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國企指數開年大幅跑贏恒指 機構看好年內表現

港股市場開年9個交易日全部上漲,從去年12月22日起已連漲14個交易日,創下港股曆史上最長連漲周期紀錄。雖然恒生指數表現強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恒生國企指數開年以來表現更為優異,以6.49%的漲幅超越恒指4.99%的漲幅。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看好中國核心資產、南下資金支持和H股全流通試點落地等因素的共振作用,預期國企指數成分股今年將普遍走強,機構也紛紛看好國企指數年內表現。

多因素支持國企指數走強

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收盤,恒生指數年內漲幅4.99%,而恒生國企指數漲幅6.49%,跑贏恒指約30%。其中恒生國企指數追蹤的40隻個股中,35隻今年以來獲得漲幅,漲幅靠前的以地產、能源和金融類個股為主。其中8隻股漲幅超過10%,分別為萬科企業23.56%、中國國航15.19%、中國石油化工股13.61%、中國神華12.10%、招商銀行11.41%、中信銀行11.22%、郵儲銀行10.59%和華泰證券10.54%。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國企指數開年強勢上漲,主要是由幾個因素共振作用。

一是估值偏低,上漲空間較大。目前恒生指數的市盈率已經達到13.4倍,已經高於5年均值,而恒生國企指數市盈率剛剛達到9.1倍,還屬於相對低位。疊加2017年國企指數漲幅僅為24%,而恒指漲幅達到36%,國指有一定的補漲空間。

二是資金看好中國核心資產。中國經濟持續複蘇,企業盈利預期大幅上升,市場2018年全麵看好中國核心資產。國企指數追蹤個股中大部分代表著中國核心資產,受市場資金追捧是符合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的要求。

三是南下資金的支持。南下資金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僅去年一年就為港股增加了2萬多億港元的成交量。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今年通過港股通渠道淨流入港股市場的南下資金就多達215.78億元人民幣。而南下資金重點流入的中資銀行、能源、地產等板塊也是漲幅領先的板塊,推動國企指數走強。

四是H股全流通落地。2018年繼“同股不同權”之後,相當於港股流通總市值8%的H股未流通股票也有望實現全流通。在港上市的H股中,很多權重較大的藍籌股都已經通過A+H股構架實行了全流通,未在A股上市的H股(152家)目前市值約為2.6萬億港元。現階段非全流通的股份普遍處於折價狀態,全流通預期有望大範圍提升相關公司估值水平。

機構看好年內上漲空間

恒生國企指數年內大概率跑贏恒生指數,也是多家機構對2018年港股市場的共識。

券商星展唯高達日前表示,該行預期2018年香港恒生國企指數的潛在升幅大於恒生指數。星展唯高達給出國企指數2018年目標13500點,恒生指數目標33000點。該行表示,恒指目前的市盈率已高於五年曆史均值,而2018年指數目標相當於預測市盈率13.8倍亦是罕見高位,惟恐怕難以維持高位。2018年港股整體可能呈先高後低格局,受內地資金帶動上半年恒指有機會達到甚至超越目標水平,但是下半年在美國加息、縮表以及企業盈利增速放緩的影響浮現之下,可能出現回調。相比之下,國企指數目前的市盈率處於五年曆史均值,仍然隻有單位數字,令人放心。板塊方麵,該行建議超配中國保險、互聯網、中國電訊設備,低配餐飲以及香港的電訊股。

法興證券上市產品銷售部副總裁周翰宏預期,今年港股大市有望向好,可以保持去年“穩牛”的局麵。H股公司的盈利恢複持續增長,整體估值仍然吸引,而且市場資金充裕、A股“入摩”及H股全流通等因素都有利於國企指數表現,因此,國企指數及H股相關衍生品將成為市場焦點。

德銀日前發表研究報告表示,看好2018年港股市場表現,尤其預期國企指數至2018年年底有望升至14000點。報告還預期MSCI中國指數年底目標110點。該行表示,中資股盈利前景良好,預期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2018年及2019年兩年每股盈利將分別增長17%及15.5%。此外,有利的流動性環境也支持中資股表現。

(原標題:國企指數開年大幅跑贏恒指 機構看好年內表現)

最後更新:2018-01-15 02:33:32

  上一篇:go 兩融餘額萬億關口易上難下 看好春節前紅包行情
  下一篇:go 銀監會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