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
搜狐
A股“入摩”迎實質性推進 績優藍籌行情隻是剛剛開始
編者按: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最大的亮點是白馬藍籌強勢和周期股的強勢崛起,觸發因素除了國內外經濟的好轉、供給側改革外,二級市場中機構資金的紮堆抱團,對維持藍籌白馬股持續上漲功不可沒。今年6月,A股終於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隨著大量追蹤新興市場指數的海外資金被動或主動流入A股,市場中價值藍籌獲得了大量新增資金關注。如今,時間已進入四季度,在前三季度一直強勢的“漂亮50”、大消費白馬股還能夠繼續此前的神奇嗎?
2017年的A股市場,韜光養晦了很久的大盤藍籌股、周期股實實在在地瘋狂了一回。且不說價值投資的典型代表、股價已衝破600元的貴州茅台,即便是中國平安、工商銀行、伊利股份、招商銀行、中國神華、上汽集團等“大象股”、周期股,股價今年以來也是紛紛“極速前進”,至今漲幅均在40%以上。
促使藍籌股、周期股強勢覺醒的原因,除了經濟企穩和供給側改革外,政策麵引導市場回歸價值投資、A股市場納入MSCI指數等也對市場起到了強有力的穩定作用。在眾力之下,多位市場人士預期,白馬藍籌行情仍將大概率延續。
藍籌股極速前進
大盤藍籌股、周期股終於不再“打醬油”,年內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數據顯示,截止10月25日(下同),包含大量“漂亮50”股在內的上證50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了20.34%,遠遠高於同期大盤9.45%的漲幅。同期,二線藍籌股也不甘落後,標的股紮堆的滬深300指數年內也累計上漲了19.15%,同樣強勢跑贏了大盤表現。很顯然,資金關注的焦點已全麵在藍籌股中展開。
個股走勢上,剔除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次新股,兩市共有618隻A股累計漲幅跑贏了市場同期平均水平,占全部統計標的的20.4%。而跑贏市場的618隻個股中,滬深300成份股就有132隻,占全部滬深300標的的44%;上證50成份股有25隻,占全部上證50標的的50%,就此可見,權重藍籌股今年以來跑贏市場的比重明顯偏高。
身為二線藍籌股的代表,同樣也是MSCI模擬成份股,截止10月25日,海康威視的股價今年以來累計實現了136.08%的上漲,而類似有上佳表現的還有萬華化學、天齊鋰業等,年內股價也同樣實現了翻倍上漲。而隨著市場投資理念逐漸回歸價值,觀察還發現,此類股價表現優異的公司多數基本麵同樣靚麗。以目前已經完成了2017年三季報的萬華化學為例,該公司在今年已公布的4份財務報表顯示,其2016年年報、2017年一季報、2017年中報、2017年三季報淨利潤全部實現盈利,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28.57%、394.78%、255.35%、212.41%。類似的,海康威視、天齊鋰業在早已完成的2016年年報、2017年一季報、2017年中報中,也均全部盈利且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盡管海康威視尚未公布2017年三季報,但從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看,三季報最終以利潤增長收官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對於此類業績持續向好的公司,機構也是保持看好態度。在機構持倉占比上,今年二季度末,機構持有海康威視、萬華化學、天齊鋰業的比重均超過了50%,而海康威視、天齊鋰業更是在2016年年末~2017年中期,機構持倉比重始終保持著節節攀升的趨勢。
對於目前白馬藍籌主導的行情,高溪資產合夥人陳繼豪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白馬藍籌股股價和機構持倉比重的不斷抬升,離不開管理層的引導,健康的市場最終都要走向價值投資。同時也有資金對“入摩”的先知先覺,在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外來資金將持續流入的大背景下,目前展現出的白馬藍籌股行情才是剛剛開始。
“入摩”迎實質性進展 績優藍籌股最先受益
北京時間10月24日淩晨,MSCI明晟發布了納入A股的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這是自今年6月份宣布接納A股以來,邁出的實質性的第一步。星石投資的分析認為,新指數的具體構成將以藍籌股為主,從行業上看,消費、金融的占比可能較高。而根據新的時間表,至2018年9月將給A股帶來1000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如果A股最終全部被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則將給A股帶來約2萬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
陳繼豪表示,把A股納入MSCI是海外資金對中國經濟的看好,實際上,外資增配A股的跡象今年已經尤其明顯。而目前,外來資金進入A股的時機很好,在海外股市相繼創出新高的同時,A股市場目前隻有3400點,未來持續增長的經濟、低水平的估值、穩定且雙向波動的匯率、穩收益低波動的A股投資風格、被顯著低配的A股,都會驅動外資增配A股的長期趨勢大麵積展開,而最先受益的將是權重較高的大盤白馬藍籌股。
其實,自今年6月20日宣布A股被納入MSCI指數後,“北上資金”就已經在持續流入A股。有數據統計顯示,自6月以來,“陸股通”上的標的公司被持續淨買入總量達1000億元以上,而A股納入MSCI成份股(模擬)中,近60個交易日也有超過百億元淨流入。在“北上資金”近7日淨買入最高的前10家公司中,可以看到中國平安是出自上證50成份股的,而這被買入最高的10家公司還全部隸屬滬深300成份股,顯示了“北上資金”對藍籌股的認可。如將時間延長至3個月或一年,仍可看到“北上資金”最喜愛的公司也均離不開滬深300成份標的中的白馬藍籌股。
當然,相比陳繼豪對藍籌股積極看好,博澤資產研究部負責人周胤則相對謹慎且關注的更細。身為前QFII投資部的經理,其認為外資並不是對大盤藍籌單純友好,其注重的還是標的公司業績持續成長性,而當前很多消費細分行業龍頭恰恰具有這個特點。今年以來,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等板塊的業績表現突出恰好符合了外資的投資喜好,加大了對消費股和科技股的配置。周胤認為,未來不斷流入的外來資金仍會優先選擇業績有穩定持續增長性的消費類公司和科技股中的中大型龍頭企業。
機構抱團思路與曆史不同 投資理念積極和國際接軌
今年A股市場最大的亮點,即消費龍頭持續得到了機構資金的抱團。通觀A股的曆史行情,此前也發生過三次較為典型的機構抱團取暖行為。第一次發生在2003年1月~2004年6月大盤震蕩走平階段,機構對於“五朵金花”的抱團配置,以石化、鋼鐵、電力、銀行、汽車為代表的“五朵金花”上漲了30%~160%;第二次發生在2011年4月~2012年7月大盤陰跌階段,機構對於白酒股的抱團配置,促使白酒行業一枝獨秀,白酒指數漲幅超過了40%;第三次發生在2012年1月~2013年10月大盤震蕩走平階段,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歌爾聲學等為代表的白馬股普漲實現了漲幅翻倍。在這些板塊上漲的背後,都是機構持倉比例的大幅增加,第一次對“五朵金花”的持倉比例從30%提升到46%;第二次對白酒的持倉比例從6%提升到15%;第三次對“白馬股”的持倉比例從8%提升到23%。而此次白馬藍籌行情與之前三次機構抱團行情相比,陳繼豪和周胤都表示,今年機構抱團最大的不同即外資的進入,市場的投資思路正在逐漸和國際接軌。
從目前已公布的三季度機構持倉情況看,參與機構家數最多的前10家A股公司,消費股和金融股各占了5家。從持股市值看,目前貴州茅台暫居首位,396家機構投資者共同持有公司股份9.83億股,涉及金額5089.75億元。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三季度對於貴州茅台的配置,公募基金實際是有所減倉的,三季度末的持股比例由二季度末的3.68%降至了2.94%。相較公募基金的減倉,海外資金QFII卻在增持,二季度末QFII持有貴州茅台的比重為1.89%,至三季度末時已上升至2.08%。類似的還有恒瑞醫藥、老板電器等,在三季度公募基金減持的同時,QFII均對其實施了增倉行動。
(原標題:A股“入摩”迎實質性推進 績優藍籌行情隻是剛剛開始)
最後更新:2017-10-29 07: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