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搜狐
阿裏巴巴的焦慮:不是一個達摩院就能解決的
作者:格隆匯·永恒之藍
一、賺錢的阿裏,以及不關注利潤的亞馬遜
三年時間,阿裏巴巴與亞馬遜之間上演了一場市值“追逐戰”的好戲。
(阿裏巴巴和亞馬遜市值變化圖)
阿裏巴巴在2014年9月美國上市時,市值超過2300億美元,當時亞馬遜的市值隻有1500億美元左右,然而,隨著阿裏遇到一係列困境以及2015 年貝索斯公布雲計算(AWS)的業績,並成功說服投資人放棄短期收益,支持自己繼續燒錢,其股價迅速上漲,反超阿裏。
直到10月10日盤中,阿裏巴巴股價漲逾1%,市值超過4700億美元,超越亞馬遜。今年初以來,阿裏巴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但亞馬遜隻有33%的漲幅。
這其中是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2017年8月,阿裏巴巴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後,華爾街對阿裏就一直持樂觀態度。當時美國基金經理人Gorden Lam直言,投資阿裏巴巴比亞馬遜更好,“阿裏巴巴還處於早期增長階段,我仍然以現價買入了更多股份”。
阿裏巴巴確實做到了,它就像一台高速運轉的賺錢機器,依托於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以及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這台機器正變得越來越高效的把中國的消費力成功的轉化成阿裏財報裏的漂亮數字。
是的,如果我們從利潤上來對比,情況如下:
從營收增速上看,阿裏也是成功完爆亞馬遜。
阿裏業務構成
根據阿裏巴巴公布的2018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核心電商收入的按年同比增長58%,確實強勁。增長較快的是零售部分。雲計算目前占總收入比是5%,季度收入是24億元人民幣,但是雲計算按年增長在本季度接近100%。
亞馬遜業務構成
而亞馬遜各項業務的增速都低於阿裏,電商而言,增長最快的北美部分也不到30%,雲計算的增速是最快的,但也隻有42%,低於阿裏增速的96%。
因此,如果我們從盈利和估值的角度看,毫無疑問,買入阿裏是個不二的選擇,因為相比亞馬遜,它看起來年輕力壯,很能掙錢養家。
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是不會跟錢過不去的,包括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全美最佳股票基金經理Gorden Lam這樣評價阿裏巴巴:
“中國快速變化的經濟和技術文化,需要廣泛的法律和文化知識,這兩個因素使阿裏巴巴在國外競爭對手中處於領先地位。阿裏巴巴的移動端使中國用戶能夠輕鬆地操縱其平台。盡管公司年輕,阿裏巴巴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和穩健的增長潛力,對於最懷疑投資者來說,其潛力也是令人信服的。”
人總是嬗變的。如今,華爾街對阿裏巴巴一片讚譽之聲,外資投行們也不斷提高目標價,而想當年,馬雲把支付寶從阿裏剝離之時,國外投行們一致嫉惡如仇,對於中國公司誠信和人品的懷疑,甚至牽連到其他中概股。但是現在,隻要馬老師出去走幾趟,隻要阿裏巴巴能夠給投資者帶來飛快的增速,一切都不是問題。
如果有問題呢?
那就用更快的增速,更光明的前景堵住你的嘴。在短期利潤麵前,沒有人能招架的住,畢竟資本市場總是短視的。
二、阿裏巴巴VS亞馬遜
現在,阿裏的市值4514億美元,亞馬遜市值4818億美元,但我相信,過不了多久,阿裏的市值一定會超過亞馬遜。
因為從投資的角度看,無論哪方麵,阿裏都優於亞馬遜:
1、 阿裏躺著賺錢的商業模式,比亞馬遜勞心勞力親自幹的模式好太多;
2、 阿裏雲計算業務雖不及亞馬遜市場份額大,但搭上中國這輛高速列車,也能飆的飛起;
3、 阿裏電商國際化業務——速賣通,做的風生水起;
4、 就“新零售”而言,中國比美國更好落地,阿裏做的將更加成功;
5、 無論是短期季度指標,還是未來一兩年經營狀況,阿裏都將比亞馬遜優秀;
6、 在賺錢上麵,馬雲比貝索斯精明太多。
因此,從業績上給股東帶來的直接利益上看,我一定會推薦阿裏巴巴,而不是亞馬遜,但是從押注未來的角度看,我一定會買亞馬遜。
毫無疑問,阿裏巴巴是典型的商人氣質,亞馬遜則是探索未來的發明家,為什麼這麼說呢?
1、領導者氣質
在對於未來公司的發展,亞馬遜和阿裏巴巴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同樣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很多公司在成長到一個臨界點後,都會患上“大公司病”,繁瑣的流程,緩慢的決定,使得公司失去了當年作為創業公司的激情。在貝索斯看來,“在亞馬遜,每一天都是第一天”的創業精神是他解決“大公司病”的格言。從最開始起,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就一直在提醒他的團隊:在亞馬遜,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以下是傑夫·貝索斯對“亞馬遜”的願景:
這是互聯網的“第一天”,如果我們執行良好,這也將是Amazon.com的“第一天”。
如今,電商已經可以幫助用戶節省金錢和寶貴的時間。而在未來,電商將通過個性化推薦,讓用戶可以更快的發現商品,節省購買時間。
亞馬遜正在利用互聯網為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同時我希望這項業務能長期進行下去,哪怕會在一個成熟的市場裏麵臨許多挑戰…..
目前雖然我們的業績比較樂觀,但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保持緊迫感!
正是這種緊迫感,讓亞馬遜在20年後仍然像進取心旺盛的初創公司那樣行事,盡管亞馬遜每年都可以賺到1000多億美元。
而對馬雲來說,顯然並不滿足於把每天當做“創業第一天”,他有著更為宏大的目標。在阿裏巴巴十八周年的慶祝晚會的演講上,馬雲直接了當的給出了未來阿裏巴巴的目標:阿裏帝國超過英法,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沒錯,馬雲要做的是賺更多的錢,因此在阿裏商業化這條道路上,他比貝索斯更加精明。而貝索斯除了做電商和雲計算外,他還幹了什麼?做了全球最熱賣的智能語音音箱—Echo,這背後是上千件報廢品與 5000人研發團隊的焦慮;如今,他旗下藍色起源計劃在18個月內送遊客進入太空,這看起來有些不務正業……
2、研發費用
與全球其他科技巨頭對比,阿裏巴巴一年25億美元的研發費實在不算什麼,亞馬遜上財年研發投資達161億美元,高居全球首位。即便加上幾天前馬雲宣布未來3年在研發方麵投入1000億元(約合150億美元),平均每年50億美元,阿裏巴巴的投資還是不到亞馬遜的二分之一。
此外,如果我們做個簡單的假設,亞馬遜去年省下一半研發支出,歸到利潤中去,那麼,2016年阿裏的利潤將不是亞馬遜的4.6倍,而是幾乎相等。
正是因為每年投入巨資進行研發,因此你能很清楚的看到亞馬遜擁有一條陡峭上漲的收入曲線,但利潤卻總是在零軸徘徊。
三、馬雲的“達摩院”能解決阿裏的焦慮嗎?
幾天前,被電商耽誤的“靈魂歌者”馬雲,在雲棲蝦米音樂節上,連飆了4首高難度歌曲。
聽完後,我終於明白:
馬老師絕對是說的比唱的好聽——別人唱歌是跟著節奏走,馬雲唱歌是節奏跟著他走。
當然跟著一起走的不止節奏師,還包括阿裏的眾多投資者。如今,在覆蓋阿裏巴巴的47家美國投行中,目前沒有一家給出賣出的意見,而且阿裏現在也是美國對衝基金的首選標的,顯然,他們相信在馬雲的帶領下,阿裏將繼續創造輝煌。
不過,馬老師畢竟不是常人,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聰明的馬雲不是沒有意識到阿裏的問題:阿裏巴巴一直被認為是技術實力比較弱的一家公司。
於是,在10月11日的2017雲棲大會上,馬雲侃侃而談,發布了 NASA 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並在三年內集團研發投入1000億人民幣,用於涵蓋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例如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係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初期計劃引入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那麼,如此大張旗鼓,如此豪華陣容,如此多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真的能為阿裏注入技術的基因麼?
我想並不是這樣。毋庸置疑,馬雲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但對科學的理解,對創新規律的理解,似乎來得太蠻橫了。
科技發展的規律,並不能等同於商業發展的規律。清華的郭教授舉了個例子:
我非常欣賞GE一位老科學家的觀點:“一對夫婦,十個月可以生出一個孩子。於是,資本家找來三對夫婦,讓他們三個月養出一個孩子。這是違背規律的。”
郭朝暉教授的意思很明顯,投入再多的錢,即使是1000億,也不能脫離科技的客觀規律。偉大的科學發現,常常出現在不被多數人關注的地方,需要能靜下心來的人去研究,而不是那些聚光燈下麵的牛人。所以馬雲真想對科技做貢獻,不妨投資“阿波羅探月計劃、大型對撞機”等這類科研項目。
此外,達摩院一下子宣布這麼多科研項目,明顯不靠譜,技術大牛穀歌也不過是在某幾個領域專長,並吃透某個領域的科研。
如此看來,馬雲到底在做什麼?
一場秀麼?——向世人彰顯阿裏財大氣粗,阿裏求賢若渴。
也許高調的阿裏太需要存在感了,就在達摩院成立後2天,阿裏和杭州師範大學又搞起了商學院。
果然,馬老師還是那個馬老師,其商業之道已經爐火純青,其“掛羊頭賣狗肉”的本領已經無人能敵。
有人認為,建立達摩院有諸多好處:
1)基因上,彌補與BAT另外兩家在公眾理解上的差距;
2)學術上,樹立自己需要和正在研究的東西就是最主流的影響力;
3)商業上,在國內大項目上,以降維打擊的方式橫掃一切對手,連地方政府都不能不把項目交給他們;
4)道義上,占領高地,這個星球上都不能再有人和機構能審判他和他的公司;
5)時機上,……
的確,在聚集了更多名人資源、政府資源、學校資源後,阿裏的影響力一定會更強大。但阿裏終將是那個阿裏,跳不出中國古代幾千年改朝換代的怪圈。
尾聲
前幾天,胡潤百富榜公布,阿裏係43人上榜。
這榜單一公布,真是炸了。聽說敬業福產品經理陳亮同名不同人,張冠李戴,比CEO張勇還有錢,被同事懟了,要求發紅包,紅包小,被踢出群……
不得不承認,阿裏的造富能力實在驚人,跟著馬老師幹,絕對吃香喝辣。但登上阿裏這條船,是否就意味著一輩子衣食無憂?
我想不一定吧。
印象中,金庸武俠裏達摩院是少林武學最高研究機構,裏麵個個身懷絕技,但是卻被鳩摩智以小無相功之實,行少林絕技之形,七十二絕技一一使來,打得少林僧眾一派塗地。鳩摩智得理不饒人:“以小僧之見,少林寺不妨從此散了,諸位高僧分投清涼、普渡諸處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豈非勝在浪得虛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原來他竟要以一己之力,挑了少林寺這百年古刹。
然而生死存亡之際,卻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虛竹挺身而出,揭穿鳩摩智的伎倆,並用逍遙派武功和鳩摩智力拚當場,拯救了少林寺的聲譽。
不幸的是,阿裏的達摩院裏沒有虛竹,隻有一幫科學家。
同樣的道理,一家企業想要長治久安,必須保證有正確的機製和觀念,在關鍵時候有人能跳出來拯救整艘船。騰訊的移動互聯網船票是偏居一隅的張小龍拿下的,但盛大就沒人救,聯想也沒有,奇虎也沒有。
所以我們看到,在科技和商業結合的這條道上,美國公司做到了接近完美,而中國任重道遠。
最後,看到一個有趣問答。
問:馬雲為什麼要發布NASA計劃,並因此成立達摩院這個實體組織?
答:馬雲想回家了
看完,會心一笑,於是又一想,如果馬雲的NASA計劃沒有幫他達成目標,或許貝索斯的太空計劃有希望。
最後更新:2017-10-16 11: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