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搜狐
現金貸“正規軍”競爭激烈 亟待監管的何止互金現金貸
正如當年P2P的野蠻生長給傳統銀行帶來少許不安和挑戰一樣,目前處於風口浪尖的消費金融分支——現金貸,也已給這個市場的其他玩家帶來深刻影響。
現金貸並非互聯網金融獨有,銀行的信用卡分期以及現金貸產品,才是這個行業中利率最低的先行者。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現金貸產品利率普遍在10%左右,如果將信用卡分期手續費與滯納金一並算上,一些大行也不會允許年化利率超過18%;而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的產品利率為8%~20%。均遠低於動輒500%的超高利貸。
麵對異軍突起的互聯網金融現金貸,傳統的消費金融公司采取了減免“平台服務費”的方式吸引客戶,希望在價格上贏得優勢。而大行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一方麵,由於承擔金融穩定作用,不能像一般企業那樣輕裝上陣博收益,而是要不緊不慢地設計低風險產品。另一方麵,卻暗中“輸血”現金貸公司,形成了一條銀行、小貸、互聯網金融現金貸的鏈條。
校園貸不能炒股,成績不好拿不到錢
“互金將產品利率定的盡可能高來覆蓋風險,開發一個產品一年內隻要賺錢,無論壞賬多少;但銀行的運作邏輯不同,有國家金融穩定器的作用,不能純粹按照盈利與否衡量產品。”廣東地區某大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今年6月,銀監會火速叫停網貸機構校園網貸業務,明確將這部分市場交給持牌機構後,上述大行廣東分行將校園貸作為個人業務的重點試點,不僅放款前期需要和學生逐一約談,甚至還將學生的成績納入風控模型中。
以某家國有大行為例,記者了解到,該銀行針對學生設計的現金貸在銀行內部屬於消費貸類別,但支持取現,年化利率不過7%。用該部門負責人的話說:“並沒有靠這個產品掙錢。” 目前該銀行將上述校園貸產品作為全行個人業務的重點試點產品。
他指出,校園貸特殊之處在於收益並非立竿見影,需要3~5年投入期,之後等學生慢慢成長後,才能體現個人條線業務優勢。 並非所有銀行都願意花費這筆長期投入,所以在該地校園貸業務競爭並不激烈。
該校園貸對不同大學生會有放款額度差異。 模型中首先需要證明學校身份。學生額外資產證明例如房、車在模型中都是加分項。學生如果提供爸媽資產有效證明,也會作為參考條件,但非必要條件。此外,大學生的成績單也被計入模型。“年年都拿獎學金的同學和科科都掛的同學在我們的風控模型中有明顯差異。如果經常掛科,必然帶來畢業後的違約風險。”上述負責人指出。
與市麵上消費貸款公司最不同的在於,銀行並非為了放貸而放貸,而是找到有需求的客戶匹配適應產品。對於學生貸款用途,銀行放貸之前需要與每個學生進行線下溝通交流,需要闡明貸款用途以及貸款事宜性評估,這一過程之後,學生才被推薦向銀行申請貸款。
這使得銀行校園貸放貸速度嚴重落後於互金現金貸。不包括前期“約談”評估,申請後還要經曆一周時間才放款。上述負責人表示,銀行對於學生用於出國留學、英語學習等課外培訓班的貸款會有偏向鼓勵,額度也適當放寬至最高5萬,而對於消費類貸款,銀行則會提醒、拒絕,額度限製最低僅1000元。此外這筆貸款絕對不能用於炒股投資。
那麼,支持取現功能的銀行校園貸如何監控貸款流向?上述負責人表示,銀行目前嚴控取現資金不能流入證券、期貨市場。對於取現資金在總行層麵將客戶資金劃轉做風控模型預警,學生類貸款客戶也納入模型控製,如果發現貸款放出轉到保證金賬戶或貴金屬賬戶去炒股,銀行會直接找到學生。 但他指出,如果學生跨行開戶,因為銀行間不做這麼具體的數據交換,這類數據信息銀行監控不到。
消費金融砍價迎戰,利率依然飆至20%
與銀行母公司體係的經營不同,消費金融公司更加市場化,麵對市場化需求,由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來做,可以有自主經營權。
與上述地區校園貸的清淡不同,在廣東地區,消費貸市場競爭激烈。作為一家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客戶經理的小蔡,2015年入職時,客戶選擇還比較少,目前銀行、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電商係消費金融公司以及網絡現金貸公司加速入局,使得客戶的資質連年下降。他指出,此前客戶負債不高,但近期已經是過去的一倍,例如原本正常客戶負債30~40萬,現在則要到70~80萬,甚至是百萬以上。
實際上,在原有的消費貸市場也存在一則征信“鄙視鏈”,即利率最低的銀行現金貸是客戶首選,上征信後,客戶也可以繼續去其他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借錢,而消費金融公司則屬於“次選”,利率高,如果上征信則會被認為資質較差,之後客戶再到銀行借錢則較為困難。
而目前互聯網金融現金貸尚未接入央行征信係統,則意味著如果客戶借了互聯網現金貸的錢,還可以去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借錢。這使得消費金融公司處於相對弱勢。
為了加強競爭力,近期,廣東地區某大型股份製商業銀行旗下消費金融公司取消了一直征收的“平台服務費”,這筆費用在不同的消費金融公司內部叫法不一,有的叫渠道費,還有被稱為前置利息。
例如申請者批複20萬,實際到賬卻要扣除20萬房貸金額的2%-3%。該公司一位客戶經理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收這筆費用,是為了在實際操作中對資質條件差的客戶,通過增加服務費,以高收益覆蓋風險。
不過取消“平台服務費”的原因則是為了加強產品競爭力,“因為這個行業玩家太多,拿出手機就有上百個網貸APP。”上述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人事表示。 不過即便如此,該銀行係消費金融公司的利率還是飆升到18%~20%。與銀行相比,消費金融公司靈活度更高,門檻相對低,對客戶資質要求低,利率比銀行高。 他指出,在當地銀行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大多在10%左右。
另一方麵,上述消費金融公司也在向線上轉型,除了與一家互聯網金融現金貸合作外,自家的APP也可以接受老用戶8000元額度的線上放款,不過新用戶還是需要到線下門店麵談。
至於逾期催收的手段,銀行與正規的消費金融公司類似,具體而言,以消費金融公司為例,首先客戶經理催收,客戶經理與貸後管理部的人員一起協助催收,如果客戶經理沒有把握,則轉由外包公司催收。外包公司與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簽協議。 外包催收、電催、上門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
不過,行業現狀是,逾期客戶越來越多,很多客戶都是在多家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共同負債,很難催收回款。對於近期銀監會監管收緊,上述客戶經理表示,從基層看,消費金融公司並沒有明顯感到業務受限製,業務受限主要還是市場原因。
銀行“輸血”網貸融資全鏈條,亟待監管
現金貸創新所引發的強監管多米諾骨牌,將不僅止步於互聯網金融公司。事實上,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以及網貸公司已經形成了資金鏈條。
近日在紐交所上市的消費貸和現金貸公司趣店,麵對現金貸暴利的質疑時回應稱:“趣店也是科技公司,我們也是平台,是撮合,我們借出去的錢90%是別人的錢,其中40%是各家銀行的錢” .
值得關注的是,40%是各家銀行的錢。作為資金最上遊的銀行,目前,有銀行、信托機構給現金貸業務輸血。據了解,有銀行通過認購消費貸證券化產品的形式,將資金投入到了現金貸平台中。
蘇寧金融特約研究員李虹含對記者表示,其實現金貸公司、消費貸公司經常向銀行要錢,手法不外乎三種。一是通過信托公司、資管計劃;二是賣股權權益;三是控製或間接控製一家持牌的小貸公司,通過小貸公司在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向銀行拆錢。
他指出,“例如一些消費貸公司在上市前,找很多銀行做融資,主要拿發放貸款的資產包,發一個類似ABS的產品,而將底層資產賣給銀行。一些計劃書中,這部分消費貸資產不良率僅有3%左右,相對比較優質,此前深受銀行歡迎。”
在這個資金全鏈條中,小貸公司扮演著重要角色。李虹含指出,一些小貸、現金貸的大股東將資產騰挪轉換到自己別的公司,銀行業無法監控資金流向。 例如大老板有兩個公司,一個是小貸公司,一個是其他實體企業。老板用實體企業資產做抵押,向銀行融資一部分錢給小貸公司,對於資金流向,銀行無法監控。
根據公開消息,銀監會2017年立法工作範圍內的《網絡小額貸款管理指導意見(暫定名)》已經在內部征求意見,但發文時間不得而知。該文件由銀監會普惠金融部、法規部負責擬定。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稱,“現在已經在限製銀行向現金貸提供資金,沒有具體的政策,但會有相應的通知。後麵在資金供給渠道上肯定還會有政策”。
第一財經記者從某股份製商業銀行內部獲悉,目前該行並未收到相關文件或是口頭指導。不過該行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銀行內部對於消費貸前期已經做了很多限製。例如,銀行資管額度近期一直偏緊,該行8個月沒有買過一筆ABS,所以不可能買現金貸底層資產。此外受限於監管趨嚴,投資股權更不可能。
對於是否應該一刀切對網貸現金貸資金合作進行限製,目前業內說法不一。某網絡助貸平台CEO對記者表示,目前現金貸的主要問題是利率收費太高,催收監管不嚴。但隨著現金貸越來越受到重視,利率能降至36%以內的現金貸企業應當獲得鼓勵支持,因為他們提供了銀行提供不了的服務,並覆蓋更多人群,一刀切則意味著剝奪了這些人的融資權利。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能做到利率36%以內的現金貸企業比較少,中國所有機構加起來不到10%。
(原標題:現金貸“正規軍”競爭激烈 亟待監管的何止互金現金貸)
最後更新:2017-11-01 0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