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6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李白與天水的血脈情緣,5歲留詩南山,終生自稱“羲皇人”

他是善於感歎的詩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他是擅於抒懷的文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他是重情重義的好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他是耿直不羈的義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豪放不羈,他天性張揚,他喜歡以酒下詩,留下一個謫仙人的稱號,也被後人成為詩仙。

這位眾所周知的名人就是李白,說起李白的出生地,大家都知道是唐代碎葉城,祖籍當然就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現代有許多地方都在爭奪李白故裏的名號,無可厚非,就像我們如今發文章蹭熱度一樣。當然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水人,也希望自己的家鄉能有此項榮譽。

故裏這個詞不好下準確的定義,但天水是李白的祖居地這一項無可辯駁,其叔父李陽冰在為李白作品集所寫的《草堂集序》裏也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唐代的隴西成紀,就是現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李白還喜歡自稱“羲皇人”, “學道三十年,自言羲皇人。軒蓋宛若夢,雲鬆長相親。”“清風北窗小,自謂羲皇人。”“羲皇”就是被史家尊為“三皇”之首的伏羲,而天水正是“羲皇故裏”。 李白詩中說:“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之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 ­由此可見李白生前所述“家本隴西人”,即隴西成紀人是真實可靠的。換句話說,李白自己都認為是天水人。

李白有一首《南山詩》是描寫天水南郭寺的,“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東泉澄徹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花欲然。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對於這首詩究竟是不是李白所作,學術界有很大爭議,這首詩的格調與李白詩相差甚遠,有人認為是後人偽作,但有許多學者認為是李白小時所作,查看李白的行跡可見,李白五歲時隨家人過秦州赴四川,那麼以李白之天才,5歲做這首詩應該沒問題,而且這首詩的表述也像一個孩子的口氣。雖然不能確認此詩是李白幼年所作,但這首備受讚賞曆來被認為是吟詠南郭寺的一首好詩,以李白之名流傳千載,是天水之幸,也是李白之幸。

天水玉泉觀原來有一處專門紀念李白和杜甫的建築——李杜祠。祠內供祀李白杜甫,門柱上有楹聯。聯曰:“生則同時,歿則同祠,一堂共話;此乃為仙,彼乃為聖,千古齊名。”據清乾隆初期秦州知州李鋐考證,玉泉觀李杜祠建於明嘉靖年間。將“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共祀一個殿堂,這在當時屬全國首例,實屬罕見。可惜李杜祠在文革中毀壞。

天水古稱上邽、秦州,是伏羲故裏、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古絲綢之路重鎮,有著8000多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也是詩仙李白祖居地、詩聖杜甫寓居地。天水的文化中自古就有濃鬱的詩意,作為後人,我們要在這片豐富的文化熱土上,傳承祖輩留下的文化脈絡,讓詩意的光芒繼續閃亮。

最後更新:2017-10-08 01:18:53

  上一篇:go 李白出字謎巧戲愚縣令
  下一篇:go 林心如懷二胎,決定退出娛樂圈?霍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