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王健林賣掉萬達廣場,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忽然想起了去年他接受采訪時說過的一段名言:“想做世界首富,這個奮鬥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到了以後,下一個目標,再奔10億、100億。”

其實網上有些媒體消息並不準確,王健林賣的萬達廣場,其實談不上賣,隻是交接。通俗地來說,王健林的萬達廣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運營的,一種是屬於幫助別人運營的,他賣的是後一種,說白了,就是萬達廣場做成功了,有人出錢買他這種模式,他負責去選址,建設,運營,等時機成熟了交接給買方,就這麼簡單。

再直白點,就像如今的加盟店一樣,你用我的牌子,我先教你怎麼做,等你上手了,你自己做去,但你得給我分紅,雖然都是萬達廣場,但有的是嫡係,有的則是旁支,而真正賺錢的,往往就是這個旁支,因為你把他教上手,你就坐收漁利就行了,啥也不用幹。

所以,王健林所謂的賣萬達廣場,其實是還萬達廣場,他與買方之間就商家租金三七開,他是在靠輸出萬達廣場這種模式賺錢。別忘了,王健林終歸還是商人,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他要不要做一件事,首先考慮的不是情懷,而是我能不能賺錢,我能賺多少錢。

這就好比馬雲開了淘寶,為什麼後來又做了天貓?騰訊有了QQ,為什麼又出了微信?自家左右手互搏,萬一兩敗俱傷怎麼辦?根據目前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我們可以預測,即便他們自己不左右互搏,那就一定會處理別家的天貓,微信,錢就進了別人的口袋。

像萬達這樣輸出模式,萬一別人做的比自己還好,反超自己怎麼辦?其實這是商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一種結果,你不輸出模式,你也幹不過來了,全國那麼多萬達廣場,那麼多萬達項目,想一家吃獨食是不太現實的,不如找更好的合作夥伴,你出錢,我出模式,你負責刷卡,我負責招商,一起合作賺錢,互利共贏,有什麼不好?

至於王健林為什麼要退出馬來西亞項目,而轉投國企,這就有些曖昧不清了,與商業大環境有關,做商人的這點嗅覺還是有的,更何況王健林是軍人出身,是國企出身,他太知道怎麼樣在商海中生存了。

其實別的不說,單就說萬達廣場,我們都不得不佩服王健林的戰略眼光,因為如今的實體經濟很難做,這幾年很多城市的步行街,商業街都倒了,為什麼?因為它是單一而分散的商業模式,是傳統的線下,顧客流動性極大,如果趕上夏季和冬季,顧客停留時間會更短,而萬達廣大是封閉的空間,將許多知名商家引入進來,你在這裏可以解決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可以乘涼,可以上網,是一種線上線下的聯動……這是未來的一種商業形態。

很多人對王健林的做法表示不解,其實悟空問答上就有答案。依我看,這一切,不過都是一個商人基於當下的商業環境所做的商業布局,他的最終目的,也許就像《讓子彈飛》裏的薑文扮演的張麻子說的,站著把錢給掙了。

萬達的輕資產模式分為兩個類型:

一是投資類萬達廣場:即投資者“拿錢下訂單”,萬達負責找地、建設、招商和運營。

二是合作類萬達廣場:即投資者出地又出錢,萬達出品牌,負責設計、建設、招商、運營,淨租金七三分成,投資者占七成,萬達占三成。

萬達此次透露,目前萬達已開業的205個萬達廣場中,有31個是輕資產項目,占比約15%。而2017年上半年,新開業萬達廣場有14個,其中輕資產項目9個;下半年,萬達還將新發展萬達廣場26個,且全部為輕資產項目。

所以說,近期受大家關注的4座萬達廣場股權變更也不是指“變賣”萬達廣場,而是王健林的“輕資產戰略”的實施罷了。王健林表示,萬達集團未來的戰略是全力發展創新型、輕資產業務,並將大幅減債,計劃三年左右清償集團層麵金融機構債務。

最後更新:2017-08-21 12:33:12

  上一篇:go 馬雲和馬化騰同時宣布賣保險了!保費低、理賠快你選誰?
  下一篇:go 馬雲腳穿老布鞋突訪陝西法門寺方丈是考察投資還是出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