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
搜狐
央行放狠話: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房地產炒作必須減下來!
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15日在“2017金融街論壇”上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善於“做加法”,也要勇於“做減法”。“做減法”方麵,要把金融亂象減下來,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都要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與此同時,隱性的地方政府債務必須減下來,對僵屍企業的支持必須減下來,對房地產的炒作必須減下來。
在“做加法”方麵,劉國強表示,“做加法”是經濟下行後的本能想法,具有客觀必要性,但是要做好並不容易,這幾年我國探索了一些辦法。
例如,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方麵,加大財政、金融政策的配合,推動政府和民間合作搞建設,形成了PPP機製。在積極探索普惠金融方麵,我國創造了大量金融工具,在間接融資方麵,完善擔保體係、創新抵押物,推動信用體係建設,包括兩權抵押、專利權抵押、供應鏈融資、扶貧再貸款等;在直接融資方麵,開發了綠色債券、雙創票據、扶貧票據、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初步核算,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為企業節省資金成本2000億元。這些‘加法’措施在目前都是很有針對性的,在未來也必須堅持優化。”劉國強稱。
“做減法”方麵,劉國強指出,其一要把杠杆率減下來,這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舉措。因為在高杠杆的情況下,資產價格必然膨脹,這就導致了一方麵會把資產從實體經濟中吸引出來,另一方麵也會提高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本,例如有些經營良好的企業因為某地房價大幅上漲被迫遷走。因此,必須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使杠杆率有序降下來,這是服務實體經濟最重要的環節。
其二,要把金融亂象減下來。非法集資、亂加杠杆、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等不但直接增加了金融風險,而且都是金融脫實向虛的途徑,把這些減掉,自然就會有相當部分資金回歸實體經濟。
“金融創新是大勢所趨,但也不能偏離實體經濟的需要,必須認識到金融業的外部性和公共性非其他行業可比。”劉國強強調,因此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都要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
其三,要把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資金減下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是“來者不拒”,不能成為幫助落後產能脫困的借口,甚至成為給僵屍企業“打點滴”的手段。金融服務的對象必須要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對僵屍企業的支持必須減下來,對隱性的地方政府債務必須減下來,對房地產炒作必須減下來,這樣才能騰出資源,服務於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實體經濟,才能培育出新的結構、新的動力。
劉國強表示,在其他一些領域也可以用“做加法”和“做減法”的思路去推動,比如要強調監管統籌,把同一件事情多頭監管的現象減下來。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同一場合也指出,進一步強化協調配合,有效彌補監管短板。根據銀行業和風險變化新的特征,銀監會已著手完善一係列監管製度,將合理把握出台的節奏,科學評估市場影響,穩步有序推進實施。在強化監管履職責任的同時,銀監會也將主動做好監管協調,強化與中央銀行和其他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維護金融業的安全和穩健發展。
(原標題:央行“放狠話”: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對房地產的炒作也必須減下來!)
最後更新:2017-09-16 15: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