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
搜狐
iPhoneX“愛上”人臉識別和AR,背後有怎樣的商業邏輯?
“寫別的沒有流量,全被蘋果刷走了!”一位自媒體作者感歎。
今日淩晨,蘋果在喬布斯劇院一舉發布了五款產品,分別是Apple Watch Siri3、iPhone 8、iPhone 8Plus、iPhone X和Apple TV。采用了全麵屏的iPhoneX炫酷十足,十分亮眼,而人臉識別和AR技術也成為網上議論的熱點。其實,蘋果在這一代iPhone上采用這些技術也有它背後的商業邏輯。
“用最少的硬件變化,把AR的生態做起來”
在這場發布會上,之前已經在WWDC上發布的ARKit(ARKit是蘋果一係列軟件開發工具,使開發者能為iOS設備開發增強現實應用)本身並沒有進行更新,全球營銷的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稱,增強現實是智能手機除錄像和拍照功能外的第三類功能,隨後他演示了四款基於ARKit打造的內容,十分炫酷。
“蘋果用一個單目攝像頭做到穀歌Tango的80%-90%功能。”uSens COO時馳說。
雖然穀歌很早就發布了Project Tango,2014年2月穀歌已經成功為該項目研發出了一款Android手機原型機,配備了一係列攝像頭、傳感器和芯片,能實時為用戶周圍的環境進行3D建模。但因為技術上的苛刻要求以及昂貴的生產成本讓Tango技術無法迅速普及,至今日也隻實現了在兩款手機上的應用。
然而,蘋果用一個單目攝像頭做到很早之前穀歌Tango大部分的效果,除了室內3D建模之外,ARkit可以做空間定位,同時借助單目SLAM技術,融合姿態信息,普通的設備都可以實現AR,讓開發者們進入AR的門檻持續降低。
其實,在蘋果發布ARKit不久後,穀歌也公布了ARCore軟件開發工具包,與ARKit相似,能為Android手機增添增強現實功能。但是,與蘋果相比,穀歌最大的軟肋在於缺乏自身的終端硬件,ARCore沒有很好的硬件作為支撐。
ARKit不是一個純軟件的產品,而是一個軟硬件一體的產品,它通過軟硬件很好協同和配合做到這樣的效果,而且蘋果在算法層麵也很厲害。
“蘋果的思維就是用最少的硬件變化,把AR的生態做起來。” 時馳說。
眾所周知,VR/AR頭顯都是新型的消費電子形態,受製於硬件的顯示,計算能力,交互方式等技術壁壘,以及價格較貴,內容匱乏,導致它並未真正普及到C端消費者。但是蘋果的思維是充分利用其現有的生態和用戶,在已有的硬件形態上,增加一個新的功能。
ARKit最大的優點是能用單個攝像頭和手機中現有的陀螺儀加速計,實現效果非常好的AR應用。
其實,這個功能很早就有,但是蘋果在技術上提升了。它不是像以前的SLAM,而是基於單個RGB手機攝像頭,讓手機用戶增加了很多的想象空間,也讓開發者看到了新的遊戲和新的玩法,增加了變現的可能。
“ARkit會將之前在Unity上麵做VR或者其他遊戲開發的人吸引過來,變成蘋果ARkit開發者,把很多的遊戲內容轉移過來,從而形成好的係統IP。”時馳說。
VR/AR本質上是增量形態,它並不是像手機一樣成為剛需,對生態廠商和消費者缺乏吸引力。但蘋果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廠,ARkit會把很多優質的開發者吸引到這個平台上,因為用戶願意為這些產品買單,為新的東西付費。
而且,將開發者團隊吸引過來可能隻是蘋果AR戰略的第一步,之前有傳言稱蘋果可能會推AR眼鏡。所以,在聚集很多內容和開發團隊,以及完成教育用戶之後,蘋果很可能將新的硬件形態推向客戶,將用戶移植到AR眼鏡平台,這才是蘋果的商業邏輯。
FACE ID針對人臉建模數據量非常大,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蘋果發布的iPhone X,用FACE ID(麵部掃描技術)代替了原來的Touch ID指紋掃描。
FACE ID是如何運行的?
FACE ID由一個新的TrueDepth攝像機係統提供支持,該係統將大量技術包裝在屏幕頂部的小條上。這包括一個正規的前置攝像頭,紅外攝像機,點陣投影儀,泛光照明器,接近傳感器和環境光線傳感器。
TrueDepth攝像機係統部分傳感器如下圖:
Infrared camera:紅外攝像頭,接受畫麵
Flood illiuminator:補光攝像頭,用於均勻發光,補光
Proximity sensor:檢測臉和相機的距離,iPhone之前一代就有
Ambient light sensor:檢測周圍光的強度和顏色,並更好的按照環境光的顏色調整屏幕的顏色
Speaker:擴音器
Microphone:揚聲器,麥克風
Dot Projector:結構光攝像頭
在具體工作當中,Dot Projector打光,Intract camera再接收光,Flood illiuminator補充光。雖然上圖的傳感器很多,但在這些傳感器裏麵隻有這三個是iPhoneX新增的,其餘的以往iPhone就有。
當你看著你的手機,Dot Projector會檢測你的臉。然後紅外攝像機拍攝IR圖像,點陣投影儀使用超過30,000個IR點來創建點陣圖形。這兩套數據都被發送到iPhone的新款A11仿生芯片,該芯片采用了經過十多億圖像訓練的神經網絡,將其與已存儲在設備上的臉部數學模型進行比較。
FACE ID安全麼?
其實,在人臉識別使用上,今年315晚會就爆出人臉識別漏洞,引起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恐慌。在晚會現場,央視主持人演示,利用技術手段仿冒他人麵部信息,通過配合係統動作指令,騙過人臉識別,從而成功登陸他人的賬戶。
為了使Face ID安全, Apple表示,它不會將您的臉部掃描存儲在雲中,而是將其存儲在手機的加密部分。
不同的是,蘋果采用的是三維人臉識別,將臉部特征,細節,甚至包括眼球和其他的信息搜集,再加上自己的算法做綜合認證。uSens CTO費越說:“蘋果FACE ID還是比較安全的,因為蘋果有三維臉建模的功能,一個照片難以模仿人臉。”
當然,FACE ID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費越也解釋,比如根據這個人的臉做一個3D的石膏像,是有安全隱患,但是成本也很高,破解FACE ID的成本也很高。
FACE ID相比Tango有哪些優勢?
時馳認為,Tango是純粹做室內環境建模,對於普通用戶來講,沒得太大作用,但是針對人臉建模數據量非常大,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這些線下用戶的消費行為,個人生物信息可以和其他的產品連接起來,比如蘋果在發布會上展示的Animoji,它是一個新功能,可讓你將視頻消息錄製成12種不同的表情符號之一(包括表情符號)。根據這些信息了解用戶的喜好,有很大的商業延伸。
“人臉識別會是高端手機的標配。”中科奧森董事長李子青說。
就在昨日,小米發布了拍照旗艦小米Note3,也具備人臉識別功能,隻要一抬頭對準手機就能解鎖,AI自拍、美顏技術可以實現自拍。相信在小米、蘋果之後,一場人臉識別技術浪潮必將到來。
最後,附上李子青對IPhoneX的總結性評價:
1 首個推出手機3D傳感器,是PrimeSense技術的小型化,其中采用了一顆專用芯片加速計算,提升用戶體驗;
2013年,蘋果以3億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公司PrimeSense。PrimeSense 是當年最強的3D傳感技術公司,號稱擁有全球最小的3D感知芯片,能用在手機、電視、平板、機器人等各類設備上。
2、根據報道,FACE ID誤識率率很低,好過指紋(未經過第三方評測);
3、FACE ID應該會受到室外陽光幹擾而無法識別,因為紅外線很容易受到幹擾;
4、防偽方麵仍有漏洞(如麵具),相信hacker們拿到真機後就會爆料;
最後更新:2017-10-08 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