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搜狐
101家企業放棄IPO 都是被過會率嚇跑了嗎?
第56次發審會上,擬上創業板的三家企業IPO全軍覆沒,這是新一屆發審委履職以來,第一次對當天上會項目全部否決,而此前的六否五已經讓投行人士表示“震驚”。
自第十七屆發審委10月17日履職以來,共審核60個IPO項目,其中34家企業過會,22家被否,通過率僅為56.67%。而從11月單月的情況來看,一共36個IPO項目上會,僅18家通過,其中16家被否,2家暫緩,通過率僅為50%。
或受IPO審核通過率降低的影響,部分企業紛紛決定放棄IPO。
101家企業終止IPO審核
10月17日至11月30日,已有19家企業選擇終止IPO。而截至30日,終止審核企業數已達到101家,其中包含12家新三板企業。
證監會統計顯示,11月3日,有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優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終止審查;11月6日,上海十月媽咪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終止審查;11月14日,陝西飛輪高鐵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終止審查。11月27日,杭州西力智能科技以及廣州明朝互動科技兩家公司終止審查。
除此以外,截至11月30日,中止審查企業為62家,其中,29家擬上主板,8家擬上中小板、25家擬上創業板。隨著瑞聯新材、確成矽化本周相繼宣布中止審查,新三板中止審查企業達到14家。
從中止審查原因來看,54家企業是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展開的(情形四),占比接近九成;7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程序無法繼續(情形一)。北京雲星宇交通科技則是由於對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存在質疑需要進一步核查而處於中止審查狀態(情形三)。而無錫威峰科技則因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無法繼續(情形二、情形四)。
不過,雖然部分企業已經暫停或終止IPO,但仍有超過400家公司在排隊。證監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512家,其中,已過會26家,未過會48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24家。
終止IPO審查主因係企業存“硬傷”
IPO終止審查意味著企業自認或被證監會認定存在“硬傷”,想要“魚躍龍門”也隻能解決硬傷後再從頭來過。
以11月3日放棄IPO的6家公司為例,6家公司2016年的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均未達到3000萬元,幾家企業的業績還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11月6日終止IPO審查的廈門科拓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其招股說明書出現了采購、營收與現金流量等相關數據不匹配,以及公司和參股子公司之間存在不合常理的關聯交易情形,其數據真實性存疑。此外,科拓股份近三年合計盈利僅0.53億元,不足6000萬元。
從新三板12家終止IPO審查的企業來看,原因不一。集中體現在采購集中度高、業績下滑、股權變動或三類股東清理不徹底等。
以10月份終止IPO的回頭客為例,回頭客公告稱,預計今年的業績出現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上市條件的情形,綜合考慮經營情況及未來業務規劃,遂暫停公司的上市工作。
監管層從嚴監管IPO審查
終止IPO審查終究還是排隊企業自身實力不夠硬。更何況,監管層近期密集釋放進一步從嚴監管IPO審核的信號。
11月20日,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63名委員當天舉行了集體履職儀式,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出席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劉士餘在儀式上表示,證監會將強化發審委製度運行監管,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堅持發審委選聘、運行、監察相分離原則,打造忠誠可靠、幹事創業的發審委隊伍;堅持依法全麵從嚴監管,切實提升發行審核質量,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
劉士餘稱,要強化發審委和發審委委員的監督機製,黨委已經決定了,要成立發行監察委和發審委並行運轉,對證監會IPO、再融資、並購重組實行全方位監察,對發審委和委員的履職行為進行360度評價。要健全監督製約機製,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終身追責。
上述講話已明顯透露出IPO趨嚴的風向,IPO發審速度繼續常態化之時,審核趨嚴已是必然之勢。
分析人士指出,“相較於IPO企業的數量,監管部門更加注重對企業質量的要求和審核,從而在疏解IPO排隊企業所形成的”堰塞湖“的同時,將需要融資、質地優良的企業迎進A股市場。”
IPO不確定性太大打鐵還需自身硬
的確,IPO過會率頻刷新低或嚇退了部分企業。從11月初的6否5,到近期的同次上會的3家公司全部被否,市場人士一次又一次被“震驚”。
表麵上看,單次發審會最低過會率已由此前的16.67%降至0。但實際上僅從一兩次的過會率來看,參考意義並不大。
以此前6否5為例,6家公司上會情況分別為:
成都尼畢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雲南神農農業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蘇州春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
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次發審會的上會企業結構也較為特殊。其中,雲南神農農業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屬農業;成都尼畢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屬遊戲行業;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則是第一次被否後再次被否……
而對於第56次發審會0通過率的情況,投行泰山轉述的投行人士的觀點認為,“集中看了數家被否企業的招股說明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撇開價值判斷不說,中介機構和企業往往連基本的合規要求和內控邏輯都不講,解釋問題又不夠理直氣壯。新發審委現階段的陣痛,希望能夠讓企業踏實些。”
顯而易見,打鐵還需自身硬。持續盈利存疑、內控不合規的企業,希望通過業績粉飾或財務造假等方式闖進A股大門的企業無疑將被擋在A股大門以外。
(原標題:101家企業放棄IPO 都是被過會率嚇跑了嗎?)
最後更新:2017-12-03 22: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