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A股收評:休市歸來,A股為何如此“嗨翻天”?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

節後歸來,大盤受“刺激”

“十一”節假真是“漫長”,股市休養生息了九日,果然迎來了眾人所盼的行情,早盤滬指大幅高開1.62%,開盤點位更是直接攻破3400阻力大關,量能上有所放大,高開後在銀行、證券、保險的帶動下震蕩低走。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盤麵上新能源汽車、4G5G概念強勢領漲。景點及旅遊、造紙等概念跌幅排名靠前。為何“沉睡”九日的市場在節後開盤首日會有如此“過激”的反應呢?

1. 外圍市場表現“熱火朝天”

在A股休市的這幾日,全球市場表現可謂是風生水起、熱火朝天,其中美股市場、歐洲市場、亞太市場指數紛紛頻刷新高,香港恒生指數更是創下十年來最高紀錄。A股表示不服,這場新高的“盛宴”怎能缺席,因此休假歸來的A股要跟風表現一番。

2. 央行定向降準

節假來臨前的夜晚,央行突然宣布定向降準,並將在2018年開年正式實施。“定向降準”有利於改善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對市場目前狀態有一定的回暖作用,對銀行、證券等金融板塊也有一定積極的刺激。

多家機構預測,此舉將增加市場資金6000億至8000億元,一定程度上提供市場流動性,不過,這一政策的公布並未是市場上漲的最完全的推動力,央行相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定向降準政策並不改變穩健貨幣政策的總體取向。

3. 兩融餘額不斷提升

(圖源:東方財富)

本年度兩市融資餘額不斷提升,並在9月創下9976億元新高,其作為衡量了市場熱度的指標,與A股的表現也是相輔相成,其數額的提升對市場回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並不能將其作為“牛市”來臨的“充分”條件。

4. 三季報預期“拭目以待”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截至目前,23家即將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公司中,已有10家公司公布了三季報業績預告,其中,5家公司業績預增,2家公司業績略增,2家公司業績續虧,1家公司業績略減,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到7家,占比70%。

三季報即將披露,對市場熱情的調動、場外資金的吸引、多頭信心的增強都有一定作用。三季報優良業績行業可能成為四季度資金關注的“重頭戲”,這些行業及具體標的將會迎來一波行情。

5. 經濟預期穩中向好

9月官方PMI上升至52.4,其增速遠遠超過預期水平,以及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預測,2017年全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8%。三季度經濟保持著穩中上漲的態勢,勞動狀況不斷改善,財政收入狀態好轉,國際收支不斷改善等等因素,表明當前良好的經濟環境,預期向好無疑對市場轉暖提供了推動力。

6. 指數下行遇阻,情緒需釋放

滬指前期在3400點下方盤旋已有24個交易日,一直處於小幅下調的狀態,臨近節前的幾個交易日,日振幅幅度到達年度最小值,成交量上更是有明顯的縮小。正所謂“物極必反”,向下的空間被壓縮到極致之時,必會有“情緒”的釋放,今日的大幅跳空高開也得以解釋。

行情整體向好,這些風險不能忽視

今日個股迎來普漲翻紅行情,在眾多利好的刺激下也不容忽視市場可能麵臨的風險。

首先,今日跳空高開的缺口並未完全回補,不排除接下來幾日有回補缺口的可能。其次,港股市場持續強勢,近兩個季度,南下資金量一直高於北上資金,港股“低價”吸引力不容小覷。以及定向降準等政策的公布,雖然對市場有回暖作用,但並未對場內資金產生“逆轉”改變,場內資金的“不充裕”的情況仍有提升空間,市場仍然麵臨資金不足的壓力。最後,市場結構未得到根本改善,證券等金融股一如既往“曇花一現”,“步伐散亂”與“結構分歧”或是上升行情的一大阻力。

未來幾日,市場或麵臨跳空缺口的短期調整,調整積蓄力量後或將迎來一波行情。

作者|王潤萍

編輯|夏雨辰

關注

最後更新:2017-10-09 18:03:52

  上一篇:go A股迎來國慶後“開門紅” 聯創互聯“聯姻”告吹股價重挫
  下一篇:go 港股收評:今日低收不意外 消費股獲力捧 萬分驚奇!