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搜狐
周小川G20會議談中國經濟:去杠杆獲初步效果 全年有望保持6.9%增速
10月12至1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出席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此次會議是德國擔任G20主席國期間的最後一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周小川表示,多項指標顯示近期中國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上半年GDP增速達6.9%,下半年有望繼續保持。同時他也表示,去杠杆取得初步效果,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中國經濟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周小川也提及,未來仍需要繼續補短板、去杠杆、警惕並防控影子銀行等風險。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
央行表示,此次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和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發展和監管、加強與非洲合作、國際稅收合作等議題。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同步複蘇,中國也成了驅動亞洲複蘇的龍頭。關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周小川給出了積極的評價。他表示,多項指標顯示近期中國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下半年GDP有望繼續保持近6.9%的增速。
此次會議其實也正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秋季年會期間,IMF分別上調了中國今明兩年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至6.8%和6.5%。
IMF表示,2017年的增速預測上調反映了中國增速強於預期,主要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和此前的政策支持;2018年的增速預測上調則是因為IMF認中國當局會維持較為扶持性的政策(尤其是較高的公共投資),實現2020年較2010年實際GDP翻番的目標。
IMF也提及,中國此前麵臨的資本外流風險已經緩解。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趨勢在2017年5月9日至9月8日間尤為明顯,僅4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6.4%。不過,進入四季度,人民幣對美元進入區間波動模式。
同時,周小川也表示,中國進出口快速增長,經常賬戶盈餘將繼續收窄,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物價水平保持穩定。
最新數據顯示,9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8.1%,進口增長18.7%,增速都有上升,貿易差額284.67億美元,比上個月明顯收窄。以人民幣計價出口增長9%,進口增長19.5%。外需向好帶動出口增長;9月出口增長8.1%,比8月上升2.5個百分點;1-9月份出口增長7.5%。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季度以來美國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較好,歐洲經濟正在複蘇,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國家也擺脫經濟蕭條,外需帶動了中國出口增長。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對新興經濟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中國出口貿易結構逐漸改善。
持續推進去杠杆
對於眾多外資機構而言,它們對於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的中國去杠杆進程多數持積極態度。
周小川此次表示,中國去杠杆取得初步效果,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中國經濟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斷綜合施策,補短板、去杠杆、警惕並防控影子銀行、房地產市場泡沫等風險。
IMF在4月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及,中國的銀行資產總額已經是GDP規模的3倍,信貸擴張速度仍然較快,其中擴張最快的是城商行、股份製銀行以及其他地方性小銀行。同時,其他非銀機構也加速擴張,同時通過短期批發性融資來增加杠杆,提升了對手方風險,資產和負債端存在期限錯配問題。IMF建議,中國必須要在保持高增速和去杠杆這兩個任務中做出權衡。不過,IMF金融顧問兼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拜厄斯·阿德裏安(Tobias Adria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也表示,中國信貸總量在過去十年翻番,但中國監管層已經注意到了信貸高速增長的風險,並積極采取措施(監管和貨幣政策方麵)來抑製信貸過快增長,這有助於金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央行10月14日上午公布了9月份信貸及社融情況。9月份的M2數據同比增長9.2%,M2已經連續幾個月低於10%。
今年8月,央行發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就提及,當前M2增速比過去低一些,需要全麵客觀認識——即M2低增速或將成為未來的常態,且並不意味著實體經濟獲得的支持減弱。
央行分析稱,一是過去M2增速高於名義GDP增速較多與住房等貨幣化密切相關,而目前住房商品化率已經很高,貨幣需求增長相應降低;二是近些年M2增長較快還與金融深化有關,主要體現為同業、理財等業務發展較快,但金融深化進程並非是線性的,為了興利除弊也會有一定起伏,近期M2增速有所降低正是加強金融監管、縮短資金鏈條、減少多層嵌套的合理反映。預計隨著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
此外,央行也具體解釋了“削峰填穀”的貨幣調控思路,並表示未來將保持總量穩定,綜合運用價、量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加強預調微調。同時,也明確了將同業存單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
繼續推動IMF份額改革
關於國際金融架構方麵,周小川提及,各方強調在已議定時間框架內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14次份額總檢查,延續資本流動波動相關工作並歡迎G20名人小組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方麵所開展的工作。
美國國會終於在2015年12月通過了IMF的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Quota and Governance Reforms,即第14次份額總檢查)。至此,新興市場在IMF中的話語權將大幅上升,中國成為第三大份額國。目前,中國的份額為6.41%,投票權為6.09%;日本的份額為6.58%,投票權為6.15%;美國的份額為17.46%,投票權為16.52%。
對此,IMF中國執董金中夏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進一步的份額調整仍要看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各國能否協調達成共識。目前IMF內部正在對份額公式的修改進行討論,最終對各國份額的影響仍然是不確定的。”
IMF理事會通常每隔五年會進行一次份額總檢查。份額的任何變化必須經85%的總投票權批準,並需要119個成員簽字認可,而一個成員國的份額未經本國同意不得改變。
2015年底,IMF總裁拉加德就對當時美國國會的表態表示歡迎,認為“改革大大增加了IMF的核心資源,讓IMF能夠更有效應對危機”,同時她也表示將繼續推動第15次份額總檢查改革,改革將合理地反映出富有活力的新興、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不斷上升的地位,這也將完善IMF的治理結構。
(原標題:周小川G20會議談中國經濟:去杠杆獲初步效果,全年有望保持6.9%增速)
最後更新:2017-10-16 0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