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06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张海亮创业记:复制第二个“朗逸现象”,做电动出行大咖

或许对大多数而言,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率先撕掉PPT造车标签、在广州车展首辆量产版本新车上市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是电咖,这样一家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其规模不仅同炙手可热造车新贵不可同日而语,更是与动辄投资千亿规模的传统车企不能相提并论。

那么,一次新闻发布会没开,一张PPT没做的这家“小字号”为何能率先交出量产级别的作品呢?在首款量产车EV10上市前夕,电咖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电咖汽车首席营销官向东平与汽车头条APP聊了聊电咖的“前世今生”。

“打工跟做老板肯定不一样”

秋天是北京一年最好的季节,象征着收获,而采访当天更是一扫阴霾,天高气爽,电咖团队显然心情不错。从上海远道赶来的两位电咖大佬一落座,就打开了话匣子,在强手如林的造车新势力中,抢跑面向市场推出量产电动车,让张海亮和向东平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

“第一辆车已经下线,目前第一批车在做测试。”张海亮据介绍:“电咖首款产品EV10定位于‘精品国民车’,将于11月16日亮相。”

根据介绍,新车采用纯电力驱动,电池容量达到20.66kWh,续航里程为155km,车长3.7米,轴距2.7米。支持快充技术,配备智能互联系统。使用220V家用充电设备可在6.5h充满电,使用快充设备可在48分钟充80%的电量。

EV10之后,电咖未来计划每年推出1-2款新车,这对其营销、售后、生产尤其是融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天使轮已经完成,金额大概在数亿人民币,现在正在股权架构调整之中,而第一轮融资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张海亮向汽车头条APP透露。

目前外界的困惑在于,之前并没有大规模宣传的电咖几乎却产品先行推出,没有前期的铺垫,是否品牌认知反而会成为“短板”?

向东平坦言,目前电咖对大多数人是很陌生的企业,处于冷启动阶段,之前也并没有对品牌做过多的宣传,但他对产品非常有信心,认为可以通过产品驱动的方式,加上营销的创新迅速让年轻的消费者将其列入选购清单之中。

提及电咖,很多人觉得非常陌生,但是对于张海亮,这位曾经担任上汽集团副总裁的汽车圈大咖,自然是耳熟能详,目前仍然兼任乐视汽车副董事长兼全球CEO的他,从上汽转身乐视就引发过业内轩然大波,而这次亲自创业,操盘从乐视汽车剥离出来的电咖,也让外界再度聚焦在他身上。

从声名赫赫的职业高管、到互联网造车的全球合伙人,再到另立山头的创业者,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同急遽变化的汽车市场一样,张海亮也迅速转换着自己的角色。那么,自己创业的张海亮现在心情如何?

自然,对任何人而言,创业自然是“痛并快乐着”。从打工者到自己创业,张海亮创业所面临的焦虑和压力如影随形,“打工跟做老板肯定不一样,吃喝拉撒都要自己操心了。”如何克服焦虑?张海亮笑言焦虑是无法避免的,他的方式是选择与团队在一起共同分担,并肩作战,“我的焦虑都给了向东平和团队。”

“客户思维是最大收获”

提到张海亮,乐视汽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从上汽转战互联网造车这一年多的经历,张海亮有着自己的感悟。目前虽然自己转身创业,但仍然身兼两职,选择仍然保留乐视汽车的一直职位,张海亮坦言一方面,乐视汽车现阶段仍然需要他,另外一方面则是同乐视汽车的团队毕竟在一起工作过时间,对于团队有了感情。

对于乐视汽车目前的困境,他认为,后来乐视汽车主要是因为资金的问题相对的停滞了。而在乐视的这一年多时间,也让他学习到了不少,让他对于客户思维和互联网迭代有了切身的认识。

“互联网企业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客户思维,他们产品开发、销售整套流程完全是基于客户出发,而产品的迭代也是非常快,这在传统汽车行业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从用户角度出发,比我们汽车传统企业更准。传统企业比较少的关注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互联网企业更关注用户,包括年轻人他们的需求。”

在创业伊始,其曾经特意问过一位之前的领导,“我自己出来创业可不可以”。这位领导给予了他非常大的鼓励,“(那位领导)讲你们做的很好,他说他见了很多企业,你们如果不成功的话其他的也不成功。”而张海亮理解这位领导的意思是,团队对了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多一些。

谈及自己的团队,张海亮语调提高了不少,在其看来,招揽了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骨干的梯队,这是电咖最核心的资产。

“我们的团队首先是一个传统的汽车行业,像大众、保时捷、宝马、通用各方面的都有。另外我们也吸收一部分国内主流的自主品牌的企业,吉利、奇瑞等等。从我们整个团队来讲又有高大上的,又有比较接地气的,我觉得这样一个研发团队打造出来的产品兼具德系对车的品质的要求,同时也非常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目前电咖的规模虽小,但是在张海亮多年以来积累的人脉号召下,聚集了一批业内的中坚力量,这其中既有之前上汽的老部下,曾在豪华品牌沃尔沃历练过的营销猛将向东平,也有从上汽等大集团来的研发骨干。

管理层持股、拥有绝对决策权的电咖成为了这些传统汽车人转身创业的新平台,虽然不能说是星光熠熠的造车天团,但是仍然是一支在造车新势力中不可忽视的团队。

“在造车新势力中做‘长跑选手’”

据汽车头条APP观察,务实是整场沟通会中张海亮和向东平展现给外界最强烈的标签,显然,均为传统汽车人出身的他们,期望电咖走得更稳一些,把基础打牢一些。

张海亮期望电咖能够按部就班滚动式推进,不要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太大。“一般来讲,汽车公司运营初期是以研发为主,除了设计,研发、产品落地比较关注。除了解决生产问题,前期主要还是考虑搭建一个研发团队,中期的时候是销售,第三步考虑自建生产基地的方案。我们感觉这样的方式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合理的模式。”

而作为中欧商学院马拉松记录的保持者,酷爱长跑的向东平也强调,电咖期望在造车新势力中做一名合格的“长跑选手”。“做企业,尤其是做汽车行业,不是一个百米冲刺,先发先跑并不是很重要,而在于你是不是有真正的实力,是不是真正有耐力,是不是能够把长跑真正的以非常高的配速坚持持续下去,这个是一个关键。”

而这种务实同样体现在产品之上,以首款新车的续航里程为例,向东平强调的是“够用即可”。“很多企业选择300公里、400公里,我们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是因为我们比较务实,首款产品定位于市区通勤。155公里足以满足80%-90%用户的日常需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选择门槛越低大家的接受度会越好。”

而在智能网联技术上,同样遵循着思路。张海亮就表示,“智能网联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我们可能更关注的还是实用性,不要把智能网联吹的很大,要关注用户最关心的。”

向东平进一步介绍到,目前电咖首款新车将全系搭载目前主流的智能联网系统,包括远程找车,远程启动、控制空调等等,智能APP也能链接充电系统,实现定时充电。而未来将通过不断的在线升级实现功能的迭代和丰富。

显然,电咖务实的思路在于,这样做法自然不会将车辆做的很炫酷,但是客户也不用为额外的技术买单,同时在创业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做到资源的优势集中。

“复制朗逸式成功很有可能”

务实低调的作风背后,小小的电咖有着足够大的野心。对于电咖的定位,张海亮总结为三个角色,即把电咖打造成为智能环保创新出行方式的推动者;智慧网联升级品质生活的开创者;智联科技实践未来场景的引领者。

显然,这是一个处于创新者角色的位置。那么,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电咖凭什么有这样大口气呢?电咖的底气有哪些呢?

那么,朗逸在中国市场的大获成功是否能够复制呢?张海亮认为,有非常大的可能。他首先分析了朗逸背后的成功基因。“朗逸是整个中国团队从营销,一款车出来是从市场需求的分析到车型的定义,再到造型包括结构设计、生产制造,最后又回到销售。整个价值链精益求精,每一步都做好。”

而电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产品研发方面,从开始就瞄准的是主流市场,没有走太多的弯路。“电咖成立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在行业里面起步不算晚,从专注做智能网联汽车这个角度讲。我们第一辆量产车11月16号准备上市,这个实际上基本符合智能网联汽车造车的速度。”张海亮强调。

而首款产品EV10定位于城市通勤车,也是期望能够赢得年轻消费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来讲,你的选择门槛越低大家的接受度就会越好。小车针对是年轻人的,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的接受度相对来讲更好。”

其次,电咖团队几乎是之前打造朗逸的班底,多年一同并肩作战的默契是其他初创团队所不具备的。无论是董事长兼CEO的张海亮,还是首席营销官的向东平,都在朗逸现象的打造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电动车市场大家几乎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现状,也让电咖有着“弯道超车”的可能。“如果真正复制的话,对我们这个品牌,品牌的形象的确要有一个树立的过程。新的电动车企业来讲都有先发优势,大家都在造,水平差异也比较大,切入的主流市场不一致,对我来讲虽然有挑战,但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张海亮斩钉截铁地表示。

最后更新:2017-11-02 10:00:08

  上一篇:go 宝骏310W手动豪华型上市 售价6.58万元
  下一篇:go 众泰T700 2.0T+8AT车型将于12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