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
搜狐
終於有教委發話了:微信群裏老師不準點名批評孩子、家長不準“演戲”
聽說這年頭
演技不好都不能在微信群容身了
你懂我在說什麼嗎?
還記得剛開學那會兒
網上刷屏
家長群裏的“戲精”被網友吐槽嗎?
點擊播放
GIF/839K
開學2小時
創作500字
在班級家長微信群裏有一群“戲精”家長
各個都是作文高手
......
在這位家長這裏
能夠深深感受到什麼叫做
“感恩”
分分鍾寫就一部
“瑪麗蘇”大女主IP文
也有爸爸要做
“熱血男主角”遺世而獨立
點擊播放
GIF/10K
熱血爸爸退散
國際化戲精橫空出世
哈哈
真是一場好戲啊
不知道這些家長
有沒有半點真誠
不過家長們也是無奈啊
無論是奉承還是耿直
還不是為了讓老師
更關注下自家孩子的教育麼?
所以為了避免每天演戲
家長們也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瘋狂建群
有老師的家長群
沒老師的家長群
有老師的家委會群
沒老師的家委會群
....
這些高度相似的群同時存在
這,要是發錯了多尷尬呀
尷尬其實也沒啥
最可怕的是碰到做微商的家長
每天不討論孩子的學習
卻跟你一起練法語和意大利語
這叫LV,那叫Prada
....
一時恍惚
這到底是家長群?還是微商群?
微商可以無視
最最可怕的“大魔王”是炫耀!
我們念思維訓練啦~
我家幼兒園就認識幾百個漢字了~
....
完了!我們落後了
整個群裏蔓延著焦慮
這不是無視能夠解決的
焦慮也不是終極大戲
要知道家長群還是個小社會
小朋友若在學校裏有了小摩擦
家長群裏還會相互內涵
其他家長:吃瓜群眾腦補一場好戲
老師: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
家長因為孩子在被拉在一個群裏
然而整個群裏隱隱透出兩個字
"不熟"
因為不熟所以才要發揮演技
“裝熟”
幾年後,小孩畢業了,
同學間都不一定聯絡,何況是家長呢
“好累”
但是該不該給不熟的小朋友點讚呢?
群裏太熱鬧,信息太龐雜
微信就一直閃閃閃
吃瓜家長看著累
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大負擔
老師跟你一樣,人家不要下班噠
有了微信群,那下班時間就不定時了
終 於
可以結束這場戲
這些“戲精輩出”
良莠不齊的班級群
即將成為曆史
上海各區級教育主管部門
正接連出手規範
近日,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發布《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下文簡稱《公約》),已傳達至部分學生與師生。
公約規定有:
班級微信群依法實行實名製管理(用於識別聯係對象)。
群成員一般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組成,進群家長應為學生的法定監護人。
班級微信群內杜絕任何形式的廣告、拉票、紅包、集讚等與學校、學生無關的內容。
杜絕群內通報點名、批評學生、公布成績或排名等。
……
今年4月,上海浦東也發布了《浦東新區教育局關於加強學校班級微信群管理的通知》。
規定班級微信群僅用於學校發布通知、家校信息溝通交流,不得發布與家校聯係無關的消息、言論。不做聊天使用。
有網友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一些事情,學校並不建議建立班級微信群,而更推薦使用家校互動類的APP。
去APPstore看了看,那裏果然有不少類似軟件。用這些APP不但能和老師交流,還可以發照片、置頂通知等,比微信群的功能全麵多了。專業的事讓專業的軟件來做,也不必進入班級群的江湖,這不更好?
吐槽歸吐槽
絕大多數班級群在家長和老師的努力下
氛圍還是很溫馨的
怎麼做個班級群裏的乖家長?
其實,沒有主管部門的規範,家長們也應該了解一下班級群的群規。每個家長都努力做到,就能讓班級群越來越溫馨。
1、除非得到班主任的允許,否則盡量不要突然地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拉進群,很多老師反饋,他們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有事找父母直接溝通。如果涉及接送、生活等其他問題要把祖輩拉進來的,請先禮貌地征得班主任群主的同意。
2、針對學校、某老師、某同學的意見,盡量不要在大群裏直接點名,可以私聊老師或家長,或者通過家委會反映給學校。避免在群裏造成難堪,也不要話中帶話。要知道,提意見非常正常,但可以通過委婉、易解決的方式,“抬杠”、“刺頭”家長雖然解了一時之氣,但不會受大家歡迎。
3、班級群討論的事情五花八門,偶爾看到家長有些“豁邊”的話或者小摩擦,不妨打個圓場,事後大家都會感謝“聰明”的你。
4.做善言的家長,在群中多發布正能量、激勵的話,少些消極抱怨。
5、集讚、團購、投票、報名之類的信息少發。
6、未經考證的網上信息,不要輕易轉。
一般來說,家長群的主要功能是布置作業、發通知、發照片,如果不是老師要求收到請回複,真的沒必要刷屏。
老師並不需要一個氛圍活躍、動不動就討論得熱火朝天的班級群。
原來,不演戲才是最受歡迎的家長
班級群使用規則,你get了嗎?
來源:大連晚報
最後更新:2017-10-17 13: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