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6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和劉強東殺入B端,能把傳統經銷商逼上絕路嗎?

馬雲15年底宣布1688做跨境電商不是新聞,這畢竟是阿裏15年兩大戰略中“未竟的事業”。

劉強東宣布殺入B端,並且“親自盯”則是新聞,但他說出的理由則讓人頗難理解。

如果說馬雲和劉強東以前的C端電商“去中間化”是把所有中間商都去掉,直奔消費者的話,那麼新一輪B端則是隻去代理商(經銷商),保留了零售店。

如果說原來給C端消費者的利益是“便宜”的話,那麼,他們做B端給零售店的利益又是什麼呢?

C端失速找B端?

讓我們從15年兩家都在力推的農村電商說起吧。因為劉強東要做的B端電商,就是拿農村零售店說事的。

15年阿裏有兩大戰略,一是跨境電商,二是農村電商。跨境電商基本沒啟動,農村電商即使不用失敗來概括,也可以說是失利。相伴而生的京東農村電商也好不到哪裏去。

其實,兩家早就知道C端電商快到頂了,必須尋找新的替代戰略,否則,他們也會像前不久的雷軍一樣失去話語權。兩家都養有龐大的研究隊伍,我們不必懷疑他們的研究能力。

既然是戰略,就必須在體量上與原有戰略相當,否則就是雞肋。不客氣的說,農村電商對他們來說就是雞肋。

首先是體量。農村社會零售商品總額隻有城鎮的1/6,並且16年電商的銷售額可能就與農村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相當。應該說,這個體量太小了,不足於支持兩家的戰略。即使成功了,又有什麼用呢?

其次是難度。由於農民不具備網上下單能力,於是需要“代購”。什麼是“代購”?就是再造一個零售商。這件事比在城裏搞什麼“地推”難度大多了,因為要在全國那麼分散的農村搞“代購”,這是很難想像的。

第三是商品適合性。C端電商適合的商品,我曾經有一個概括:一是高價值或高附加值;二是非即時消費。農村社會零售商品,恰恰與之相反。也就是說,農村電商替代的不是農村,而是農民的進城消費。

農村電商受挫,說明C端電商最後的增量空間被堵死了。

還在“去中間化”?

如果說C端電商還有增量空間的話,馬雲和劉強東會做B端嗎?我覺得他們做B端電商是被逼的。

馬雲是靠B端發家的,但現在的B端已經不同於阿裏的B2B。

現在的B端,更多的是以傳統渠道商為基礎,對於傳統渠道的優化,提升效率、節省費用。

15年大量的B端電商平台成立了,他們的共性是不顛覆、不去中間化,用互聯網平台優化原有渠道、管理,這是很受渠道商歡迎的,並且也是受廠家歡迎的。至少,他們沒有打亂原來的價格體係。

馬雲、劉強東做的B端電商,還是在用他們的拿手好活:去中間化。不過,這次的對象是去代理商。

馬雲的跨境電商也比較好理解,因為跨境電商本來就沒有貼近零售的代理商,或者說代理商網絡不健全,隻有全國性的代理商。全國性的代理商應該是歡迎跨境電商的,因為它能夠提供一個平台來增加銷量。

然而跨境電商同樣麵臨一個問題,沒有地區性代理商,也就失去了地區性推廣能力,就要逼著全國性代理商去做地區推廣。這又是基本不可能的。

這一輪跨境電商,一般來說不是知名品牌,知名品牌早已建立全國性網絡,跨國公司是很尊重代理商的利益的。

跨境電商如果缺乏知名品牌,靠什麼推廣呢?難道跨境電商也要像天貓淘寶一樣打價格戰?沒有價格戰,怎麼吸引零售店進貨呢?

好在消費者對跨境電商是有品質信任的,至少目前是這樣。

哪些廠家願意放棄代理商?

劉強東做的B端,會是什麼樣的呢?

劉強東在1月16日的年會上講到要做B端電商時,舉了個例子:“夫妻店是其他業態都難以進行滲透的。比如說中國農村每一個村子,都至少有一個小賣部,我們去鎮上調研,用戶覺得去京東買還是太遠了,包括淘寶、天貓,都覺得離得太遠了。鎮上王五是賣手機的,他在鎮上賣了15年的手機,賣得很好,服務也非常好,有什麼問題找他都能解決,他們是靠社交。社區,很小的區域範圍之內,有自己獨到的生存模式,我們很難跟他們進行競爭,這已經超越了價格,超越了品質,超越了服務。”

劉強東已經承認了他很難跟社區零售店競爭,那麼他又如何跟代理商競爭呢?

傳統渠道做B端電商,配送和下單功能可能逐步在交出,但客情關係、新品推廣這些功能反而是需要強化的。

劉強東的B端電商,肯定無法提供客情關係、新品推廣這些功能,那麼這些功能就要由廠家去完成。這樣的話,誰願意把產品交給京東呢?

要知道,中國現在正是產品升級、不斷推新產品的關鍵時期,誰願意“去代理商”呢?

這樣的情況還真有。自1997年開始渠道下沉後,知名品牌就逐步撤出了批發市場。我原以為知名品牌撤出了,批發市場就終結了,或者變成批零市場。然而,沒想到批發市場仍然活得很好,主要就是小品牌的集散地、小產品的集散地。省市一級的批發市場就是吃這一塊,省代們也是吃這一塊。隻不過,產品整體上是無法上超市貨架的,隻能供夫妻店銷售。

如果京東的B端是與批發市場競爭,那麼這一塊不吃也罷,最後隻會給京東添堵。最讓馬雲添堵的是淘寶(C2C)的品質,劉強東難道會找一塊添堵的業務?

結論

C端的去中間化,在某些產品領域是可以的,並且原來的中間商確實有效率低下的成份。在產品升級、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有多少廠家願意“去中間商”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還是打著顛覆的旗幟,或許會被已經覺醒,並且已經被互聯網武裝起來的新代理商所顛覆。

作者劉春雄,鄭州大學副教授,《銷售與市場》高級研究員。

最後更新:2017-10-08 15:27:08

  上一篇:go 最雷人的影視劇穿幫鏡頭,歡樂頌道具多,張柏芝這姿勢滿分
  下一篇:go 《夏至未至》海報首度曝光,鄭爽這張美到人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