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96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忽悠”马云5年,他被阿里员工称为骗子 熬走5届任工程师后终成阿里云之父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前不久,阿里云栖大会在杭州召开,马云在会上介绍了阿里的顶级研究机构:达摩院。并表示阿里未来将在达摩院投入1000亿元开展科研项目。

从科技门外汉到大手笔投入科研,阿里巴巴的重大转变除了马云的力推,还离不开一个另一个人的坚持,他就是人称博士的王坚。

王坚的加入被认为是阿里走出没有技术背景的第一步

他是阿里白帽黑客道哥除马云以外最佩服的里一个人,他的到来被誉为是阿里走出没有技术背景的第一步。

然而,这样一位牛人在阿里却是毁誉参半,甚至更多是质疑的声音。

就算马云跳出来力挺王坚,“博士是人不是神,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我了解的也并不比大家少;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也没能中止质疑的声音。

从阿里到外界,对王坚的评价,倒是很统一,一致地强烈批评。

甚至在阿里总裁大会上,一位员工直接对马云说,“马总,你别听王坚的瞎扯!他就是一个骗子!”

峰回路转,耐人寻味的是,背负骂名多年的王坚,在众人的质疑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应了那一句老话,“挨骂也云计算,吸粉也云计算。”

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更是成了王坚的“神坛”,而投入超过1000亿的达摩院也将会是他再一次征服“质疑声”的航空母舰。

枯燥乏味的世界需要传奇故事,风云诡谲的互联网世界更是如此。一个偏执到近乎癫狂的“骗子”,突然有一天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这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精通技术的“怪咖”心理学博士

刚到阿里的那几年,“博士”的称呼里透露出的更多是对王坚的嘲讽与戏谑。但实际上,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阿里巴巴之前,王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博士。不过,是与互联网技术“风马牛不相及”的心理学博士,这也成了他日后进入科技圈饱受诟病的根源。

王坚出生于60年代,有着那个时代独特的烙印,一直有着强烈的技术自主情结。从小,他就是一个航空航天迷,到了后来,他也常常会给手下讲,过去中国没有办法造自己的大飞机,那么多优秀的工程师一辈子连造飞机的机会都没有,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很奇怪的是,大学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科技强国之路,反而进入浙江大学选了冷门的心理学,而且一口气从学士读到博士。

那时候的王坚,每天背着一个土里土气的黄军包游走在校园里,不跟人主动交流。曾经跟王坚说过话的人说,“跟他说话,他不搭理你。”于是,慢慢地,大家觉得这个人是疯子,不敢再接近他。

飞跃疯人院的海报

行事如此异于常人,自然收获了“怪咖”的外号。其实,只有极少数真正熟悉他的人才知道,王坚之所以不爱跟人交流,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有时候思考的太认真了,连别人喊他都听不见。

但是,人大多数都是喜欢用眼睛去感受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的误解一旦存在,难以消除,除非后期有足够的时间去接触。

“怪咖”王坚也许是没有意识到外界的高压,也许是太忙了,以至于一如既往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但要钻研自己所修的工业心理学,还在学校旁听计算机课程。结果等到学期结束,他已经比讲师懂的还多了。

王坚的硕士论文

于是,学霸王坚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作为硕士论文,这是中国首部讨论人机交互的论文,后续航天工程上轨道对接的人机交互程序都受此影响。

不安分的大学教授转战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0年,博士一毕业,王坚就被浙江大学留了下来。两年后晋升为教授,随后仅用一年时间又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又一年,他直接当上了系主任。1996年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聘为心理系访问教授,讲授研究生必修课认知心理学。

在教育界春风得意的王坚却高兴不起来,一心只想搞科研,做系主任他不顺心也不喜欢。说白了,他不喜欢管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管。直到后来加入阿里巴巴担任管理层,马云对于他的管理能力直摇头,还不留情面地打了零分。

所以,没干多久,王坚就递交辞职信从学校走人了。这时名气也有了,当时正在筹备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李开复第一个找上门。他多次邀请王坚加入进来,终于在1999年成功说服动了王坚。而加入不久之后的他就给微软带来了新产品——数字墨水。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王坚,也保持着一贯的脾性,死活坚持不发表学术论文。

成功“忽悠”马云 押注云计算

到了2007年,在“网侠大会”上,他遇到了马云,两人开始了一段“士为知己者死”的传奇故事。大会上,他对马云说了一句“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一时间,电光火石迸发,这种高手与高手之间的对谈,产生了极大的磁场,让马云心生相见恨晚之感。

马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比自己还懂阿里的人,也是阿里最最需要的人。两年之后,也就是2009年,王坚被他挖了过来,给予的职位是阿里的首席架构师,首要任务就是为阿里输出技术。2012年,马云把他提拔为阿里CTO。

遇到风清扬马云,在科技圈孤寂多年的王坚,总算不需要如独孤求败般只能以神雕慰藉度过寂寥的余生。

可是,马云赏识归赏识,阿里内部可是谩骂声和质疑声一片。本来,单是不会写代码并且学心理学的就足以构成王坚招黑的原罪,他还义无反顾地一头栽进当时完全没有人尝试过的云计算,争议就可想而知了。

毕竟,那可是8年前,没有人知道云集计算到底是什么。呼风唤雨的BAT中,也就只有马云开始看好这个领域,其他两位老大都在唱反调。

2010年,李彦宏说,“云计算不客气一点讲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基于云计算的这种互联网应用出来,但想用云计算方式多赚点钱会比较累。”

马化腾对此看法跟李彦宏一致,他认为,“云计算确实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要变成水和电一样,可能要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等阿凡达那个时代的时候才能实现。”

遭遇同事和外界的全方位质疑 下属看不到未来纷纷离职

在最初几年里,阿里云在集团内部成了一个笑话,技术上艰难,商业上也看不到可能性。笑话中的笑话就是王坚博士。

他太超前了,超前到需要周围的人在认知上做一个选择,先知还是骗子?

2012年8月,他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集团CTO。这个任命在阿里巴巴内网上引起强烈反弹,有人跟帖,云手机做得一塌糊涂,浪费资源无数,还高升,让人费解。不搞技术,不擅长管理,你有什么隐藏技能?在帖子里有人这样问。

很多员工在阿里内部网留言质疑王坚,凭什么升CTO?

阿里员工质疑绩效考核没有任何依据,为什么王坚部门还不解散?

谁也不知道当时王坚到底承担了多少压力。阿里云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被解散的传言,活在生死未卜里。那时候阿里云的工程师会不断地接到猎头电话,苦口婆心,现在不走,等到跌停板的时候,想走也走不了。

自王坚入职阿里开始,四面八方的质疑声向这位看上去瘦瘦的、天真无害的博士袭来。更要命的是,自己的团队也开始高频离职。当时,有一个员工要离职,他的主管就约他吃饭,劝他留下来,结果,这个离职的员工在饭桌上语重心长地跟主管说,“有一句话要真心对你讲,阿里云很快就要拆了,你要想想你去哪里。”

最后这个一直咬牙坚持的瘦弱大叔在阿里云事业部年会上失声痛哭,但即便眼泪止不住的流,他还手拿话筒,哽咽地给自己鼓气:“这几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得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

内部的质疑,马云在内网接了过来。他说,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不一样。王坚很感谢那段话,“他能站出来很好”。后来,这段话成了王坚新书的序言。如今看起来,似乎已经平淡无奇,时间站在了王坚这一边。难的是话在5年前说了出来。

在被质疑的岁月里马云始终是王坚的有力后盾

7年时间熬走5代工程师 阿里云问世

面对非议与压力,他强迫自己忍住闭着眼不看,堵着耳朵不听,终于狠命地“活下来了”。

7年的时间,原来的核心团队剩下20%,工程师已经到了第5代,“前仆后继”。

王坚不是一个喜欢夸张的人。但是,他形容阿里云是靠工程师“拿命来填”。他领着一群年轻人,去做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做过,只在他们脑子里存在过的东西。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他始终坚信“只要是技术创新,99%是要被骂的,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如果觉得做这个创新,十个人里面,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创新,那一定是完蛋的,被骂并不一定是坏事情。”

王坚知道自己狠。在战壕里,工程师很多已经被炸得缺胳膊少腿了。这不是人命,但同样残酷,收割掉的是工程师的自尊心。

去IOE一战成为阿里云进化的关键。去IOE是阿里技术自主化的练兵,去掉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谁也没想到,去IOE后来成了一个流行词,甚至有了去IOE的股票板块。

最后一台小机下线标志着阿里云技术的成熟

坚持的人总会得到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2013年,王坚终于成功了。

2013年,王坚完成了云计算平台的开发,一个拨开云层见曙光的时代来临。借助云计算平台,不仅使得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交易额突飞猛进,而且阿里云依靠网络存储,使得成本省了一大半,在王坚研发成功发布之后一年里,阿里云就赚回了超过6.5亿元。

除此之外,它还帮助阿里巴巴在全球拿下超过140万客户,他们遍布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金融服务、医疗、气象、政府管理等领域。因此,阿里云牢牢占据了世界云计算前三的位置,仅次于Google Cloud和微软Azure。

经过这几役,王坚这个“最受争议的CTO”总算名正言顺了,也顺带挽回了马云的颜面,不枉马云多年来的背书。

从“骗子”到“先知” 城市大脑成为王坚的下一个战场

在阿里云的人看来,王坚可以算作中国的云计算之父。没有他的定义、推广和推动,大家的认知都要晚好几年。

云计算如今已经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租用虚拟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2016年,阿里云为37%的中国网站保障安全,为全球140万用户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服务,目前在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王坚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大声疾呼,和所有质疑作战的堂吉诃德式的布道者。时间让他有了成功者的从容。

2016年4月,王坚从CTO的位置上退下来,把这一棒转交给行癫张建锋。对于自己的管理能力,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卸掉阿里云总裁和阿里CTO后,他继续埋头于他的技术钻研。

去年4月,王坚牵头十几家企业跟杭州市政府联合发起“城市大脑”项目,希望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最终把数据变成城市治理的最重要资源。

城市大脑成为王坚继阿里云计算之后的下一个战场

从去年王坚牵头在杭州发起“城市大脑”项目开始,到今天,杭州已经有5万个交通摄像头充当“眼睛”来采集车流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处理后,就可以智能调控红绿灯,改善交通状况。

王坚认为,城市大脑就像电网一样重要,中国有机会为城市贡献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跟当初搞云计算不同,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闹的场域,大家一拥而上,王坚以他惯有的执拗坚持在创造无限可能。

在王坚《在线》一书出来后,有人留言说,“你自己预言,又自己实现,这不就是作弊嘛。”对于这句话,王坚笑着回应,“就让我继续作弊吧。”

的确,如果人生所有的事都可以作弊,也不枉此生了。

只不过,王坚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作弊,而是能拉上马云一起,压上身家性命all in,居然还押对了。

分享到朋友圈,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读者!

最后更新:2017-10-18 19:36:19

  上一篇:go 马云最穷的时候说了一段话,太经典了!
  下一篇:go Angelababy抠图算什么?这部剧抠图才抠得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