等資源國家處於上遊,向中遊國家出口大宗商品。美國不斷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打破這一維係多年的全球貿易鏈條,不僅對鏈條上遊和中遊的國家產生深遠影響,對其自身也將帶來巨大觸動。

此次美國對我國貿易調查若最終成立,美國將對部分中國生產的產品征收新關稅。目前美國進口的60%鞋、37%紡織品服裝、94%平板電腦來自中國,美國不得不從其他國家進口該類產品,其結果是美國銷售的這些商品價格將上升,勢必會導致美國物價出現上漲,進而導致美國加息縮表計劃提前,美股泡沫出現一定程度的破滅,同時影響到美國經濟的複蘇。另一方麵,美國對我國的貿易措施會招致反製措施,目前美國出口的22%的棉花、56%的大豆、26%的波音飛機的目的地都是中國,反製措施會使美國這些產業受到嚴重衝擊,因而貿易保護最終導致的結果無疑是兩敗俱傷。

但如果從中美貿易角度看,我國傷害顯然會大一些。據美國商務部統計,今年1~6月,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2891.5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592.4億美元,占美國出口總額的7.8%;美國自中國進口2299.1億美元,占美國進口總額的20.3%,美方貿易逆差達1706.7億美元。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艱難的去杠杆曆程才剛剛開始,今年至今,穩定的國際形勢為我國去杠杆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一方麵今年以來對外貿易增長較快,我國相關出口產業對經濟穩定支撐明顯。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今年前7個月進出口總額為15.46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8.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4%,進口6.93萬億元,同比增長24%,貿易順差達1.6萬億元。但另一方麵,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仍不明顯,靠加杠杆債務支撐的房地產與基建因市場利率的提升增長已現疲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7月同比名義增長7.9%,已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滑,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7月同比名義增長8.3%,同樣處於下滑區間;不僅如此,上半年上遊大宗商品在限產、環保趨嚴等去產能作用下價格上漲明顯,但由於中遊產業集中度不足,下遊消費能力提升有限,上遊漲價並未有效傳導至中下遊,經濟複蘇前景仍不明朗。

在此背景下,美國對中國貿易調查一旦成立無疑會對中國經濟複蘇和去杠杆進程增添新的障礙,因而,中國必須提前做好相關應對措施。具體而言,中國較處於全球貿易鏈條中遊的其他國家具有其無可比擬的巨大內需市場,內需市場如有效建立就可完全彌補因貿易糾紛導致的經濟下滑。但,目前內需市場發力不足,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我國東西部發展嚴重不平衡,東部地區近年來房價的過快上漲嚴重透支了居民擴大消費的能力,西部地區則因收入增速不足而不具備持續有效的消費能力;二是在後工業化時期,第三產業可充分吸納從第二產業流出的勞動力,但是目前我國相關服務業仍存在嚴格的準入限製,這點從今年以來CPI雖總體低增長但供給不足的醫療保健和教育行業價格卻快速增長就可看出些許端倪;三是由於商業銀行近年來信用過快擴張使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導致全社會貧富差距逐步拉大,但對於富人來講其邊際消費傾向是明顯不足的,進而引致總消費不足。

因此,未來繼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就成為應對美國可能發起的貿易戰的有效措施,也是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具體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壓製快速上漲的資產價格,隻有資產泡沫逐漸變小才能釋放居民消費需求;其次要破除醫療保健、教育等服務行業的準入限製,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再次要加快相關財產稅的立法和收取工作,用財產稅的二次分配方式減小貧富差距;最後還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減小外資準入限製,重點引導外資進入西部地區,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以縮小東西部發展不平衡。

(原標題:應對潛在貿易戰需多措並舉 ?發展國內消費市場)

最後更新:2017-08-20 02:47:17

  上一篇:go 農村土地三項改革試點督察結束 宅基地改革試點“地位凸顯”
  下一篇:go 皇台酒業債台高築 蘭州銀行討債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