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1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成龍點讚重慶一家民間博物館,江小妹帶您揭秘……

重慶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名城,翻開老城重慶的文化,每一頁都閃爍著中華文明的光芒。一座座巴渝建築,記錄著定格的生活,更承載著流逝的記憶。

前不久,國際功夫巨星成龍現身重慶璧山一家博物館遊玩,觀賞巴渝古建築並唿籲大家保護中國傳統文化。

江小妹聽說,成龍參觀過的這家博物館,珍藏著大量巴渝時期的文化藏品,而大部分藏品還將在不久後“亮相”位於兩江新區的龍盛新城。是不是超級期待呢?快跟著江小妹走進它吧!

1分鍾了解大圓祥博物館

成龍空降大圓祥博物館

說起成龍,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國際巨星,卻少有人知道他對中國古建築也情有獨鍾且頗有研究。

慕名尋訪“巴渝民居”

此次成龍大哥慕名前往的博物館正是收藏巴渝民居宅院的地方,是中國西南地區古建築收藏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成龍大哥一行慕名前來參觀,並在重慶大圓祥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開始逐漸了解這座中國最大的巴渝古建築藝術博物館。

江小妹打探到,迄今為止,璧山這家博物館收藏了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巴渝古建築木雕、石雕藏品數萬件,足以恢複上百座古民居院落,被稱為中國唯一的”重慶祖屋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巴渝古建築藝術博物館。

高興地現場吟詩

博物館工作人員透露,館內各種分類編號的藏品布置規整、井井有條,讓成龍大哥歎服並表示:“真的是大開眼界。”在尋根堂(祖宗牌位館),成龍大哥欣喜的發現了他的姓氏祖宗,並虔誠叩首敬拜。

另外,古代工匠常將詩句化成娟麗的圖案刻入窗花之中,看到興起之處,成龍大哥更是用粵語吟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參觀時,成龍大哥還抱佛手,寓意福壽安康!摸福星,祈禱萬事如意!在”千手觀音”前,成龍大哥更是久久駐立。看到後來,素來沉穩的成龍大哥已淡定不能,以呆萌多變的拍照姿勢不斷拍照留念。

在近兩個小時的參觀中,成龍大哥連連感歎:今天真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沒想到重慶璧山居然還有這麼一座海量收藏巴渝古建築藝術的博物館。並對大圓祥博物館的藏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江小妹揭秘大圓祥博物館

究竟讓成龍大哥都著迷的大圓祥博物館,藏著多少”秘密”呢?江小妹這就帶大家去揭秘——

其實,讓成龍大哥流連忘返的博物館就隱藏在璧山健龍鎮的山林中,這裏是由倒閉的璧山瓷廠改建而成的博物館。

藏品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江小妹聽說,經重慶市文化委、重慶市文物局批準,2013年4月,”重慶大圓祥博物館”正式成立。

這是巴渝地區一家集明清木雕、石雕、民俗,紅色收藏和現代藝術於一體的博物館,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古建收藏規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的民間博物館哦!

一走進博物館,會發現這裏利用原來工廠的五大車間分布,主要分為佛像、石雕藝術品、匾額、建築木、家具木雕等幾大類。每一個偌大的車間裏,都層層疊疊的”堆”滿了各種精美的藏品。

迄今為止,大圓祥博物館收藏了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巴渝古建築木雕、石雕藏品數萬件,足以恢複上百座古民居院落,被稱為中國唯一的”重慶祖屋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巴渝古建築藝術博物館

館藏文物多達數萬件

江小妹打探到,博物館館區建築麵積5萬餘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數萬件。為西南地區規模罕見、藏品豐富的私人收藏。

其中有明清時期的古門、窗、家具等古代木雕藝術精品數以萬件,出自清代中晚期富貴人家用於住宅室內裝飾的字板數千張,各種宗教造像數千餘尊,各種匾額、古床、桌椅、神龕、神位等上萬件,各種石像、石墩、石板、石獅、石窗、石柱等數千件!

(木雕家具館)

匾額“丕振家聲” 清代

彩繪石雕 清代

床1

床2

床3

床4

床5

床6

福字石窗 清代

供桌 清代

門楣 清代

木雕“百仙賀壽” 清代

木雕“福壽” 清代

木雕窗花 清代

木雕漢字 清代

木雕雲墩 清代

木頭上的敦煌——彩繪門神 清代

石雕 福祿壽三星 清代

石雕造像2 清代

石雕中的“福文化” 清代

泰山石敢當 清代

木雕 百壽窗

楹聯 清代

不得不說,這些藏品可以打造出上百個古色古香的古宅大院,亦能打造出集文化藝術品交易、餐飲、休閑娛樂、旅遊住宿等為一體的巴渝風貌街區和特色旅遊景區,還能打造若幹分主題的古建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為巴蜀文化的傳承及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豐厚的、堅實的基礎。

點擊播放 GIF/26K

貼心的江小妹還給大家附上了大圓祥博物館的地址~

巴渝建築不止“吊腳樓”

看完藏品豐富的大圓祥博物館,你是否對巴渝的特色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江小妹打探到,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殷周時期就有先民生活在長江上遊,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為中華文明的搖籃。

孕育於長江流域的巴渝文化,曆史悠久、絢麗多彩,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巴渝獨特的曆史文化風貌。

而說到巴渝特色建築民居,你是否能想到以下這些呢?

吊腳樓

由於長江、嘉陵江橫跨城區,造就了兩江四岸。因此,重慶的江邊沿山坡處,到處都有幾根杉杆撐著的一間間四四方方的木樓,這就是吊腳樓。

(重慶洪崖洞)

(陳景琦作品《清末的朝天門》)

吊腳樓作為重慶地區獨有的傳統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東漢以前。目前,重慶市內保留的吊腳樓民居群,多數修建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

(秀山海洋鄉吊腳樓)

重慶的吊腳樓是巴渝的文化遺產。如今,吊腳樓作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吊腳樓文化,是繁華城市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祠堂

重慶地區祠廟建築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用於祭祀自然神祗的壇廟,如城隍廟;用於祭祀各類人文神祗的祠廟,如孔廟;民間祭祀祖先的家族祠堂,也就是宗祠。

(江津區塘河鎮孫家祠堂)

目前,重慶尚存的宗祠還遍布很多區縣,比如雲陽彭氏宗祠、萬州司南祠、酉陽陳氏祠堂、南川王氏祠堂、璧山林氏宗祠、忠縣秦家上祠堂等。

(雲陽縣鳳鳴鎮彭氏宗祠)

(忠縣洋渡鎮秦家上祠堂)

碉堡

現今散布在川東嶺穀之間的巴渝碉樓,經曆明清之後造型變得更加複雜多樣。巴渝碉樓產生源自遠古時代的戰爭需要,作為一個單獨的軍事防禦體,碉樓又在空間和結構上保持者與住宅的獨立,靈巧生動的風格別具特色。

(巴南石龍鎮楊氏莊園的碉樓)

其實,巴渝建築不止有“吊腳樓”,

重慶鄉土建築研究專家何智亞先生用

兼收並蓄、海納百川、因地製宜、靈活多變

16個字概括了巴渝建築風格的特征哦。

點擊播放 GIF/24K

巴渝建築風格的形成主要源於三個因素?

一是重慶江水環抱、山勢起伏的地形環境和潮濕多雨的氣候環境。地形地貌決定了巴渝建築依山就勢、鱗次櫛比、充分利用空間的特色,而潮濕多雨的氣候又讓鄉土民居一般采用較大的出簷尺度,形成陰涼避雨的室外空間。具體體現為退坡、吊腳、築台、靠岩、重疊、出挑、出簷等建築特征。

(磁器口)

(豐都縣董家鎮杜宜清莊園)

二是外來移民文化對巴渝建築的影響不可低估。重慶曆史上經曆了7次大規模移民,幾百年交流融合,移民原發地豐富的建築風格流派為巴渝建築風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涪陵區青羊鎮陳萬寶莊園)

(涪陵瞿九酬客家土樓)

三是西方文化的進入和影響。從明末開始,西方傳教士、外交官、探險家、商人大量進入重慶,建造了數量眾多的西式風格建築。與此同時,重慶近現代到西方留學者眾,他們也帶回了西方建築設計理念和美學意境,並在建造房屋時付諸實踐。

(南濱路法國水師兵營)

(南川水江鎮蒿芝灣洋樓)

(江津區支坪鎮馬家洋房)

如何判斷民居的建築始祖原籍?

一看風火山牆,二看拱廊窗花。

何智亞說,巴渝本土民居樸素簡潔,構件裝飾拙樸單調,一般沒有造型各異的風火山牆。而外地移民建造的民居將重簷式、觀音兜、渦耳形等各式漂亮顯目的風火山牆帶入巴渝建築之中;房屋構建裝飾也更為精美豔麗,木雕、石雕、磚雕、泥塑、彩繪及瓷片裝飾更加多姿多彩。

(龔灘古鎮)

(江津區塘河鎮石龍門莊園)

因此,從傳統民居的風火山牆式樣,大致就可以判斷出房屋建造始祖的移民原籍。如弧形風火牆,民間稱貓拱背、觀音兜,一般由湖廣移民建造;而重簷風火牆,民間稱馬頭牆,則屬江西、安徽一帶的移民風格。

(萬州羅田鎮金黃甲大院)

(潼南雙江鎮長灘子大院)

此外,不少鄉土建築在拱廊、尖頂、透窗、窗花、門楣、老虎窗、壁爐、煙囪、浮雕等部位帶有明顯西式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雲陽桑坪鄧家老屋,雄偉的門樓和山牆)

民居上乘之作為何多出自鄉村士紳望族?

在對鄉土建築的考察中,何智亞還發現一個人們所忽略但又極為普遍的現象,那就是中國曆代傑出人物、名人誌士多出自鄉村士紳望族家庭。

(走馬周家大院)

何智亞認為,中國鄉間士紳望族大多重視教育,對子女在國學詩賦、琴棋書畫、道德倫理方麵的教育非常嚴格,他們的文化追求、藝術品位、道德修養也反映在所建造的房屋中。

(渝中區望龍門街道謝家大院)

悠久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特殊的山水環境,巴渝人勤勞勇敢的創造精神,豐富的營造理念,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巴渝建築文化。保護城市的文脈,方能留下曆史文化記憶,使它們得以再生和延續傳承,江小妹期待大家都能參與其中哦。

(素材綜合於:《重慶民居》、大圓祥博物館、新華網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編:張黎 | 副總編:杜術林

主編:張科 | 責編:張雅蘭 | 編輯:張婷婷

兩江新區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最後更新:2017-11-06 00:10:31

  上一篇:go 馬雲和王菲出了一首新歌《風清揚》,高音震撼!
  下一篇:go 馬雲無人超市,終於來廣東了!你再不努力,將無工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