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
搜狐
五路資金輾轉騰挪爭奪未來市場風口 探尋主力投資新路徑
自10月份上證指數一度站上3400點後,市場整體仍處於震蕩整理中,上證指數圍繞3400點反複波動,昨日,上證指數再次創出3438.79點反彈新高。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兩融規模持續走高,助推市場資金淨流入態勢增強。市場資金動向將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結構性行情的熱點,因此可重點關注場內資金布局動向。今日本報特對兩融、大宗交易、產業資本、滬股通深股通、交易大單等五路資金進行梳理分析,並對10月份以來各路資金流入最多的5隻潛力股進行分析解讀,以供投資者參考。
兩融餘額連續7天超過萬億元
大消費類板塊成融資客首選
10月份以來,A股市場呈現震蕩反彈的態勢,兩融餘額也從9月末的9694.98億元升至11月9日的10212.12億元,累計增長517.1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自11月1日兩融餘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後,已連續7個交易日站穩1萬億元台階,兩融餘額規模創出年初以來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截至11月9日,有551隻兩融標的股處於融資淨買入狀態,合計融資淨買入額達665.17億元。其中,有192隻兩融標的股期間累計融資淨買入額均在1億元以上,其中,京東方A期間累計融資淨買入額居首,達到38.21億元,中國平安、貴州茅台、中信證券等3隻標的股期間累計融資淨買入額也均在10億元以上,分別為25.19億元、18.78億元、11億元。另外,中國中車(9.17億元)、海螺水泥(8.53億元)、伊利股份(8.38億元)、興業銀行(7.61億元)、平安銀行(7.31億元)、恒瑞醫藥(7.26億元)、中國聯通(7.11億元)、TCL集團(7.05億元)、青島海爾(6.96億元)、中興通訊(6.67億元)和科大訊飛(6.37億元)等標的股期間累計融資淨買入額也均在6億元以上。
市場表現方麵,上述551隻實現融資淨買入的兩融標的股中,10月份以來有269隻個股跑贏大盤(上證指數同期累計上漲2.5%)。其中,京東方A(47.73%)、天業股份(45.97%)、麗珠集團(41.62%)、北方華創(40.97%)、長電科技(40.92%)、TCL集團(39.89%)、健康元(36.75%)、正泰電器(34.32%)、隆基股份(33.02%)、海康威視(32.91%)、安琪酵母(32.30%)、北新建材(31.30%)和大族激光(31.17%)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
從融資客青睞的551隻標的股行業特征來看,銀行、家用電器、交通運輸、醫藥生物、汽車等五大行業期間融資淨買入標的股數量占行業內兩融標的股總數比例居前,分別為:86.36%、77.78%、73.33%、73.17%、73.17%。其中,家用電器和醫藥生物等大消費類板塊市場表現較為突出,10月份以來累計漲幅分別達到16.03%、7.83%。
對於家用電器板塊的後市機會,東興證券表示,小家電由價格彈性引發增量效應可期,“雙11”無疑是小家電需求爆發的時間節點。根據往年“雙11”線上銷售經驗來看,小家電龍頭企業在此次“雙11”活動期間仍將延續以往優異的表現,推薦:美的集團、蘇泊爾、以及飛科電器。
大宗交易平台透露機構動向
45隻機構買入股跑贏大盤
10月份以來,大盤在3400點附近持續震蕩,市場熱點頻繁切換,個股分化較為嚴重。短期內關注大宗交易等主力資金的動向,尤其是關注大宗交易平台上機構動向對投資者布局當前的結構性行情,追蹤潛力牛股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截至昨日,滬深兩市共發生1464筆大宗交易,共涉及589隻個股,合計成交金額約470.88億元。溢價成交仍是其中一大看點,數據顯示,137筆交易為溢價成交,涉及110隻個股。從溢價率來看,凱龍股份 (15.15%)、振華科技(11.87%)、網宿科技(11.13%)、南寧糖業(11.01%)和東睦股份(10.23%)等個股最高溢價成交率均在10%以上。另外,石化機械、武漢中商、中集集團、綠庭投資、五洲交通、輔仁藥業、太空板業、烽火電子和安徽合力等個股最高溢價成交率也較為居前,均在7%以上。
通過進一步梳理發現,10月份以來,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機構專用席位”頻頻買入A股,共計290筆大宗交易的買入方為機構專用席位,涉及112隻個股,合計金額達75.16億元。具體來看,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平台買入東旭光電(11.62億元)、嘉化能源(6.15億元)、口子窖(5.46億元)、安通控股(4.66億元)、供銷大集(4.60億元)、濱江集團(4.14億元)、海康威視(3.32億元)、分眾傳媒(2.84億元)、天海投資(2.78億元)、格力電器(2.35億元)等10隻個股金額均在2億元以上。另外,機構作為大宗交易買入方成交金額居前的個股還有聚光科技、五糧液、廣聯達、啟明星辰、世紀華通、神州高鐵等,成交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從上述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平台買入的112隻個股10月份以來市場表現看,45隻個股期間股價表現跑贏同期大盤(滬指期間上漲2.50%), 海能達(34.42%)、海康威視(32.91%)、信維通信(31.57%)、大族激光(31.17%)、貴州茅台(30.97%)、五糧液(30.24%)、大港股份(29.60%)、中國平安(29.04%)、三安光電(28.26%)和安通控股(26.74%)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
機構買入額及市場表現均位居前列的海康威視,後市表現仍受到機構的普遍看好,近30日內有10家機構給予其“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東吳證券表示,公司的視頻監控主業發展穩健,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在智能化換機過程中處於行業最前沿,有望成為視頻監控智能化的最大受益者。同時公司依托AI技術不斷布局新業務,各項新業務正快速發展,公司長期發展動力充足。預計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04元、1.32元、1.67元,維持“增持”評級。中金公司更是給予其預測目標價為51.00元,較昨日收盤價而言,仍有近20%的上漲空間。
產業資本增持104家公司股票
化工、機械和醫藥等行業成目標
10月份以來,大盤在年內高位區持續震蕩整理,而部分產業資本不懼大盤波動積極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給這些公司股價帶來了正向刺激。《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截至昨日,產業資本(公司、高管、實際控製人以及持股比例較大的個人等)累計淨增持104家公司股票,變動部分涉及資金約為46.59億元。
進一步看,焦作萬方(6.39億元)、康得新(5.02億元)、建研集團(2.48億元)、華西能源(1.75億元)、浙江龍盛(1.69億元)、浙江眾成(1.44億元)、紅豆股份(1.31億元)、三維絲(1.27億元)、黃河旋風(1.20億元)、神農基因(1.16億元)、必康股份(1.09億元)、萬向錢潮(1.08億元)和四川雙馬(1.00億元)等13隻個股產業資本10月份以來淨增持金額均達到或超過1億元,另外,力帆股份、聯創互聯、奧馬電器、新華龍、新力金融、恒逸石化、雅百特、科力遠、錢江水利、三元達、洲際油氣、南方匯通和保稅科技等個股產業資本期間淨增持金額也較為居前,均在5000萬元以上。
從上述104隻個股10月份以來市場表現來看,在當前102隻可交易的相關個股中,31隻個股期間股價表現跑贏同期大盤(滬指同期上漲2.50%)。除威唐工業、大博醫療等今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期間實現顯著漲幅外,雅百特(28.99%)、三維絲(27.53%)、康得新(22.11%)、利爾化學(21.52%)、三聚環保(18.86%)、黃河旋風(17.95%)、民德電子(17.88%)、美年健康(15.29%)、摩恩電氣(15.22%)和三毛派神(15.21%)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在15%以上。
在獲產業資本看好進行增持操作的同時,部分個股也受到了券商的普遍認可,有54隻個股近30日內被機構給予了“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16隻個股期間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在5家及以上。恒逸石化(16家)、慈文傳媒(15家)、美亞柏科(14家)、康得新(10家)和龍淨環保(10家)等5隻個股近30日內機構看好評級數更是均在10家及以上,其餘11隻券商紮堆看好的個股分別為:美年健康、浙江龍盛、邁克生物、興發集團、利爾化學、潞安環能、奧馬電器、三聚環保、正邦科技、禾豐牧業和航民股份。
對於產業資本淨增持金額居前、市場表現突出的康得新,海通證券表示,公司是新材料行業龍頭企業,短期業績增長依靠光學膜二期產能釋放,中長期3D顯示和碳纖維材料放量值得期待。預計公司2017年至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5元、1.03元、1.39元,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值得一提的是,從產業資本淨增持的104家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紮堆在化工、機械設備、醫藥生物等三類行業,行業內產業資本淨增持公司數量分別為:12家、12家和10家。化工行業中除上文重點提及的康得新外,產業資本淨增持金額居前的浙江龍盛,近日也有所異動,分析人士指出,經過9月份以來的顯著調整,本周該股走出超跌反彈行情,實現連續5日上漲,累計漲幅達到8.24%,其後市表現或值得密切關注。
十月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入264億元
金融及大消費類股仍是布局首選
10月份以來,A股市場重心進一步上移,而滬指也在本周一輪五連陽走勢的帶動下,不斷刷新著年內新高。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表現活躍的滬股通、深股通資金繼續維持北上態勢,統計顯示,四季度以來,滬股通、深股通期間累計資金淨流入分別為86.76億元、177.31億元,合計淨流入資金約為264億元。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在源源不斷為A股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北上資金逐漸成為場內投資機會的風向標,而其最為偏好的金融以及大消費類白馬股也屢屢實現不俗表現。
從活躍股情況來看,10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共有70隻個股曾現身滬股通、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躍股名單,其中42隻個股期間實現北上資金淨流入,具體來看,滬股通方麵,10月份以來,青島海爾(16.49億元)、中國國旅(8.91億元)、中國聯通(8.51億元)、海螺水泥(8.30億元)、招商銀行(6.72億元)、上汽集團(4.23億元)、寶鋼股份(3.06億元)、長江電力(2.88億元)、工商銀行(2.28億元)等9隻個股期間滬股通資金累計淨流入金額均超過2億元;深股通方麵,美的集團(26.58億元)、格力電器(16.27億元)、海康威視(15.47億元)、平安銀行(14.58億元)、海能達(9.37億元)、老板電器(8.96億元)、比亞迪(2.92億元)、瀘州老窖(2.70億元)、洋河股份(2.34億元)、深天馬A(2.04億元)等10隻個股期間深股通資金淨流入額也均在2億元以上。
綜合來看,上述19隻10月份以來北上資金較為青睞的標的股,合計淨買入額達到162.62億元。通過梳理發現,金融以及大消費類股依然是北上資金的首選,但重點布局的標的股卻出現一些變化:金融領域中,10月份以來,相較於保險、券商等非銀金融類標的,北上資金更為青睞銀行股的投資機會,並加大了對銀行股配置力度,工商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個股成為北上資金重點布局的對象;而在大消費領域中,家用電器板塊獨占鼇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老板電器、青島海爾等4隻龍頭股均獲得了北上資金持續加碼,而在食品飲料板塊中,10月份以來,北上資金小幅降低了貴州茅台、伊利股份等板塊內一線龍頭股的倉位,並對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二線龍頭股進一步加大布局力度。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臨近年末,北上資金風險偏好也出現進一步下降,而銀行、家用電器等低估值且業績穩健的白馬股逐漸成為其年末行情布局的重點。
從市場表現來看,上述19隻個股10月份以來普遍實現出色表現,共有14隻個股期間累計漲幅超過10%,其中,海能達、海康威視、青島海爾、中國國旅、瀘州老窖、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過20%,備受市場矚目。
逾763億元大單十月以來湧入633隻個股
非銀金融等四板塊成投資主線
周五,滬指再度突破前期高點創出反彈以來的新高,實現日K線五連陽。做多資金布局方向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10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共有633隻個股呈現大單資金淨流入態勢,合計大單資金淨流入763.36億元。其中,192隻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均在1億元以上。
個股方麵,10月份以來,中國平安(18.89億元)、中國太保(15.89億元)、格力電器(15.68億元)、民生銀行(13.69億元)、TCL集團(13.35億元)、中國石化(11.92億元)、名雕股份(11.72億元)、新華保險(11.44億元)、平安銀行(10.26億元)和財通證券(10.07億元)等10隻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均超10億元,另外,華英農業、三一重工、掌閱科技、寶鋼股份、歐浦智網、中國中車、華域汽車、南方航空、中國核電、風語築、中國人壽、特變電工、國電南瑞等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在7億元以上。
從行業特征來看,上述633隻10月份以來實現大單資金淨流入的個股主要紮堆在非銀金融、輕工製造、交通運輸、銀行等四類申萬一級行業,期間實現大單資金淨流入個股數量占行業內成份股總數比例居前,分別為28.33%、26.23%、24.04%、24.00%,個股數量分別為17隻、32隻、25隻、6隻。
占比居首的非銀金融板塊方麵,10月份以來,17隻個股期間累計實現大單資金淨流入,合計大單資金淨流入83.13億元,其中,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財通證券、中國人壽、中信證券、中航資本、安信信托、海通證券、綠庭投資、天茂集團、香溢融通等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均在1億元以上。
投資機會方麵,安信證券表示,10月份以來,滬深300指數持續上漲,兩融餘額突破1萬億元,多重因素推動券商行業業績持續改善。建議關注財通證券、中信證券等。
輕工製造板塊方麵,廣發證券表示,2017年第三季度造紙行業主要紙種價格持續上漲,板塊業績向好。從紙價上漲推動因素來看,廢紙進口限製、環保監管持續加碼,供給端持續收縮,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增強龍頭企業話語權。三季度下遊需求向好,利潤表現相當可觀,前三季度毛利率及淨利潤持續上行,達到近年來高點。在2018年上半年造紙行業沒有大規模新增產能供給背景下,今年第四季度紙企盈利仍可期待。
分類數據
篩出五大龍頭股
京東方A(000725)
十月以來股價飆漲47.73%
在10月份以來處於融資淨買入的551隻個股中,京東方A期間融資淨買入額居首,達到38.21億元,期間累計上漲47.73%,最新收盤價為6.50元。
基本麵上,公司是一家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核心事業包括顯示器件、智慧係統和健康服務。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車載、數字信息顯示、健康醫療、金融應用、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包括中泰證券、中金公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天風證券等在內的11家機構集體看好該股後市表現。其中,中泰證券表示,京東方A的OLED產能釋放點燃公司新引擎,LCD業務平穩增長可期,布局物聯網等領域有望提升估值,預計公司2017年至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85億元、120億元、157億元,增速分別為350%、45%、32%,每股收益分別為0.24元、0.34元、0.45元,結合同類公司估值及業績增速,給予“買入”評級。
東旭光電(000413)
主業穩定發展
10月份以來,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機構專用席位”頻頻買入A股,有112隻個股大宗交易的買入方為機構專用席位,東旭光電機構買入額居首,達到11.62億元。該股最新收盤價為10.43元。
對於該股,海通證券表示,公司主業穩定發展,業務布局前瞻。公司在玻璃基板業務方麵產能釋放,未來光電顯示材料產生協同效應,有利於公司業務提升。公司同時在石墨烯領域進行了快速布局推進,相關業務已經投入市場。考慮到公司玻璃基板行業龍頭地位,預計公司2017年至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31元、0.45元、0.55元。目標價14.0元。
焦作萬方(000612)
產業資本增持逾6億元
10月份以來截至昨日,在產業資本淨增持的104家公司中,焦作萬方獲產業資本淨增持金額最高,為6.39億元,該股最新收盤價為10.67元,10月份以來累計漲幅為0.95%。
公司11月9日發布公告稱,9月22日至11月8日期間,和泰安成通過深交所交易係統淨買入焦作萬方5961.00萬股股份。本次權益變動後,和泰安成累計持有焦作萬方17882.99萬股普通股股份,占焦作萬方總股本的比例為15.00%。和泰安成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進一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性。
市場人士表示,在國家大力淘汰過剩電解鋁產能的背景下,公司作為電解鋁領域的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7251.89萬元,去年同期為4242.22萬元,公司優異的業績則成為產業資本積極增持公司股份的另一個原因。
美的集團(000333)
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10月份以來的25個交易日中,美的集團均現身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躍股榜單,期間累計深股通淨買入金額為26.58億元。
具體來看,10月份以來,美的集團累計上漲20.84%,最新收盤價為53.4元,對應動態市盈率為20.72倍,市淨率為4.91倍。基本麵上,公司是一家以家電製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大家電、小家電、電機及物流等四大業務板塊,今年三季報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49.98億元,同比增長17.10%。
對於該股,海通證券表示,公司各項業務發展情況優異,協同效應將逐步體現。此外,受益於產品升級以及T+3戰略,公司運營效率不斷提升,疊加KUKA機器人業務,公司未來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安全邊際高。給予美的集團2018年15倍至20倍市盈率,對應目標價55.65元至74.2元,維持“買入”評級。
中國平安(601318)
近20億元資金入場搶籌
在10月份以來實現大單資金淨流入的633隻個股中,中國平安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居首,達到18.89億元,期間累計上漲29.04%,最新收盤價為69.89元。
國泰君安表示,給予中國平安“增持”評級,同時提高目標價至74.62元。提高目標價主要考慮到平安代理人數量維持高速增長,後續新業務價值增速有望超預期。預計公司2017年至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4.19元、4.64元、5.16元。
(原標題:五路資金輾轉騰挪爭奪未來市場風口 結構性行情探尋主力投資新路徑)
最後更新:2017-11-11 08: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