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搜狐
金亞科技折戟“重組路” 長期被立案調查股價麵目全非
在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股票中,金亞科技是少見的另類,不僅未能讓投資者享受到“成長股”的超預期紅利,比上市之初市值反而縮水近半。
10月30日是A股創業板的8周年紀念日,而首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近況特別令人唏噓。
8年前,創業板第一批28隻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上市前已是萬眾矚目,被投資界稱為“28星宿股”,一時間風光無限,備受投資者的熱捧和市場的期待。金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亞科技”,300028.SZ)便是這曾經的“28星宿股”之一。
8年後,金亞科技發布的2017年三季報,再度將投資者的視線引向了這家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虧損2800萬元,淨利同比減少445%。
實際上,金亞科技已連續4年淨利為負,市值也由8年前的51.45億元降至22.32億元,縮水一半有餘。當初的明星股淪為麵臨退市風險的“棄兒”,究竟是外部環境不利還是內部管理的失誤?公司未來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投資者報》記者,針對這些問題對金亞科技相關負責人員進行了采訪。
業績下滑多元化發展未見成效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金亞科技所屬通信設備行業,主營業務主要是為廣電網絡及通信運營商提供數字電視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
針對2017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下滑,金亞科技在第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解釋稱,隨著互聯網電視視頻服務市場競爭激烈,傳統廣播電視業務逐步萎縮,從2016年第四季度起,公司原材料采購中的儲存芯片DDR3、Flash受全球範圍內智能終端擴容及需求增長、芯片供應壓力大且未得到有效緩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公司采購成本上升、毛利率下跌。為嚴格控製成本,根據實際情況與運營商進行溝通,在滿足其需求的情況下,減緩訂單的交付速度,導致公司營業收入不及預期,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金亞科技首次出現業績下滑。根據公司的公開數據顯示,金亞科技自從上市以來,雖然從年份上來說是盈多虧少,但是累計獲得的淨利潤隻有5300萬元。金亞科技的營業收入從2013年後開始下降,並且在2014年之後出現腰斬式下降,2015年的營業收入隻有2014年的47%,而2016年的營業收入隻有2015年營業收入的57%。然而對於業績為何連續幾年出現接連下滑,金亞科技相關負責人並未給本報記者相關解釋。
當被問及金亞科技在未來如何改進缺陷,有否詳盡的發展計劃時,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卻向《投資者報》記者泛泛地表示“金亞科技將持續深化戰略轉型升級。通過‘平台+內容+應用’,進一步反哺公司具備競爭力的高端智能終端產品線,豐富公司DVB、IPTV、DVB+OTT產品種類,同時,積極發展多元化生產,提供ODM、OEM類型的服務。”
有分析人士認為,金亞科技產業布局尚需進一步完善,需要長期發展,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對業績帶來積極影響。提供ODM、OEM類型的服務,但由於業務處於市場初步階段,對公司利潤的支撐力度較小。同時公司圍繞“平台+內容+應用+終端”的產業升級尚未形成成熟規模效益;公司文化遊戲產業相關業務等處於發展階段,尚需在產業鏈上完成完整的生態布局,故尚未對公司業績做出貢獻。
命運多舛數次投資“功敗垂成”
除了業績下滑之外,數次投資失敗,似乎成為金亞科技更痛的難言之隱。
今年1月,金亞科技原擬通過現金方式收購成都卓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卓影科技”)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後75.03%的股權(若金亞科技最終未能取得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所持目標公司的股權,則調整為71.49%股權).
10月29日,金亞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因與交易對方未能就最終交易方案的部分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終止收購卓影科技計劃。
金亞科技稱,重大資產重組啟動至今,上市公司與相關各方積極推進重組相關事項,組織各中介機構進行現場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工作,會同交易對方就關鍵合作事項進行了深入討論和溝通,對本次重組的最終交易方案和具體交易條款進行了多次談判協商,但上市公司與交易對方未能就最終交易方案的部分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基於前述原因,公司認為目前繼續推進該項目的條件尚不成熟,在認真聽取各方意見並調查論證後,經審慎研究,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然而,從公開信息來看,這已不是金亞科技的收購計劃第一次擱淺。
早在2015年2月,就有消息傳出,金亞科技擬以22億元收購天象互動。根據方案,天象互動100%股權預估值為22.5億元,預估值增值率1487%。通過此次交易,金亞科技意圖將遊戲業務從電視遊戲領域拓寬至移動遊戲領域,從而打造完整的遊戲全產業鏈。
也許受此影響,當年2月至5月,公司股價也由宣布收購計劃前的12元一路狂漲至52元。
然而令追漲的投資者始料未及的是,2015年6月4日及5日,金亞科技接連收到的兩份《調查通知書》擊碎了投資者對於股價繼續大漲的美夢,隨後,公司宣布暫時撤回重組申請文件,公司股價開始暴跌。同年8月31日,金亞科技發布公告稱,經交易雙方協商決定,履行相關程序後,解除相關協議。
這次以失敗告終的收購,因過程中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導致了金亞科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至今。截至目前,證監會尚未對此事公布最終調查結論。
雖然經曆種種風波之後,公司的股價從最高點52元跌至目前的6元一線,但是金亞科技看上去似乎並未因此事的打擊而放棄自己的轉型之路。
2016年1月27日,為拓展公司業務,金亞科技簽署《關於四川中電昆辰科技有限公司增資事宜之增資合同書》(下稱“增資合同”)。根據增資合同,公司向四川中電昆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電昆辰”或“目標公司”)增資人民幣2000萬元,占增資後的總股本12.5%(對應注冊資本人民幣35.82萬元).
然而,此次投資隨後又再度因中電昆辰陷入侵權官司訴訟而蒙上了陰影。
2016年7月26日,一則關於中電昆辰實際控股人朱曉章學術造假的實名舉報信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舉報者稱,朱曉章在2014年參加“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時,其展示的技術設備是借用成都昂迅電子有限公司於2012年自主研發推出的linkuwb高精度定位係統產品。朱曉章故意隱瞞技術源頭和原創者,騙取一等獎項。此後,朱曉章還以此成立四川中電昆辰科技有限公司,造成專利嚴重侵權。
對此,金亞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公司不對任何未經核實查證的信息做出回複”。
根據金亞科技2016年年報顯示,驚夢互動、中電昆辰、銀川聖地分別為公司本期投資帶來38.72萬元、119.85萬元及1109.83萬元的虧損。
除此之外,公司還曾嚐試投資戎翰文化、雪狐科技、麥秸創想、卓影科技,但都因各種原因以失敗告終。
舊事難息立案調查至今未果
雖然上市很多年,但仍有人把上市時造假傳言跟現在的財務問題聯係起來,現如今公司麵臨的危機與上市之初公司所存在的“隱疾”是否有必然聯係?針對此事,金亞科技方麵也從未給過投資者一個正麵的回應。
從2009年金亞科技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到,2009年,硬件產品銷售收入暴漲,僅半年時間就錄得7473萬元的營業收入,而2008年全年硬件收入隻有9436萬元。
對於業績超乎尋常的“突飛勐進”,金亞科技稱,自己的“秘密武器”是“盈利模式創新”。然而,按照常理,商業模式創新都隱含著與之對應的風險,而按照金亞科技自己的解釋,這種傑出的創新模式竟然發生在企業臨近上市之前,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金亞科技是如何在此重要關頭來控製這種創新所帶來的風險呢?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收購天象互動異常而引起的證監會調查中,還直接牽扯出公司2014年財務數據存在重大不實的新情況。
今年11月1日,金亞科技代董事會秘書李國冬在投資者說明會上介紹,“截至目前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尚未收到中國證監會的最終調查結論。在權威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有關公司的信息均以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網站刊登的信息為準。”
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戰略,金亞科技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中電昆辰UWB技術已經在公安、監獄、無人駕駛、大型工廠的物聯網中產生應用,市場反饋良好;驚夢互動的UWB+IMU核心技術已申請相關發明專利,其可同時容納上千玩家,實現百人同時互動的VR體驗室已建成,並與VR遊戲商、VR場景體驗館商展開合作,目前部分場館已完成驗收。未來,隨著這些行業裏的產業和技術變化,公司也將繼續本著嚴格控製並購風險、精選優質項目的原則,積極尋找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標的,推進公司戰略業務發展。”
(原標題:金亞科技折戟“重組路” 長期被立案調查股價麵目全非)
最後更新:2017-11-06 02: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