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搜狐
保障糧食安全 我國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0億畝
曆時兩年多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有了最新成果。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有劃定任務的2887個縣級行政區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0億畝,已全部落到實地地塊。
國土資源部、農業部20日在京聯合舉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新聞發布會”,國土部副部長曹衛星在會上介紹,從2015年開始,國土部和農業部聯合部署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有劃定任務的2887個縣級行政區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0億畝,已全部落到實地地塊、明確保護責任、補齊標誌界樁、完善信息表冊、實現上圖入庫。
曹衛星表示,各省(區、市)逐級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分解下達到市縣,編製完成了省市縣三級劃定方案,並通過了兩部論證審核,全國實際劃定保護麵積15.50億畝,超過《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確定的15.46億畝保護任務目標。
為何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首要的目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曹衛星表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是我國最基本的資源國情。永久基本農田是耕地的精華,把最優質、最精華、生產能力最好的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集中資源、集聚力量實行特殊保護,是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大舉措,有利於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我們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此外,在城市周圍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可以發揮耕地在優化空間布局、控製汙染、保護自然生態、美化城鄉景觀等多種功能,阻止城市無序擴張和蔓延,倒逼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除了數量,此次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也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國土部耕地保護司副司長劉明鬆表示,這一輪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與此前相比,強化“量質並重”。
“在保證數量的同時,特別強調劃定的耕地質量。比如,從106個重點城市周邊的優質耕地入手,先劃定下來,再根據重點城市到其他的城市,到城鎮。所以從城市的規模,從大到小,空間由近及遠,質量由高到低的步驟,從城市周邊的劃定逐步擴展到全域的劃定,依次推開,確保了整個劃定的質量。”劉明鬆說。
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副主任謝建華也表示,我國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利用,耕地質量堪憂。所以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把耕地質量建設好、保護好。
謝建華表示,農業部正在組織實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提升行動突出了以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耕地退化汙染重點區域和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為重點,采取改、培、保、控這樣的技術路徑,來開展退化耕地的改良治理、中低產田的培肥、土壤肥力的保護提升、汙染耕地的阻控修複。力爭到2020年全國的耕地質量等級能夠普遍提高0.5個等級。
“0.5個等級是什麼概念?按照耕地質量等級的國家標準,從高到低是1到10個等級。所以提高0.5個等級,這個力度也是非常大的。”謝建華稱。
謝建華表示,從2015年開始,每年安排5億元資金,在東北四省區選擇17個縣(市)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每年安排10多億元資金,在湖南長株潭地區,針對南方重金屬汙染進行綜合治理,修複試點。通過這些試點,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服務機製,在更大範圍保護提升耕地質量。
最後更新:2017-09-20 1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