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78 返回首页    go 搜狐


诸葛亮的“空城计”漏洞百出,这才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桥段让人耳熟能详,比如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空城退敌,但这些毕竟是作为小说作品中出现的,究竟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毕竟《三国演义》是作为小说存在着作的,许多事实并非史实。

今天我们要讲讲“空城退敌”这一桥段,当时的背景已经是诸葛亮掌握蜀国大权,出祁山时在马谡痛失街亭之后,诸葛亮退兵守城。后来诸葛亮以空城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桥段甚至被后人列入三十六计中,成了心理战役的主要例子。

实际上,空城退敌的情节还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最明显的问题,诸葛亮当时镇守西城县,地方就那么大,即便里面藏满伏兵也未必能打赢司马懿十万大军,所以说司马懿的退兵绝非中计。

就当时的背景来看,蜀国的实力已经严重旁落,武将和谋士都比较匮乏,再加上频繁的发动战争,致使国力衰减,最后只有智谋超群的诸葛亮成了蜀国的顶梁柱。

至于司马懿本人,一辈子都在自保,曹操掌权时明知道司马懿有才却也不用他,更忌讳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生怕此人以后谋反,几次想除掉司马懿。即使后来曹丕掌权,也不敢重用司马懿。

而司马懿第一次被魏国所用就是为了对付诸葛亮,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假如司马懿真的除掉了诸葛亮,也只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司马懿本人临死前曾经有一句遗言,“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

这一句话就道出了司马懿的本意,司马懿的一生在魏国做官,但是却没有掌实权,不但不能被重用,而且还有性命之忧。司马懿一直忍到七十多岁才迎来了机会,他的前半生都在忍,在乱世三国中,各种群雄崛起,等他们彼此厮杀殆尽时,司马懿才为自己找到了机会。

最后更新:2017-10-08 01:06:11

  上一篇:go 周星驰连“旺财”都能捧红,而这3人却怎么也捧不起来?
  下一篇:go 吴磊像风一样的帅男 深夜在大街上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