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搜狐
諸葛亮:我賣過蜀錦,漢代織機就嗬嗬了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子美一首膾炙人口的《春夜喜雨》便把成都這座城,以及它盛產的錦緞送到了世人麵前。成都及其周邊地區出產的錦緞又被稱之為“蜀錦”。
現在旅遊景點‘錦裏’即為錦官城(網絡圖)
多織蜀錦,好打“曹賊”
三國時期,雖然劉備、曹操、孫權三家人在戰場上打得不亦樂乎。但是,蜀錦作為奢侈品仍然是三方達官顯貴追逐的對象。《丹陽記》中就記載“曆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吳亦資西蜀,至是乃有之。”
蜀錦(網絡圖)
注意!這個時期諸葛孔明先生恰好就在蜀國當丞相。
諸葛丞相一貫善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喜歡不斷地向曹魏發起進攻。不過,蜀國終究是地貧國弱,丞相他老人家也缺錢。一分錢能難倒英雄漢,卻難不住絕頂聰明的諸葛亮。他說“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注一)
成都的武侯祠(網絡圖)
於是,諸葛亮在蜀國的勢力範圍內大力推廣織錦產業。號召各地各民族兄弟姐妹都來織錦,賣了錢好用做軍費打曹操。同時,他還親自向少數民族贈送蜀錦以及蜀錦的紋樣圖譜,並且還派會織錦的士兵向他們傳授織錦技術。(注二)
侗錦-諸葛錦(網絡圖)
直到現在,苗族群眾都把五彩斑斕的錦稱之為“武侯錦”;侗族群眾也習慣稱侗錦為“諸葛錦”……
武侯祠諸葛亮像(網絡圖)
諸葛亮和織機咋聯係上的?
諸葛亮作為一個曾經發明了“木牛流馬”這種高科技產品的蜀國大發明家來說,發明一台區區的織機自然也就不在話下。因此,流傳到後世便逐漸有人認為生產蜀錦用的織機也是他發明的。
古代絲織品雖然保存不易,但是在特定條件下也能讓千年後的我們一睹其真容。比如說,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絹、紗、縑、綺、羅以及種類繁多的織錦、刺繡等絲織品。然而,古代織機絕大部分構造都是木質,且為榫卯結構極易腐朽。目前,博物館中保存年代最久遠的織機實物,也不過就是清朝的丁橋織機。
丁橋織機模型(網絡圖)
注意!重要的事情隻說一遍!“丁橋織機”的腳踏板上布滿了竹釘,狀如農村河麵上依次排列的過河石墩,四川話叫此種石墩為“丁橋”故而得名。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成都郊區的村民仍然在使用丁橋織機生產一種五朵梅圖案名叫“花邊”的彩條經線提花的絲織品。
蜀錦圍巾(網絡圖)
2012年7月,考古部門在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漢墓2號墓葬北底箱出土了4部蜀錦提花織機模型,以及15個紡織工匠木俑。出土的時候,這些竹木質製成的織機模型的一些部件上還殘存著絲線和染料。
老官山漢墓(網絡圖)
吃瓜群眾不得不問了,這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竹木材質的織機模型為什麼還沒腐爛呢?
專家說了,那是因為它們一直在下麵“泡澡”。 成都地下水豐富,在“飽水”(注三)的情況下這4部織機模型才得以“重見天日”。但實際上,它們內部已經是相當的糟朽了,近似於“豆腐渣”的程度。出土後,經尼龍線整體加固後連夜送往實驗室,僅清洗了一下汙泥,織機就被浸泡在了乙二醛為主要成分的藥水中。
老官山漢墓織機(網絡圖)
老官山漢墓出土的4部織機材質有楠木、楊木和麻櫟木。較大的一部高約50厘米、長約70厘米、寬約20厘米,其他3部略小,大小相近,高約45厘米、長約60厘米、寬約15厘米。再結合其旁邊出土的紡織工匠木俑來分析,當時這種織機的體積相當龐大,應該和現在能同時容納20人進餐的包間相當。
從年代推算來看,早在諸葛亮出生200多年前,這種可以自動編花的大型織機便已經在紡織作坊大規模使用了。
老官山漢墓織機結構複雜精巧,保存也十分完整,甚至連每一個榫卯結構都清晰可見。尤其是,它們對於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意義重大。2014年9月,老官山漢墓織機入選"指南針計劃",成為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項"漢代提花技術複原研究與展示"項目的研究對象。
老官山漢墓織機(網絡圖)
我國古代織機的發展
我國古代織機的發展,大致經曆了踞織機、斜織機、丁橋織機、花樓手工提花機這樣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現在古法生產蜀錦的“小花樓機”源自於宋代,但是當時的花樓機究竟是不是現在這種模樣,也無可考證。
大花樓織機(圖片來源:成都蜀錦廠)
在漢墓織機出土前,普遍認為西漢一般使用體積較小的斜織機織錦。斜織機有一種腳踏提綜的開口裝置,織工的雙手就可用於引緯和打緯,能提高織錦的效率。而這次考古發現,則證明在西漢早期蜀錦織造已經在使用這種大型的提花織機,並且已經進入了作坊式生產階段。
老官山漢墓織機複原圖(網絡圖)
複原老官山漢墓織機的工作曆時近三年,因為沒有“前車可鑒”也走了不少彎路。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漢墓織機可能和“丁橋織機”原來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腳踏提綜,每一組控製經線的綜板對應腳下的一個腳踏板(也稱腳躡)。圖案花紋越複雜,綜板、踏板就越多。陳壽在《三國誌》中就記載有“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等對當時織機的描述。
傳統織機(圖片來源:成都蜀錦廠)
然而,經過深入研究後紡織、機械、考古的專家們都驚呆了。老官山漢墓織機的選綜工作是由其頭頂上帶有鋸齒的橫梁來完成的。也就是說,每織一行,需要推動橫梁一次,腳底踩動踏板一次。無疑,這是一種全新的提花機。於是,它們被正式命名為“一勾多綜式提花機”。
老官山漢墓織機複原品(圖片來源:成都博物館)
“一勾多綜式提花機”橫空出世!
那麼,“一勾多綜式提花機”究竟先進在哪裏?
較大的1台織機模型是滑框型,較小的3台為連杆勾綜提花機。古希臘人和羅馬人對連杆勾綜提花機中的曲柄連杆原理曾有記載和繪圖(注五),但實物卻是首次在此發現。一個織錦工匠麵對腳下50、60個腳踏板,會不會猶豫到底該踩哪一個呢?會不會一腳踏錯呢?將選綜工序創新到頭頂上,自然就會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老官山漢墓織機複原品(圖片來源:成都博物館)
2015年10月,修複完成的老官山漢墓提花織機模型,以及按照比例被複原成了一台原始大小且可操作的提花機(注四)在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亮相。
織錦用的梭(圖片來源:成都蜀錦廠)
提花機就是將提花規律貯存在織機的綜片上或是與綜眼相連接的綜線上,並重複控製提花的動作。和現在的程序員差不多,當年織錦工匠的核心技術是提花程序編製。時至今日,還沒有一種現代機械從原理上能夠完全取代古老的提花織機。
傳統織機(圖片來源:成都蜀錦廠)
因此,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認為漢代提花技術複原研究,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紡織史的空白,其學術意義毋庸置疑。最起碼我們知道了,織機並不是諸葛丞相的發明之一。
---------------------------------------------------------
注釋:
注一:《太平禦覽·卷八百一十五》引《諸葛亮集》。
注二:蜀漢時少數民族織錦多以木棉線為經緯,偶有絲線為緯者。
注三:已經空掉的細胞,全靠水來支撐形狀。
注四:複原的為4部織機中體型較大的一台;展出的漢墓織機模型僅為一大一小2部,另2部仍浸泡在特製保護液中。
注五: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後期西歐出現手搖鑽,其構造表明,曲柄連杆機構的原理已用於機械。
最後更新:2017-10-08 21:31:36
上一篇:
奪寶獎池更新:諸葛亮、關羽、達摩重新上線
下一篇:
女星顏值打分:楊冪眼睛滿分袁姍姍嘴巴醜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