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16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巴菲特选股六原则与上瘾型行为辨析

检视巴菲特的投资方略,其实对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大草原上寻找千里马,那里出现千里马的概率很大。巴菲特早年投资的品种,很多就是家门口的,比如,他在童年开始投递报纸,后来对报纸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华盛顿邮报》的经典战役,基本上可以载入史册。

他察觉,小镇上人们在理发店里排队时候显得很无聊,于是,他购买了弹子游戏机,以便顾客在无聊中打发时间。这多少有点类似电梯广告、车载广告这种半强迫性阅读的方式。他还发现,糖果、汽水好像很好卖,所以长期跟踪这类生意。最后,他在糖果汽水生意上发了大财。

总体看,巴菲特是敏锐的社会观察者,理性的思考者,他对“上瘾型行为”的透视,直接贯彻到他的投资上。这种人,不发财也难!

巴菲特没有专门写过着作,但他的致股东信,几乎成为投资圣经,让人产生极度浓厚的上瘾型阅读行为。这是个天才型的人物。当然,在他创业之初,还是花费了很多功夫,把致股东信写写好,甚至在开头几年,亲自撰写了半年报致股东信。当个私募,是个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巴菲特当时募集资金的对象,应该是高净值人群,如,医生、律师、教授、企业主。这批人可不好诱惑。相比之下,面对普通人发行的产品,往往带有那么点营销的味道——已经脱离了投资的本质。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一书,第一版发行于2004年。上了投资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个大熊市尾部的时期。之前,A股连跌了好几年。这时候,阅读此书倒是非常合适的。巴菲特的作品、投资方略有个特点,当大家都意识到他是对的时候,市场往往已经到了一个有相对风险的位置上;而当大家觉得好像并不是很管用的适合,巴老师的深刻思想反而会“显灵”。

笔者仔细想过这个玄机,目前的体会是,巴老师的投资方略应该不是适合所有市场、所有人、所有资金。确实,市场在3000点时候有价值了,但按照“市场先生”的脾气,又跌去个几百点,也是个很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时候,如果阁下是个执掌私募的机构人士,依然持仓忍耐市场下跌,可别被客户痛骂的“狗血喷头”啊,客户们早就不干了。

讲到读书,笔者提出一个个人心得:在很多场合,你其实能够发现一些人总是说自己每天能够阅读很多书!笔者对这种人,往往是很警惕的,或者就是敬而远之的。说实话,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的智力相差并不是很大的,阅读很多书,可能并没有掌握每一本书里的精髓所在,这种事情其实很多。很多牛人的书,翻上个1000遍也不嫌少。这好比武功大师、戏剧大师,弄了很多年,其实就会一出戏,则足以行走江湖了。

卖书,和从读书中得到乐趣、本领,根本是两回事情。前者是为了让你掏钱去买东西,而后者是希望从中获得智慧和乐趣。

“上瘾型行为”,使得部分资产获得了粉丝效应。记得一位朋友说过,如果拿白酒行业看,纵观几十年市场,可能也只有贵州茅台存在明显的粉丝效应。所以,让很多人上瘾,是个很难做到的事情。有时候,这种上瘾显得很怪异。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一书中提到个细节,当时,巴菲特和他的伙伴芒格非常遵从奥美广告创始人奥格威的名言:人只有显得有些古怪,才显得年轻。奥格威是现代广告之父,他的很多客户成为行业巨人。也许出于热爱,也许出于本能,巴菲特早年也投了很多大广告公司的股票,因为他投资的其他消费股的广告商,正是这些大广告公司。这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这方面,巴菲特一直让人印象深刻,包括他的股东大会很受到欢迎,他就安排一个环节,让追随他的投资者去他投资的家具店、珠宝店里光顾并购买。在家具股的投资上,巴菲特也发过大财。

最后,笔者觉得书中的巴菲特购买公司“六原则”非常值得珍藏。巴菲特购买公司“六原则”具体是:

1、大公司(至少有50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

2、证明有持续的盈利能力(预测未来我们不感兴趣,扭转局面我们也不感兴趣)

4、管理得当(我们不可能提供管理)

5、业务简单(如果技术太复杂,我们会弄不明白)

6、明确的售价(我们不想浪费我们的或者卖方的时间,在价格不明朗的时候商讨,甚至是初步商讨交易)

最后一条比较好玩,确实,从相关记载看,巴菲特出现的时候往往是两个情况:1、受到重创的上市公司上门邀请,比如,金融危机时候。2、巴菲特自己先干起来。这里有个故事,说是当年可口可乐的COO有天发现自家的股票正在被不知名的券商经纪人在默默大笔吸纳,这位老大发现吸纳股票的席位是位于美国中西部,他迅速联想起他在那儿有个老朋友,是不是就是巴菲特呢?于是他赶紧拨通了电话。结果,证实了他的感觉。当然,巴菲特也在电话里告诉他,不要向外面透露,怕影响股价。确实,一个着名“网红”的影响力,是足以改变公司价格的。

最后更新:2017-10-08 08:57:22

  上一篇:go 迪丽热巴拍摄花絮照曝光,胖迪气质美侧颜杀太吸睛了
  下一篇:go 《中国有嘻哈》彻底拉开吴亦凡与鹿晗、张艺兴、黄子韬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