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搜狐
外資加速流入逆周期因子反向調整 人民幣匯率將更具彈性
人民幣上漲,股市實現11連陽,2018年開年一派紅火景象。但是,1月9日,人民幣在岸突然暴跌251個基點,離岸暴跌380個基點,中間價大幅下調136個基點。什麼原因?
“尾市大跌太突然,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香港一資產管理公司外匯交易人士說。人民幣大貶令市場躁動起來,隨即,央行暫停“逆周期因子”的傳聞引發了央行是否要引導貶值預期的猜測。
資本市場都在關注,此次央媽真正的意圖是什麼?2018年的人民幣何去何從?近日央行參事盛鬆成稱,人民幣匯率主要受金融市場利率影響,目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貶值壓力,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短期因素消退,人民幣匯率會回調,預計在6.6附近波動。” 多位市場人士都認為,2018年人民幣彈性增大,將呈現寬幅震蕩。
急貶跳水
1月9日,資本市場繼續紅火,但匯市尾盤卻突然大跌。當天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6.5207元,比前一交易日收盤價6.4956元大跌251個基點,單日跌幅達0.39%,創下了2017年9月28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當天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53關口,盤中下跌最高400個基點,日內跌幅高達0.57%。這種跌幅對於加了數倍、數十倍甚至上百倍杠杆的匯率交易來說,堪稱“巨幅震動”。
上述香港資產管理公司外匯交易人士認為,單從市場方麵來看,人民幣開年後出現單邊上漲行情,屬於市場正常的調整狀態,其他傳聞隻是誘因,市場實際上也存在調整的壓力。
當天市場出現了一則傳聞,稱央行近期已通知中間價報價行暫停“逆周期因子”。什麼是逆周期因子?2017年5月份央行宣布引入逆周期因子,以中國工商銀行為牽頭行的外匯市場自律機製“匯率工作組”總結相關經驗,建議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
某股份製銀行研究人士對此直白地解釋稱,不用過分去深究這個“逆周期因子”,其功能就相當於在中間價公式裏加一個“懲罰項”,跌幅或漲幅大了就反方向控製一下,目的就是降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
當天,央行有關負責人回應傳聞稱,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計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係數”由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自行設定。
自從2017年二季度引進“逆周期因子”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揚,2017年9月初最高上漲至6.43.2017年全年人民幣升值超6% ,結束了此前連續3年的貶值趨勢。而自2017年1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繼續走高,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1180個基點,漲幅高達1.8%;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1130點,漲幅1.7%。
“逆周期因子”曾經作為人民幣單邊貶值的抑製器,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現在卻要暫停該參數,央行是否要釋放人民幣貶值預期,還是有更深層次原因?
央行底氣
2017年,人民幣匯率走出貶值預期,保持了穩中有升,全年升值6%。而美元指數則全年下跌約9.9%,為2003年以來最弱表現。美元弱、人民幣強的相關性正在體現。
央行對逆周期因子的暫停,底氣不僅僅是美元的走弱,更在於市場對中國經濟看好,以及傾向人民幣資產交易。
數據顯示,2017年9月末,我國本外幣外債餘額16800億美元,較6月末增加1172億美元,增長7.5%;較2016年末增加2593億美元,上升18.3%。其中銀行借入的外債在第三季度的外債增量中占60.5%,在前三季度的增量中占90.6%。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分析稱,在2350億美元的銀行外債增量中境外機構的“貨幣和存款”增速最快,增長1233億美元,外國投資者購買的銀行“債務債券”增加463億美元,在增量中占比19.7%,增長36.7%。
“銀行發行的債券特別是政策性金融債風險低、收益高,外國投資者要買,總不能不賣吧。”謝亞軒因此得出,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外債餘額較快增長,在於人民幣匯率在2017年年中升值,可能引發了這一輪國際資本流入。
匯率強弱根本上是一個國家經濟的體現,而經濟從利率高低上更直觀地表現出來。即經濟增長率越高,利率耐受力越強,利率水平相對也較高。目前我國利率風向標十年國債收益率站在4%的高位,而美國2017年末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25%至1.5%的水平,相形之下我國債券高收益更能吸引外資的流入。
近日,盛鬆成談到匯率時稱,首先要理解中國利率體係,中國利率體係和美國利率體係不同,利率體係很複雜,包括政策利率、金融市場利率、實體經濟存貸款利率。美國僅是聯邦基金利率,其一變動整個市場就動,然後影響就業。
1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時指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形勢好於預期。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9%左右。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進行了長時間的探底,人民幣匯率也跟著下調。2014年、2015年、2016年我國GDP增速逐年下行分別為7.3%、6.9%、6.7%。隨著經濟下行人民幣對美元表現出貶值趨勢, 2014年人民幣小幅貶值0.36%, 2015年全年貶值6.12%,2016年全年人民幣貶值近6.83%。
2017年經濟表現出企穩並有所回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下子就彈回來了,全年升值6%。那麼,2018年我國經濟增勢又如何?人民幣兌美元經曆一年升值之後,新年的走勢又將如何?
匯率將更具彈性
“寬幅區間波動,震動會比較大,呈現階段性貶值,階段性升值。”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新的一年人民幣匯率將更具有彈性。
人民幣升貶,其實根本上還要看經濟表現。世界銀行1月9日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小幅加快至3.1%,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8年將增長4.5%,高於2017年4.3%的增速。
中金公司梁紅更為樂觀一些,其1月8日發布報告稱,將2018年、2019年的實際GDP同比增速預測從原來的6.9%和6.8%,上調至7.0%和6.9%。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明確指出,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閥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盛鬆成看來,需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大升大跌都不利。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短期因素消退,人民幣匯率會回調,預計在6.6附近波動,但是也不會大幅度波動。
央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較2017年年初上升1294億美元,升幅為4.3%。12月末,外匯儲備規模較11月末上升207億美元,升幅為0.66%,連續第十一個月出現回升。
這或許正是人民幣繼續推進國際化的最佳時機,彈性加大隻不過是匯率市場化的表現之一。
1月5日,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導向,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體係,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
相關報道>>>
“逆周期係數”調整不改人民幣匯率大方向
解讀央行暫停逆周期因子傳聞邏輯:人民幣匯率短期回調“迷蹤”
人民幣逆周期因子暫隱身 專家稱並非想讓人民幣貶值
(原標題:外資加速流入 逆周期因子反向調整)
最後更新:2018-01-14 08: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