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360通過資產重組上市A股 為何是借殼而不是直接IPO?

360通過重組江南嘉捷上市,無疑用較低的價格買到了合適的殼公司。這就是周鴻禕的如意算盤——這肯定是筆既節約時間又劃算的好生意。

2017年11月2日接近淩晨當媒體記者們都在快要準備入睡時,江南嘉捷(601313)公司發布《關於召開重大資產重組媒體溝通會的公告》,並公布了《重大資產重組、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正式披露了360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通過對江南嘉捷進行資產重組以登陸A股的消息。

傳言終於成真。

十九大報告強調科技創新,360重組上市踏上征程

今年9月下旬,多家媒體相繼報道了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360)重歸A股的進展。 進入10月份,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認真研究十九大報告,就可以判斷出360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安全企業,近期上市進程可能會加快。

十九大報告的第五部分用了共計1500多字的篇幅,全局性地談到了中國的科技、創新、工業化和信息化等話題,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同時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係,營造晴朗的網絡空間。

360是國家在網絡安全方麵國內最頂尖的企業,用戶數達到6億,市場滲透率達到96.6%,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三的網絡安全企業。360擁有國內規模領先的高水平安全技術團隊,通過大力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開發了全球規模和技術領先的雲安全體係,積累了全球領先的安全大數據,申請專利近萬件,在人工智能方麵頗有建樹,應用在360開發的雲安全引擎以及360智能攝像機、360兒童手表等智能硬件上。

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符合十九大報告中提及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因此,十九大結束後沒半個月,360獲批通過重組方式在A股上市,毫不奇怪。

二、樹立新規,遏製炒作,培育市場,顯現重組新規的科學性

作為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大規模的回歸項目,360以何種方式回歸A股一直都是外界關心的焦點。但對於360通過對一家電梯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實現在A股上市,大家還是略感意外。

眾所周知,部分企業會選擇與已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的方式,以實現盡快上市,這就是所謂的“借殼”。在中國特有國情下,資產重組是改善上市公司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監管部門一直對此持開放態度。然而,由於被重組對象,也就是“殼方”,一般都是市值小、經營不善的企業,所以此類上市公司會成為被炒作的對象,傳言多,股價波動大,對整體市場的健康發展會有負麵影響。最明顯的例證,莫過於360於2016年宣布成功私有化,從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後,國內A股市場出現多個自稱為360公司重組對象的“殼方”。

洞察到這種不良現象,2016年9月,證監會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重組新規——《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並公開征求意見。

《重組辦法》在強化信息披露、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麵做出係列配套安排。這一次監管部門用了三招:第一招是從嚴製定借殼標準。第二招是取消配套融資,延長股份鎖定期。第三招,加大對中介機構問責力度。這三招讓借殼上市行為從源頭上得到全麵規範,從而打擊了市場過度炒作和忽悠式重組的行為。

新規實施一年多以來,瘋狂“炒殼”的行為明顯降溫,殼股市值出現大麵積回落。據統計,重組新規發布一年多來,A股公司披露重組方案不足300家,較新規披露前一年驟降約四成。數據顯示,今年至今僅有5家公司宣布被借殼,並購重組審核家數也下降逾三成。由此可見,證監會的做法讓並購重組市場逐步恢複了理性。

但重組新規的出台,被某些媒體誤解成監管部門對資產重組說“不”。如果仔細研究過重組新規就會發現,其發布目的不是為了禁止資產重組,而是為了規範資產重組。

今年8月15日,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在並購重組成為服務實體經濟主渠道的時代背景下,重組需求開始出現回暖。實際上,證監會的並購新規對於真正需要重組上市的實體企業也開了“一扇窗”,這將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顯而易見,對於有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資產重組,監管部門的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兩個字:支持。

因此,360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以最新要求的重組上市方式回歸A股,正是積極響應監管機構監管要求的表現。

三、為何是借殼而不是直接IPO?

其實,360登陸A股,一直是直接IPO和資產重組兩手準備。

2016年7月15日,奇虎360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隨後就傳出要通過重組的方式在A股上市。當大家以為已成定局的時候,360上市的事情又偃旗息鼓了。

直到2017年3月27日,天津證監局披露了360接受上市輔導的公告。公告顯示,360已於3月23日與華泰聯合證券簽訂IPO並上市輔導協議。一般IPO輔導期為3到6個月,此前有媒體預測360在年內進行預披露應問題不大。

但從過往案例來看,接受上市輔導並不意味著已經完全放棄重組上市。如快遞巨頭順豐,2016年2月18日,曾發布上市輔導公告,稱正在接受券商輔導,準備排隊IPO。但隨著申通、圓通分別借殼艾迪西、大楊創世迅速登陸資本市場,順豐果斷選擇了資產重組鼎泰新材。2017年2月24日,順豐在深交所上市成功。

相較於IPO,資產重組上市最大的優點就是可省去較高的時間成本。今年順豐能順利借殼上市就說明了這一點。

除此之外,重組新規使得國內重組上市行為從源頭上得到全麵規範,也讓“殼公司”的交易回歸理性。截至9月6日,滬深兩市市值不足30億元的個股超過100隻,“殼公司”價格在大麵積回落。

此時,360通過重組江南嘉捷上市,無疑用較低的價格買到了合適的殼公司。這就是周鴻禕的如意算盤——這肯定是筆既節約時間又劃算的好生意。

(原標題:360為什麼要通過資產重組上市A股?)

最後更新:2017-11-05 07:18:44

  上一篇:go 私募:和大摩賽跑“撿便宜”A股 加速布局大藍籌白馬股
  下一篇:go 健康智能手環退潮 監測準確性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